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棉纺织]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守正,强制造根本;创新,启新质未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24 22: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月24日,2024中国棉纺织大会暨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第六届第四次理事(扩大)会议、第六届第七次常务理事会议在山东邹平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以“守正,强制造根本;创新,启新质未来”为题做大会主旨报告。9 L" G5 S& N1 u' t+ A+ T& Z
% L! d/ \6 Z4 f2 f
image.png 7 z, e% ?4 L' S- ^

  y" P% a7 H; E
守正,强制造根本
创新,启新质未来5 `+ ]- U  Z2 g6 N

" ^' N; e9 ]$ q5 G: X# T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 孙瑞哲
2024年5月24日,山东滨州,中国棉纺织大会
+ s& L4 Z- J6 t4 J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1 Q% t3 \3 p3 L" R
3 n* _# m5 g8 S
滨海之州,沃野千里,孕育出长江以北唯一的千亿级纺织产业集群;纱连世界,布满全球,成就着滨州全球纺织供应链关键枢纽的地位。魏桥、愉悦、亚光、华纺等龙头企业荟萃争鸣,纺织规模之大、体系之全、技术之先、企业之强,构筑着滨州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纺织现代产业体系中的引领地位。& J* \' o  @# k# W: e& N
5 j6 P( g. G3 }" G  Z# Q- n2 N
很高兴与大家相聚在这片高地,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探讨棉纺织行业如何守正创新,以制造之“力”,创新之“执”,构筑未来之“势”。首先,我代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借此机会,同大家交流分享几点认识。6 k2 |  H& I2 `  U

( D7 m! N& c0 s- x, x 一、纺织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现实基础
4 p  }. x8 P  M' ^$ H. d
! A' A" A5 a/ a/ c9 B- T# N9 V  W中国纺织行业与时代同频,以创新为引,积极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加速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以稳定、优质、高效的供给体系,满足我国巨大人口规模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纺织走在前列。  U* c& Y5 `1 \/ Y
* q7 ^1 B# o7 b% o1 L8 O
1、纺织是基础雄厚的产业2 o& \+ F% f$ y* {/ s" I5 s( n
产业制造能力与贸易规模稳居世界首位。2023年,中国纤维加工总量稳定在6000万吨以上;营业收入47009亿元,利润总额1802亿元,同比增长7.2%;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实现出口总额3104.6亿美元。行业发展提升生活质量、生命质量,影响消费升级、产业升级。2023年,全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14095亿元,同比增长12.9%,增幅仅次于金银珠宝类;网上穿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0.8%。
) T" I# O* y: D# Q+ L3 ~
, j# x1 @' |* X. @1 x6 R7 T2、纺织是创新引领的产业
3 K( ]; u3 A/ F/ v0 {1 a. X行业创新投入持续加大,创新体系不断完善。2022年纺织行业规上企业R&D经费535.1亿元,增长3.82%,在29个制造业中位居第13位;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102家,占总数的5.6%。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产业未来与未来产业前景广阔。高性能纤维产能占全世界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纺织机械自主化率超过75%,高端装备关键基础件国产化率超过50%;产业用纺织品关键应用领域的国产化率显著提升。市场主体创新活力不断增强。2023年402家纺织企业被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4 h2 s: j1 T" l1 Y2 i7 r
% M" y: ]+ ^+ u. q. i! A# G! o
3、纺织是全球发展的产业( o+ e5 r, p  l  f6 ~9 h+ m9 t7 O. `
作为高度市场化、全球化的产业,行业是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先行引领。过去十年行业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达60亿美元,约占行业全球投资比重的50%。安踏推进全球资源整合、扩展品牌矩阵,形成全球化经营的独特样本。中国服装通过Shein、Temu、Tik Tok Shop等平台销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中国服装跨境电商出口额达4870亿元。行业也是吸引全球投资的重要领域。Lululemon、ZARA等品牌深耕中国市场;沙特阿美与荣盛、盛虹、恒力等展开战略合作,引进来、走出去,国际合作迈向更高水平。: ]7 j; P' I# A4 R3 ?, P' d/ i

+ m- o6 z( H) J2 }; n今年以来,行业保持回升向好态势。1~4月,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全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5%。1~4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898.4亿美元,同比增长0.6%,增速较一季度放缓1.4个百分点。效益逐步改善。一季度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1%,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5.2%,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6%。装备以旧换新等政策利好,带动投资信心持续增强。1~4月,纺织业、服装业、化纤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分别增长16.3%、17.9%和4.6%。优结构、转动力,行业技术改造升级加快。行业在稳定经济发展、创造就业空间、促进民生改善、平衡国际收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 [! W( y3 b% |! ?
