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历史] 丝绸文化的源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30 14: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几千年来,农业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第一经济支撑,推动着历史的进步与发展。桑蚕养殖与五谷、六畜同为中国古代农业三大生产项目,不仅影响着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丝绸文化,作为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化的代表,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 R% v# F! g, t" h0 j' T

) e6 _; t4 _, M/ W# Q" _( p4 ^桑蚕养殖起源于何时呢?6 P2 q2 r' J# V& C! ~8 w6 i) ]. k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织绸的国家,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还是世界上唯一生产丝绸的国家。
7 S" }+ \. H4 f4 h8 @关于桑蚕养殖的起源,人们普遍认为在黄帝时期就已开始出现。根据《史记》记载:“黄帝斩蚩尤,蚕神献丝,称织维之功。”《越绝书》则记载:“黄帝造衣裳,畴粪桑麻。”还有一种更普遍的说法,认为“黄帝居轩辕之丘,始教民育蚕......后世祀为先蚕。”记载嫘祖发明养蚕后,给人民解除了挨冻的患难。, }& x# q% i7 {7 r/ t0 S% h9 g

8 _$ p$ x0 t' F: E: |; 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30 14: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桑蚕养殖出现后,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呢?, J* P1 o9 t6 N0 L1 {

, n' I7 g+ W* }一、先秦时期:山东地区蚕桑业最发达。
8 B# ~9 Q: E# S9 \( W由于桑树的生长适应性很强,因此生长范围十分广泛。
9 |. Q. J/ f4 ?4 O& Y" W; n  N( \  g: u9 A) l
根据《诗经》、《禹贡》等文献记载,先秦时代蚕桑生产已遍及黄河中下游。在《诗经·小雅》中记载:“南山有桑,北山有杨。”在《诗经·鲁颂》中有记载:“食我桑椹,怀我好音。”由此可见,人们不但在宅旁园圃栽桑,而且栽种成片的桑田、桑林。在这一时期,山东地区从先秦至汉代都是蚕桑业最发达的地区。7 b+ O9 K7 _: B% J

4 }' D" F# K, u: j# E. T% Z; D这一时期丝织品种类也很多。周代已有“抱布贸丝”的记载。在先秦时期,山东有人经营桑田达千亩之多。
, G3 ?% O' y1 F4 B: g/ i4 d! y  v% Z/ ]' |) q' w
二、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成为桑蚕养重心。0 t; U, I3 S; Y) b1 P0 g. M& p
从秦汉时期开始,桑蚕养殖及蚕丝生产的重心始终在黄河流域。在棉花传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以前,蚕丝是中国主要的衣被原料之一,蚕丝织品是农牧区间经济交流和对外贸易的重要物资。
! Q. A6 K9 v; [# O5 t& ?( M' T0 Z/ ~1 X( N2 J
(史记》中记载汉代的蚕丝贸易“齐鲁千亩桑麻,此其人与千户侯等。”《汉书》中记载:“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可见汉代的桑蚕养殖和丝织业发展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7 m+ ^& V. |: E; X4 g2 U: {) j5 n$ K+ R7 q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30 14: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隋唐宋元时期:桑蚕养殖重心向江南地区转移! y1 i; ?; H1 T2 j8 g
根据《唐六典》、《元和郡县志》、《新唐书》等记载,唐代的各地贡献的丝织品中,河南、河北地区的共享概念丝织品数量最大。
; c' P: Q: N% s; B# t& @% W8 M& F7 \" T% V/ Y! M% `5 c. U, k5 a: e8 ^
安史之乱后,随着全国经济中心的南移,蚕桑业的重心也转移到江南。这时逐渐产生了与原料生产脱离的专业织户,买卖桑叶和蚕种的现象大量出现。8 A2 l9 m4 S( |

/ D) b5 H: k2 `2 G7 P北宋时,全国二十五路之一的两浙路向政府缴纳的绢占了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尤以嘉兴、湖州一带的蚕业最盛。而且在两宋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官办丝织工厂和民营工厂。
! `! `" {, }) F) Q- ~! b" c4 C& c. z& E
四、明清时期:棉花取代丝麻,丝绸转为出口商品
$ L+ W& d+ R5 o' h' `7 J到了明清时期,南方的桑蚕养殖更加繁荣于北方。原因是在元代时,棉花的栽培传到了长江、黄河流域,而到了明代,棉花就取代了丝麻的地位成为主要的衣着原料。
! F; h+ A9 n# f9 a5 H7 r" L在这一时期,蚕桑业在许多地方趋于萎缩,但南方尤其是嘉湖地区,蚕桑生产继续保持繁荣。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在桑树种植和桑园管理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培育出了低干桑,珠江三角洲培育成地桑。/ B7 G" X3 O4 h) d7 ?! D5 ~, H+ \3 K
从最初的中国桑蚕养殖的出现,到最后走向出口。中国桑蚕养殖所形成的丝绸文化对推动世界文明发展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2 J9 r4 f- ?) p

% `0 {7 X  Q" J; ~( J" X' }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30 14: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史书的记载,中国的“田蚕织作”早在公元前11世纪,随着箕子传入朝鲜半岛,公元2世纪又经过朝鲜传到日本。在汉朝时,丝绸是广受欢迎的商品,它和桑蚕饲养技术通过丝绸之路向西传播,路径草原、沙漠,沿途兴起一批著名的市镇,如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7 C  q2 E% u5 c3 Y

9 ~- B. d& t/ D9 B张骞从建元3年(公园前138年)到元朔3年(公元前126年)秦汉武帝刘彻的命令,由中国西部出发,到过帕米尔高原以西的一些国家,并建立了联系。而丝绸作为中国对外传播的重要的产品,推动了中国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因此,当时的首都长安被称为“丝城”,而中国也被希腊人称为“丝国”。! s- }( {/ H6 A' l$ N
# N, M  u( m" t4 t+ v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8-20 19:48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