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服在服装制度上坚守其本民族旧制,不愿意轻易改变原有服式。清太宗皇太极曾说:“若废骑射,宽衣大袖,待他人割肉而后食,与尚左手之人何以异耻!
* h! A! Y! |$ w! y/ D
+ {( p3 q z y d# c, Q朕发此言,实为子孙万世之计也。在朕身岂有变更之理,恐后世子孙忘旧制,废骑射以效汉人俗,故常切此虑耳。”由于满汉长期混居,服装样式自然互为影响。到了乾隆年间,有人又提出改服式为汉服,乾隆在翔凤楼集诸王及属下训诫曰:“朕每攻读圣谟,不胜饮懔感慕……我朝满州先正之遗风,自当永远遵循……”后又谕以“衣冠必不可以轻易改易”。由于满族统治者执意不改其服,并以强制手段推行满服于全国,致使近三百年中男子服装基本以满服为模式。
0 X+ t$ i, \7 L; W: l
8 e7 R& Z% t4 ?( K清代男子官服以袍、褂、袄、衫、裤为主,一律改宽衣大袖为窄袖筒身。衣襟以纽扣系结,取代汉族惯用的绸带。领口变化较多,但无领子,再另加领衣。
, X( K3 J+ u7 G% M- x& n& X, |. L, p* x' O( a' h' D& V
补服! C4 j7 o1 r- j1 U. F9 ~1 @
在完全满化的服装上却沿用了明代的补子。只是由于满装对襟,所以前襟补子为两块对开。补子图案与明代补子略有差异。补服,形如袍,长度略短,对襟,袖端平,是清代官服中最重要的一种,穿用场合很多。清代补子图案根据《大清会典图》规定如下页表所示:) x1 K5 ]2 g+ u8 |8 J
按察使、督御使等依然沿用獬豸补子,其他诸官有彩云捧日、葵花、黄鹂等图案的补子。, B! \! S, [# `& m
5 h& E$ [. d E! E7 m; ~3 X
! h4 M) q+ I a' h- q#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