4 R( @/ R- \' {. U6 `
综合短期之“形”和长期之“势”,行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处于向更高级形态和更合理结构跃迁的关键期。解决产品规模化供给与多元消费需求间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产业创新与消费快速升级间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竞争优势变化与现有区域格局间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资源环境要素约束与产业发展间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必由之路。8 Q) }" C& h  F) o' N' g
' v2 d* v& e2 @5 i) h
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T2 ?2 g& k5 D$ R3 r% K/ f6 x* O8 K# ^, v% z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我们需要从市场供求关系、全球竞合关系、责任利益关系中,把握趋势特征方向。4 s, d- ?0 y* {9 O" i
; c" T: |0 Z% ^$ @, M( z
1、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供给与需求平衡的重要途径
, n( }% {2 _$ c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减弱。消费者购买力和信心深受影响,抑制消费增长。1~4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增速较一季度放缓1.4个百分点。内需恢复偏弱,3月社零同比增长3.1%,低于Wind预期的4.8%。应对需求压力,需要我们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不断拓宽市场空间。另一方面,随着共同富裕的稳步推进,国内超大规模、多元化市场加快形成。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479元,增长8.4%,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5.5%。新生活观、文化观转化为新时尚观、消费观。发展型、享受型和品质型消费增加。健康消费、绿色消费、文化消费、体验消费蓬勃发展。应对市场变化,需要我们提升供给质量,在更高层次上形成供给与需求的新平衡。2 X  }: r1 q+ H
  [5 `) H7 {4 D6 H9 Z
一是形成新供给、新渠道。围绕材料、产品、装备创新,开发高性价比、多功能、高性能、智能化、绿色化的新产品,以高品质供给创造多元化需求。围绕业态创新、场景创新,完善渠道布局,实现下沉市场、全球市场更充分触达,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更高效统一。2023年跨境电商进出口同比增长15.6%。
8 C3 F# Q4 [7 d4 ]% B* A  T- U4 N5 x  C% r, h% k
二是拓展新领域、新赛道。以根源性创新、颠覆性创新构筑新的供需关系、产业关联,在融合创新中推动产业链条延伸和应用领域延展。当前,纺织产业的产品和工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大健康等领域。从现代育种、工业养蚕到工业元宇宙、人形机器人,产业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高端服务协同演进,要素、结构、生态整体升级,形成新领域赛道。% U# j0 g3 n3 S; ~; d
: i$ E. [: k6 W* ]" `
2、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构筑发展与安全生态的战略选择
' K, S% G3 ^5 U" P- ]2 g当前,不确定、不稳定、难预料因素增多。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强度和韧性变得尤为重要。9 g% w7 v# Y: s. v. d4 `4 O4 Y

0 h& @% c/ J+ t2 `6 r. I% k4 D一方面,全球纺织供应链发生显著变化。2023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在美日欧市场所占的份额较2010年前后的峰值分别下降17.2、26.3和12.8个百分点。同期越南在美国进口市场份额由6.6%升至14.6%,孟加拉国在欧盟进口市场份额也升至15.4%。以Nike为例,2018年中国为其服装的第一大供应国(占比为26%),2023年变为越南(占比为29%)。在更加激烈的竞合中,只有持续提升产品品质和不可替代性,才能稳固产业地位。2023年《日本制造业白皮书》显示,2020年我国全球市场占有率60%以上的品种数量不足日本的1/5、美国的1/2。对于行业而言,在高性能纤维、高端装备、服装品牌等领域,我国竞争力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必由之路。; M+ c1 Y+ t( L7 O  H% U* L' z

