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保障措施
5 [) _ K1 k1 `/ j5 ^/ n# j(一)改善企业营商环境
* V# x1 |* b0 a4 t( l发挥好行业协会的政策协调作用,进一步推动出台税收、财政支持措施,促进棉花管理体制市场化改革。提升棉纺织
" @+ w8 J3 P/ W3 p行业的社会形象,推动政府层面、社会层面改变对行业的传统认知,改善企业综合发展环境,确保企业在上市、投融资、技术改造等方面受到公平对待。
7 z- t5 ]* v! y, i& E- N" S; b2 m) j& E8 r: P+ u& Q
(二)营造创新氛围: q1 `" D1 Y$ k) ?; k9 K7 ]- ^. t
推广行业创新发展经验,宣传创新精神,倡导自主创新的价值导向。利用好行业资源及平台,促进企业管理者拓宽创新视野,提升创新素养。引导行业、企业统筹好激励创新与容错试错、知识共享与产权保护,形成鼓励创新、保护创9 d# V3 J6 L! ?. X
新的发展机制。+ A2 D* v( H* }& B) W* L, A
, }8 E# e! u& ?! i3 I# R! x
(三)深化行业研究
5 r- q" U' X' F深化行业调查研究,对行业发展做出分析研判、提出发展方向。创新调查统计方法与手段,收集、分析、发布行业2 t& G" U8 P" _: a$ c! u/ P
相关信息。开展热点问题研究和报告工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服务,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
9 N8 ~: g: b7 W# G7 J) A
: I- f7 |2 B6 S3 t+ Z" c4 Y(四)加强产业预警
1 K9 L8 _5 X4 g: }# `- {对重点原料价格、产品产能产量、运行质效、进出口贸易等重要指标变化进行监测,分析对产业的影响,及时发布 A; x5 [' G+ l, a
预警信息。探索建立健全棉纺织产业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研究建立纤维原料、重点产品及专用装备的统计体系。持续推广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营造规范和谐、公平守信、绿色发展的产业环境。
% }( G' T! z9 ^' w/ j9 L
/ M8 F: w% `3 c: T* B$ }" D7 R(五)加强人才资源保障3 C4 n- ]1 T3 ?3 m/ X
进一步加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以纺织高等教育为主,职业教育、技工教育、培训教育相结合的复合型育人模式。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收益分配激励措施和服务保障机制,加大各类人才培养和储备工作 的 力度。建立在岗学习进修通道, 全力 打造具有自主发展力的企业内部人才梯队。& Q+ C5 M8 }5 \, o
( Q8 i8 S, M+ A1 @, l( s(六)加强公共服务能力
5 B" I0 W# U! i% |+ u* e健全行业信息采集及分析平台,在合规与安全条件下有序实现信息开放。优化检验检测、专业会展、时尚发布、社
4 z# {' y+ m7 M7 O* j4 c会责任等长项服务功能,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会展、时尚发布及国际交流平台。鼓励产业集群地政府部门加强对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作用,提升基础服务能力。7 r! p" m- I9 Z. W7 u
/ V! p5 d) q! J$ [1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