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历史] 清代男子官服与民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13 10: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代官服在服装制度上坚守其本民族旧制,不愿意轻易改变原有服式。清太宗皇太极曾说:“若废骑射,宽衣大袖,待他人割肉而后食,与尚左手之人何以异耻!
4 P1 f, I" m" a7 e' n1 {+ a4 E& P7 ^9 g4 l! y5 g0 F, G
朕发此言,实为子孙万世之计也。在朕身岂有变更之理,恐后世子孙忘旧制,废骑射以效汉人俗,故常切此虑耳。”由于满汉长期混居,服装样式自然互为影响。到了乾隆年间,有人又提出改服式为汉服,乾隆在翔凤楼集诸王及属下训诫曰:“朕每攻读圣谟,不胜饮懔感慕……我朝满州先正之遗风,自当永远遵循……”后又谕以“衣冠必不可以轻易改易”。由于满族统治者执意不改其服,并以强制手段推行满服于全国,致使近三百年中男子服装基本以满服为模式。$ b% x; e0 p( `6 Q6 b7 A

% h" i/ }) }" ?" U清代男子官服以袍、褂、袄、衫、裤为主,一律改宽衣大袖为窄袖筒身。衣襟以纽扣系结,取代汉族惯用的绸带。领口变化较多,但无领子,再另加领衣。
# f& |1 l* y2 q! I( _" r, t* u: m- c% Z0 C+ S
补服8 ?& N6 }7 C" ?. G3 Z
在完全满化的服装上却沿用了明代的补子。只是由于满装对襟,所以前襟补子为两块对开。补子图案与明代补子略有差异。补服,形如袍,长度略短,对襟,袖端平,是清代官服中最重要的一种,穿用场合很多。清代补子图案根据《大清会典图》规定如下页表所示:4 A/ v- O- m$ {
按察使、督御使等依然沿用獬豸补子,其他诸官有彩云捧日、葵花、黄鹂等图案的补子。
) ?5 A0 z# _6 K% `$ k! n! a! N7 G
清朝补子.jpg
* q- Y# y+ o0 J9 m
! W: v* M: d- ^$ U/ k& ?. i( a4 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3 11: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游牧民族骑马较多,因此在袍、袄服中多开衩,后有规定皇族服式用四衩,平民不开衩。其中开衩大袍,也叫“箭衣”,袖口有突出于外的“箭袖”,因形似马蹄,被俗称为“马蹄袖”。其形源于北方恶劣天气中避寒而用,既不影响狩猎射箭,不太冷时还可卷上,便于行动。进关后,行礼前必须将袖口放下,行礼后再卷起。清代官服中,龙袍只限于皇帝,一般官员以蟒袍为贵,蟒袍又谓“花衣”,为官员及其命妇套在外褂之内的专用服装,并以蟒数及蟒之爪数来区分等级。# c4 s5 |- [, L! ^; w

0 u) j+ O( B* [6 E" x8 k5 d6 O民间习惯将五爪龙形称为龙,四爪龙形称为蟒,实际上二者大体形同,只在头部、鬣尾、火焰等处略有差异。袍服除蟒数以外,还有颜色禁例,如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绝不能服黄色的。袍服中还有一种“缺襟袍”,前襟下摆分开,右边裁下一块,比左面略短一尺,便于乘骑,因而谓之“行装”,不乘骑时将裁下来的前裾与衣服之间以纽扣扣上。8 _' e8 P& w3 ^6 Y; ^+ Z0 m1 @* w
" y4 R! [& M8 K: m1 d5 P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3 11: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行褂是指一种长不过腰、袖仅掩肘的短衣,俗称“马褂”。如跟随皇帝巡幸的侍卫和行围校射时猎获胜利者,缀黑色纽襻。在治国或战事中建有功勋的人,缀黄色纽襻。缀黄色纽襻的称为“武功褂子”,其受赐之人名可载入史册。礼服用元色(即黑色)、天青,其他用深红、酱紫、深蓝、绿、灰等,黄色非特赏所赐者不准服用。马褂用料,夏为绸缎,冬为皮毛。乾隆年间,达官贵人显阔,还曾时兴过一阵反穿马褂,以炫耀其高级裘皮。' B4 F7 H' [1 R: p3 G! N