, Y! E/ a6 f; x9 B另一方面,经贸问题政治化在破坏全球合作。近期,美国再次使用301调查、加征关税、限制出口等贸易工具施压中国。不论是所谓“防风险”还是“产能过剩论”,地缘政治正成为常在变量,形成现实压力。围绕安全审查、数据保护、环境政策,新型供应链监管体系在形成。2023年,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通报的技术贸易壁垒措施达4079件,创历史新高。行业科技进步与产业安全面临新环境。关键原料、底层技术、高端装备的供给成为行业的现实瓶颈。比如我国全自动转杯纺纱机、喷气涡流纺纱机等装备高度依赖进口,人造血管、心脏支架等高端生物医用纤维制品70~80%依赖进口。实现自立自强,需要发展新质生产力。
6 L7 T# R, E$ w( _2 ~5 ~4 O2 n4 ^& y& e8 e' _
3、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促进价值与责任统一的关键方法
: W1 }, k. A5 B) ]8 `作为重要民生产业,纺织行业发展要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实现产业效率、生态环境、社会价值协同共进。在多重目标中,形成高效能、高品质、高责任、低成本的投入产出关系。  ?4 b! t" {" v/ |5 P4 ?+ Q
# m& D! T5 U  R" }* r
当前,ESG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欧洲2023年推进20余条ESG相关法案;5月1日起,我国三大交易所正式实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产业的价值判断与形态正在重塑。$ f8 m& m3 K% K3 f

9 x, g7 ~0 x4 t一是更多体现环境的责任与价值。未来10年全球10大风险中有四个与气候变化相关。全球超过70%的劳动者可能面临气候变化有关的健康危害。4月23日欧洲议会通过《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条例》,纺织品成为首批受监管对象。发展的阶段与环境、产业的规模与结构、用能的效率与强度,决定了行业发展面临着更多的资源环境约束、更多的政策规则限制。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产业,打造循环经济形态,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应有之义。
; r  [1 C$ Y( b+ c# [* U' e  g& O
& Y2 g" M/ H- K- m3 E0 x二是更多体现人本的责任与价值。衣者依也。行业的价值创造正从丰富物质供给向人的全面发展、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延伸。行业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也是创造更多层次、更大规模、更有价值工作的过程,工业化成果正在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推动人全面发展。要以新质生产力催生新的劳动资源、劳动工具和劳动形式,推动劳动者解放和能力提升,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创造基础。
' b2 C( c- M- h( H: a0 z" u- h1 f1 {: D$ E- d, |; @2 e
三、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立足常识、把握规律
) m7 ~7 X( [: \& n( d, }' B2 K6 ]
" ~- q1 E& M8 T- ?+ p' {作为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市场创新联动发展的复杂系统,新质生产力具有新的反馈回路、系统结构。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从规律上加强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Y7 S: ]9 ~( `' F" ~' A# \
, I; R3 R, ^5 u6 s1、要把握科技创新规律
( p' G* G, a* \, R6 c# H$ R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技术轨道的变迁可能会带来整个产业的生态性、全局性调整,形成指数型、跨越型增长。而技术的价值分布并不均衡,找到关键支点,就可能实现换道超车,与重大创新擦肩而过,则可能陷入创新者窘境,为时代所淘汰。产业之树要枝繁叶茂,科创之根必须扎得更深。整体看,对“真正问题”的发现和提炼能力不强,对于纺织基础创新重视不够,是制约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瓶颈。行业要树立源头思维和架构意识,加强大纵深的专业创新和大跨度的融合创新,以新的方法工具、科研范式,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创新协同发展。要认识科技创新的长周期性,以长期且有“耐心”的资本资源支持创新,同时建立灵活的调整机制以应对变化。要认识科技创新的系统性,围绕创新要强化知识产权布局,既注重关键环节的突破,也要进行全方位链式布防。
