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 L& }7 M7 B# R, d6 ~0 Y) n5 l7 E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3年2月15日 / W% D- X, P- z7 G7 m1 T4 u: F
4 x7 k& x7 T$ F) X( K9 F纺织服装业是我省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生产产业。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规划和指导性文件,落实省实施制造业当家的战略部署,推动全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走时尚化、高端化、品牌化、数智化、低碳化、国际化和总部经济集聚地、创意设计策源地、服贸会展新高地的“六化三地”高质量发展道路,培育世界级先进纺织服装产业强省,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h! ?/ V" J3 b, `/ x- `
- A1 ^- r# R$ n# Y" W& E2 E* E5 z一、强化统筹规划布局,推进“一群两极三区”建设
/ }0 g9 f, `! G0 D5 M! I* Z4 j _/ N0 W# D1 @
1.坚持规划引领。制定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定期研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研究纺织服装产业中长期的重点细分领域、重点产品和技术,政产学研用协调推动产业发展的举措和建议等。到2025 年底,争取纺织和服装产业营收达到7000 亿元,到2027 年实现翻一番。(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纺织服装各省级行业协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g' A8 r9 @6 e# f" Y
! B' L6 i! n9 _8 s' `: e4 ^2.推进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建设。大力推进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建设,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时尚化、定制化以及快速变化的消费需求为重点,加快发展高品质、多功能、智能可穿戴、绿色健康的高附加值产品,提升纤维新材料、先进纺织制品、创意服装设计、知名品牌等发展水平,培育纺织服装领域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企业,打造综合实力国际先进的高端纺织服装集群。(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纺织服装各省级行业协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z- R# @2 h5 ^5 a' {4 ]4 m
6 a* F, b# n. `
3.打造纺织服装总部经济增长极和产业发展核心区。依托广州、深圳在纺织服装商贸、全球性展会、总部、高端定制、时尚创意等方面的优势,打造我省纺织服装总部经济和创意设计的“两极”,发挥示范带动效应。继续推进汕头潮州揭阳、深圳东莞惠州、广州佛山中山服装产业“三区”做大做强,带动自身及周边地区纺纱、化纤、丝绸、织造、印染、洗水、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等加快发展。(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各相关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纺织服装各省级行业协会按职责分工负责)1 I' R8 l& W5 ?* I9 m9 L: \8 ^
6 P/ s% O) e( x$ |! l9 W# v4.促进有序转移和特色化发展。各地要充分认识纺织服装对就业、展贸服务业、民生保障等的重要作用,推动产业在省内有序发展。鼓励珠三角地区保留产业链上的高端链条,即技术密集程度高、产品价值增值度高、利润丰厚的环节。引导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加强与纺织服装核心和重点城市开展产业共建、产业合作、优势互补,出台针对性优惠政策,积极有序承接产能转移、产业链供应链部分环节转移。鼓励各地建设完善纺织服装特色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中国先进非织造医卫用品产品示范基地、广东省家纺家居产业园区、湛江吴川羽绒产业园区、韶关翁源茧丝绸产业园区、佛山南海纺织产业园区等,建立园区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一园区一专班,引进专业行业人才管理园区,坚持改革创新,高标准做好园区空间规划、产业链布局,完善生产性、生活性服务配套,推进城产人深度融合发展。(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自然资源厅、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纺织服装各省级行业协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8 G( \5 N/ v! Z. S
7 T7 S9 D3 e9 P3 D5.推动产业强链补链。着力推动非织造布、医用纺织品、交通与增强用纺织品、牛仔纺织服装产品、棉针织产品等细分领域强链补链,积极引导企业锻长板、补短板,开展上下游供需对接,加强资源、技术、装备支撑保障,全面提升从纤维、纺纱、织造、印染到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纺织机械、纺织服装辅料、纺织印染助剂等的全产业链发展水平。支持符合条件的纺织服装项目按要求遴选列入省重点项目、省重大工业项目和省服务业重点项目清单,依法依规强化土地、能耗、环境容量等资源要素保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商务厅、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纺织服装各省级行业协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 r! h/ R0 Y4 M/ Q: G/ S7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