( U8 B! v# q  A% F$ |- o1 H. G马甲为无袖短衣,也称“背心”或“坎肩”,男女均服,清初时多穿于内,晚清时讲究穿在外面。其中一种为多纽襻的背心,类似古代裲裆,满人称为“巴图鲁坎肩”,意为勇士服,后俗称“一字襟”,官员也可将其作为礼服穿用。) N9 D, {5 ^0 I  o$ ]' l" P

6 ]0 |. s2 W8 U4 Q9 [领衣的出现,由于清代服式一般没有领子,所以穿礼服时需加一硬领,为领衣。因其形似牛舌,而俗称“牛舌头”,中间开衩,用纽扣系上。面料上夏季用纱,冬季用毛皮或绒,春秋两季用湖色缎。
7 C2 O5 x% `- g5 Y. h8 a3 K: a4 v% \% G" I+ _
披领是加于颈项而披之于肩背的,形似菱角。上面多绣以纹彩,用于官员朝服。冬天用紫貂或石青色面料,边缘镶海龙绣饰。夏天用石青色面料,加片金缘边。" n3 f0 Z8 _: P! w: l. n, y9 H

+ Y1 m; h9 i9 @9 n& {' |8 G" i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3 11: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裤子为清代男子常服,中原一带男子穿宽裤腰长裤,系腿带。西北地区因天气寒冷而外加套裤,江浙地区则有宽大的长裤和于膝下收口的柔软的灯笼裤。
5 a8 C2 H# j1 _& e  S; n
( X: C" v1 a; q5 @7 i/ H- t8 s0 Y; b" }$ `清代首服中,夏有凉帽,冬有暖帽。职官首服上必装冠顶,其料以红宝石、蓝宝石、珊瑚、青金石、水晶、素金、素银等区分等级。官员燕居及士庶男子则多戴瓜皮帽,帽上用“结子”装饰,以红色丝绳为主,丧仪用黑或白色丝绳,清末,以珊瑚、水晶、料珠等取而代之。帽缘正中,另缀一块四方形帽准作为装饰,其质多用玉,富贵者有以翡翠珠宝饰之炫耀。这种小帽,即为明代六合一统帽。+ u/ W- `3 j! a8 t" a. I) }$ U, W& X5 \
* I7 a, G  I$ U% |
朝珠是高级官员区分等级的一种标志,进而形成高贵的装饰品。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均佩朝珠,采用琥珀、蜜蜡、象牙、奇楠等料制作,共计108 颗。旁随小珠三串,佩挂时这边一串,那边两串,男子两串小珠在左,命妇两串小珠在右,另外还有稍大珠饰垂于后背,谓之“背云”,官员一串,命妇朝服三串,吉服一串。贯穿朝珠的条线,皇帝用明黄色,余下官员则为金黄色或石青色条线。, d5 |$ ~8 q) V# ~4 L# Y
0 Y% c) ^& Z9 E
当年富者腰带上嵌各种宝石,有带钩和环,环左右各两个,用以系帨、刀、觽、荷包等。带钩上以玉、翠等镶在金、银、铜质之内为饰。5 f2 U4 q. c0 g8 {  m+ R' y' \5 L* t

7 r7 C6 t4 T& l8 @# W: X足服则公服着靴,便服着鞋,有云头、双梁、扁头等式样。另有一种快靴,底厚筒短,便于出门时跋山涉水。- t; l1 }" j% [; }* {

! j# p" S  P) p) Q1 K; ^清代男子服装分阶层观察,主要服式如下:
# @1 e8 [1 G7 @- q* ?% Q+ D4 R4 P6 g5 f
官员:头戴暖帽或凉帽,饰花翎、朝珠,身穿褂、补服、长裤,脚着靴。- ?  y, @$ c! B* f8 [$ `

& {3 ]1 W) K- T/ @  Q1 ]- F士庶:头戴瓜皮帽,身着长袍、马褂,掩腰长裤,腰束带,挂钱袋、扇套、小刀、香荷包、眼镜盒等,脚着白布袜、黑布鞋。
" e2 o, g2 L- q! W1 W, e! z3 l' z" w6 j$ b& K
体力劳动者:头戴毡帽或斗笠,着短衣、长裤,扎裤脚,罩马甲,或加套裤,下着蓬草鞋。这种服式延续至20 世纪中叶。3 }; A1 a. `  d$ i, r

0 }9 q! l, z+ ?, j( A2 F+ x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8-2 20:11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