) q7 F; D  [4 n0 K# d
9 r3 G1 v: `6 g0 S! b2、要把握产业演进规律3 `" I4 n; J9 G: J# X! _; i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现代产业竞争是生态体系和价值网络的竞争。坚实的传统产业基础是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起点、新优势。传统产业能够为新兴产业提供充足原料支撑和丰富应用场景,同时其成熟的管理流程、市场渠道和客户基础,有助于解决新技术、新业态的冷启动问题。成熟产业技术阶梯的连续性有助于先进技术吸收和转化,一个环节的创新可以在整个产业体系中验证和放大,在技术逐步积累和迭代升级中逐步构筑起护城河。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系统把握产业间的共生关系,不能“贪大求洋”“喜新厌旧”,割裂产业关联,背离发展实际,将传统制造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要发挥产业体系优势,持续搭建与延伸技术阶梯,实现资源、技术和能力优化配置、创新聚合,推动基础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融合演进、梯次发展。
' H! T0 R. n2 Z1 ^" Z! s* W, Q9 P! z# |" R6 r/ w
3、要把握市场竞争规律; r$ U4 W: h4 [* ~0 f
有效市场是产业创新实现价值转化的落点,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空间基础和动力来源。“投入产出比”、“全要素生产率”是市场创新的KPI。脱离市场需求牵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就会产生盲目性被动性,缺乏竞争性有效性。发展新质生产力,主流市场是规模优势的保障,而利基市场则是关键创新的源头。“小切口、高精尖、大场景”是利基市场的特征。战略产业、未来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建立在利基市场之上。易饱和的特点决定了在利基市场上一旦形成垄断优势,跟随者很难通过剩余市场空间来支撑创新实践。从织针、数码喷头、工业软件到生物制造的核心菌种,行业“卡脖子”领域普遍具备这个特点。只有技术成熟度、市场接受度达到一定水平,关键创新才能向主流市场扩展。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关键细节”要力出一孔,强化孵化支持,在局部形成必胜力量,培育专精特新、单项冠军。
9 @$ x! L1 R. @9 {2 d8 ?
& u% }  S# Q0 B) g3 Y. _' |
" l0 T4 Z, ~  i$ Q/ X 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打造新质态,形成新质效
0 `, @0 M2 B0 N3 [0 q& b, o1 e5 p4 s
. P! Q& z* e6 v从产业特征、发展实际、未来趋势出发,纺织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围绕科技、时尚、绿色,在科技驱动、创新配置、产业融合中,推动传统产业的高端化升级,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落地,打造产业新质态,构建发展新优势。
* M7 S+ d/ l. ~! r" g& E( }( @* k0 m  ?& m* W
1、打造未来产业的新质态! h+ d" ~) N$ n
未来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方向,具有高成长性和强赋能性,是新质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先导力量。从智能制造、生物制造、纳米制造、激光制造、循环制造等制造创新,碳纤维、石墨烯材料、生物基材料、3D打印材料、纤维状能源与电子器件等材料创新,到智能纺织品、高性能纺织品等产品创新,与前沿技术、未来产业嫁接融合,行业不断实现品质升级与应用延展。如在材料领域,西安工程大学以棉纤维为原料制备出3D打印纤维素织物。天津工业大学以纺纱织造工艺制备太阳能蒸发器。罗莱通过太空育种开发出“中棉罗莱一号”。在大健康领域,暨南大学研发出控制出血的HNT-海藻酸-棉敷料。南京大学利用棉纤维开发织物电化学汗液传感器,用于健康监测。发展新质生产力,行业要把握换道超车的时代机遇,前瞻布局,与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融合发展,打造新形态创造新价值。
! P* b, I8 b( a% n/ r9 ]1 E1 X7 F: ~) _' m& m
2、打造数实融合的新质态5 a+ h" @( S% q0 W
