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地毯的由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28 23: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地毯的由来
    中国地毯的生产技术过去曾认为是由波斯传入的,但是1960年在青海省都兰县一个古代建筑的遗址中出土的一块古老的“ 8”字扣毛毯残片却打破了这个结论,毛织物残片的
出现向人们宣布,中国地毯生产历史起码有数千年之久,是其他国家不能相比的。从织片的织物结构亦可看出,中国地毯技术是他人莫及的。此外1957年新疆乌鲁木齐出土的汉代
人头马身像缂毛和树叶缂毛座垫,双面栽绒的东汉毛毯残片等也都成为研究古代编织地毯的实物依据。
    夏至战国时期是我国纺织史上原始的手工纺织形成时期,从那时起,我国劳动人民已能使用从矿石、植物中提炼出来的染料对织物进行揉染、浸染,如使用茜草、靛蓝、皂斗、紫草、绿矾等染料对毛、丝等动物纤维进行酸性媒染,对野生的植物纤维用直接染料进行直接染色,这些技术为手工地毯中羊毛绒纱的着色奠定了基础。随着织造技术的日趋完善,人们还掌握了对羊毛纺纱前的初加工过程,包括去杂、洗毛、开松及采毛、净毛、弹毛等工序,生产出各种精细、色彩丰富的毛织品,从历史条件看,当时已具备了生产地毯的可能性。
    东汉时期,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利用不同色彩的毛纱,按照所设计的图案花纹,织出表面有绒头材料,与地毯组织相类似的毛毯。
    汉至北朝,已出现以羊毛栽绒的铺垫地毯,从新疆出土的地毯来看,其编结技术已相当精细,底层组织紧密,毛绒匀整平齐。经分析,当时地毯的组织结构是:经密7~8根/cm,地纬密度4根/cm,每5根地纬嵌4根绒纬为一组,绒纬采用“8”字形打结法对地经加以扎结。
    盛唐时期,官府设立织毯的专门作坊,宣州(即安徽宣城县)已能生产巨型铺殿丝毯,山西太原生产的羊毛地毯也很著名。
    到了13世纪,元代的地毯编结生产更为发展,不仅在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等羊毛原料产地有织毯的作坊,在中原内地也有兴起。元代的统治者十分酷爱地毯、挂毯等产品,据《大元毡ji工物记》记载,仅元成宗(公元1295~1307年)皇宫内一间寝殿中铺了五块地毯,总面积达110m2,用羊毛超过500kg。明、清是我国地毯业的全盛时期,新疆地区的地毯已是“镂文错采,烂然夺目”,“羊毳为经,棉线为纬,杂以丝绒,五色相间,为古彝鼎泉刀八宝花卉诸文”。并开始向欧洲出口,约每年4000~5000张,新疆和田每年有栽绒毯1000余张输入阿富汗、印度等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充值|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 )

GMT+8, 2024-5-10 05:5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