智能制造、数字设计、智慧营销,数实融合推动流程再造、业态融合、场景创新、范式变革,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底层架构。人工智能正在系统重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成为关键引擎。
; {! k. b; E+ J% H& R" n
; ~9 q/ @) _# S  [3 a' ^在制造端,长胜科技将AI引入趋势洞察、设计与生产环节,实现7天上新、5天交付;通过AI进行纺织品检测日渐成熟;机器人与AI融合正在形成折叠衣服的能力。在设计端,时尚设计成为人机合作的表达,大模型平台重新定义设计创新和价值输出。如衣裳科技引入Fashion 3D系统后,将平面图纸输入系统,即可实现高仿真3D数字样衣建模,开款效率提升30%。在市场端,生成式AI和数字人的发展正在全面重塑市场运营、电子商务导购、客户服务、供应链管理等环节。LVMH旗下品牌Patou推出AI验证系统Authentique Verify来辨真伪。AI大模型的通用与泛化,也在深度赋能平台经济,比如华孚时尚投资AIGC智算中心项目。3 P4 j: u; Q# p" w! ~& ?$ i
' N0 r2 m* s$ B; d6 X0 U( N
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持续完善数智化生产系统、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新的组织结构、新的发展模式、新的价值形态。适度前瞻布局,探索将设计、制造、营销、品牌建设,架构于“大数据+大算力+强算法”之上。
0 ]" {: k0 D2 w
/ |! p7 j9 c' C: M" ?" T, h3、打造绿色发展的新质态" K" s2 x( ]; A+ K1 w. Z
以低碳、资源效率和社会包容性为方向,行业正在加快集约化、减量化、低碳化、循环化、清洁化发展,构建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产业体系。5 ]) O' F2 s- X, v

. i3 w" A2 o- k以科技创新促进绿色转型。围绕材料、制造、回收利用等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与转化。新瑞贝开发了替换PVA的生物基浆料及蜡片等全系列生物基产品;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正把工业废气中的CO2捕捉、提纯、液化为负碳纤维;鹰游新立成“闪染”生产线实现节水率91.45%、节能率46.41%。以数智化实现绿色化。魏桥纺织智能化升级推动能耗降低40%以上,用水节约20%以上;华兴智能纺实现能源利用率提高12%、成品及原料库存减少30%。无锡一棉、鲁泰等采取光伏发电调整能源结构。
: ?8 D4 O# N) H
1 A$ Q' b0 Y! k- ^( H2 J以管理体系助推可持续、透明化发展。中国纺联通过科学有效评估企业ESG绩效,推动行业ESG信息披露工作;LCAplus平台实现一站式产品碳足迹测评、认证和标签推广;《碳中和纺织品评价技术规范》等标准为行业碳中和提供规范化、标准化指引。环境要素向环境资本转变,绿色增值成为企业重要能力。
, m. M) o& j. s7 I7 X# C7 o1 ^/ X4 V1 C: f/ ?3 v' D6 j
行业要深入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一体发展,以新技术、新模式创造新产品、新价值,构筑产业持续竞争力与未来话语权。  N7 `" w3 R4 W% D9 V4 O

0 _# m  ]! z$ B( ^  E$ R1 T4、打造文化赋能的新质态2 [* m' \8 v4 V5 m; D* Q4 ^1 d
文化生产力是纺织新质生产力的独特内容。发展文化生产力就要充分发挥文化赋能作用,以差异化、特色化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形成中国风格,拓宽中国时尚的价值空间。
# y* r* w+ P5 X) `( L, d8 |8 h+ J9 H, s7 |: o0 @7 P  @
溯源出新,探寻古今中外文化新表达。集成盘扣、云肩、斜襟等传统元素与刺绣、流苏等传统工艺,从宋锦马甲、香云纱、马面裙到改良旗袍,新中式服装已成为一种集体叙事、时尚浪潮,2023年市场规模达10亿级。苗绣、藏毯、潮绣等民族文化、非遗文化焕发时代价值。微短剧、动漫、电子竞技等当代文创构筑起以IP为核心的文化价值生态,赋予时尚新锐创意。全球视野,全球发展,之禾通过成立巴黎设计中心、收购Carven,将法国设计优势与国内供应链优势完美结合。+ I8 X; G* ^7 g

" N9 h$ g8 O1 U* r7 h: E融合发展,解锁现代生活方式新场景。把握代际更替、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变迁对消费结构、消费领域的影响,行业积极融入智能、绿色、健康等新经济模式,拓宽价值空间。2021~2023年,淘宝天猫“户外”搜索量同比上涨659%。围绕滑雪、骑行、网球、瑜伽等差异化运动场景,安踏构建全方位运动品牌矩阵。“多巴胺”“美拉德”“格雷系”“丁达尔”穿搭引领时尚潮流。深耕银发经济,青岛大学研发出足部压力垫、智能握力监测手套、智能步态评估训练毯等老年康复智能可穿戴产品。
$ v2 S, S  a1 R9 w) N$ ]" I
2 R* ~' h& `, u" j2 Q 五、棉纺织行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落点$ X0 c& h4 @8 \+ O6 D' N( \
- t, e# Q$ C( _% N
棉花“功同菽粟”,棉纺事关全局。作为中国工业化的先导产业,纺织规模优势、体系优势的基础支撑,棉纺织行业融合科技与文化、关联生产与消费、融通国内与全球,是积淀深厚的基础产业、关系民生的富民产业、开放合作的全球产业。综合经济、社会、生态、民生价值,其高质量发展对于纺织行业乃至国民经济具有特殊重要性。从规模、结构到质量、效益,中国棉纺织行业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稳步迈进。
1 G9 p& g4 H0 T9 h5 C# I3 z8 v! j
! ~9 W: g  F' e2 P. Z1、坚持集约发展,强化规模优势
. w! }* @2 t6 {) E9 F% B7 o% k我国棉纺织行业产能规模世界第一。截至2022年,我国棉纺纱产能1.1亿锭,织机90万台,分别占到世界的50%和45%以上;纤维加工量1900万吨以上,占我国纤维加工量的三分之一,其中棉花加工量660万吨。我国棉纺织产业纤维应用最广、产品品种最全,拥有山东魏桥、天虹纺织、德州恒丰、太仓利泰等一批超过百万锭的纺纱企业。完备的产业体系,雄厚的产业基础,行业筑牢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盘。
' @/ S, T/ V4 v0 N( j
  m. r$ a& m9 [0 j9 }3 v2、坚持创新发展,形成引领优势
+ l8 ~0 m, A. i棉纺织行业持续推进产品创新、品类创新,为纺织行业提供高品质的中间品。世界上80%的9.8tex以下纱线、70%差异化纱布、90%以上色纺纱、30%的高档牛仔面料、60%的高档衬衫色织面料均产自中国。行业的发展对上下游的纺织机械、材料创新、产品开发具有创新牵引作用。纺纱智能化工厂实现万锭用工控制在10人以内,微埃智能的自络投纱机器人可减少约50-70%的用工。以创新驱动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行业在加快汇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6 E- J7 Q' N+ k
. s0 v/ [1 B* m5 x# \
3、坚持共享发展,塑造全球优势
  w" E0 i( v" O; H, h4 ~' s从原料供给、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到产品消费,我国棉纺织行业与世界发展深度关联,是维持全球纺织产业链供应链平稳运行的关键力量。2023年我国棉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约占纺织品服装出口的30%。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百隆东方、天虹集团、华孚时尚、鲁泰纺织等龙头企业在东南亚、非洲等地区投资建厂;布局供应链上游原料,如意集团、金盛纺织在澳洲等地收购棉田。集聚全球资源、开拓全球市场,国际合作体系持续优化,行业正在融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动力。' c& B  E/ N: q2 ~6 a* \6 M
, H$ b6 H3 i& v! {) _. g% [
功能化、差异化的产品创新,智能化、绿色化的制造创新,集约化、网络化的组织创新,服务化、资本化的价值创新,在规模优势向质量优势的延伸中,在一二三产业创新融合转化中,棉纺织正在成为纺织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和关键支撑。
0 ?( w( [$ ^9 f8 g3 Q# c
7 t) Y) J9 l7 ]& p6 p- L/ u 六、守正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I4 }/ x0 `1 {* k  D; h

% o6 ?& @: B: K行业协会作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是推动产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关键力量。多年来,棉纺织行业协会在明道中优术、在合众中创新,以深刻洞察、务实服务,推动行业在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中实现平稳健康发展,为行业新型工业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打开全新局面。在此,向为棉纺织行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各位同仁致以敬意和感谢。
4 }* D( ?- |# v6 C) [: P' O; H, T; q
0 E" G& ^% `- N! ?; H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棉纺织行业面临上游原料价格高企、下游终端需求不足,外部“涉疆法案”持续冲击,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以及招工困难等现实挑战,不少企业处于微利边缘。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新突破,棉纺织行业义不容辞,势在必行。
0 N& K, b, W8 h0 a& m/ G
- ]0 J7 ]+ i2 e) @* _希望棉纺协会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阶段,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坚持党建引领,心怀“国之大者”,围绕科技生产力、文化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向高处攀登、向广处开拓、向深处探寻。不断延展服务的领域与范围,提升发展的质量与内涵,以更大担当,更多作为推动行业发展,保障行业利益,有力回击发展见顶论、产能过剩论。; g! m) L" ?# K3 l  B

1 [+ t7 r6 `/ Y4 f8 j9 n笃根本,强化制造。强基与创新协同,存量与增量并举,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强化制造能力。要把握设备更新等政策机遇,加快技术改造,做好产能置换。推动工业互联网和数据基座建设,加快智能装备的更新与升级,打造纺纱、织造全流程智能化生产线。以技术创新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集约化发展,培育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促进大中小融通,推进相关企业向园区集聚。围绕绿色能源、数据要素、特色资源等,因地制宜打造先进制造集群。: W7 Y9 M. X% i) P) D& K
' U( q& R) O& h! T
立长远,引领创新。聚焦产业基础理论和工艺研究,将生产中积累的工艺流程、生产经验、协作经验等实践优势转化为理论优势。推动转杯纺、涡流纺等新型纺纱工艺的创新发展,在下一代纺织工艺与装备创新中占得先机。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完善创新基础设施,推动上下游、产学研开展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加强跨界合作,建立多维价值网络,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时尚转型,以纱线、牛仔面料等为载体,建立流行趋势协同研究发布机制。
( j3 r3 l% C6 d; [% M5 M) c! T% [- J; [. \
求实效,产融合作。资本密集是棉纺织行业的重要特征。当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国家密集出台新国九条、《关于深化制造业金融服务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通知》等政策。要把握资本与市场间的关联性和耦合度,深化产融合作,推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讲好行业故事,加快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鼓励企业通过并购、控股、战略投资等多种方式实现全球发展、集约发展、高端发展。要把环境要素资产化和数据要素资产化的趋势,树立新资产观念,提升环境资产和数字资产的增值能力。
! v% H1 L* ]$ G/ w* m5 a0 }5 D; G" ~& p! J+ Q" f2 S& X
促融通,完善布局。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平衡好原地升级、国内转移和全球发展的关系。深化与RCEP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产能与经贸合作,加快出海步伐,开拓东盟、非洲、拉美、中亚等新兴市场。从技术、质量、标准着手,打通内循环堵点,促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顺畅切换。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精准洞察市场,积极探索新场景新应用,以市场需求牵引创新。借道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等新模式拓展渠道。2 M7 g7 q  J6 |# t5 e! F& R
( a: U! G. X4 [& o  ~/ l
唯凭一掬清纯质,留得温柔在世间。让我们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聚焦产业创新发展、价值创造之“真”,责任发展、以人为本之“善”,时尚发展、文化自信之“美”,强制造根本,启新质未来。2 {2 J% H; w! S/ R. R
3 j+ C6 \- R# k- v* 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8-1 11:05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