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p; y: [2 {
四、怀敬畏之心,做好基金会工作 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是做全国纺织行业科技教育公益事业的,这是发起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确定的目标,因此基金会主要支持的项目也比较固定,比如科技奖励、教育奖励、科学研究项目、科技成果推广等等。在项目的执行单位中,大多也是由中纺联有关部门、专业协会来组织和承担,像中纺联科技发展部、科技奖励办公室、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等。这就要求各奖项评审制度完善,项目筛选科学,要求所有工作公开、公正、公平,不脱离监督。基金会的钱是捐赠人从自身收益中拿出一部分赠与的,他们要看到的是通过基金会运作的项目,促进了全行业的科技进步,源源不断地产生为行业服务的优秀人才,项目搞得好,他们才会放心,认为捐得值。这就要求所有参与工作的人员用一颗敬畏的心去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去做好每一个项目。 基金会把项目运作好是一个方面,对专职工作人员来讲还有一个重要任务,这就是把资产经营好。根据国务院《基金会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非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8%”,作为非公募基金,保证其净资产的规模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纺织之光基金会的基金绝大部分是不会动用的,关键是如何“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基金会管理条例》语),怎么经营好,把经营所得用在公益支出上。 这十几年来,基金会收到的捐款(到账)1.04亿元,去年基金会的净资产为1.05亿元,而这十几年(到2013年底)公益支出加上管理费用、税金达3986万元,这些支出全部靠经营所得,确保了本金逐年增长。在这里特别要感谢的是行业内的一些企业,我们把相当一部分资金贷给他们使用,他们付出的利息高于银行利息,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用另外一种方式为基金会捐款,我们对这些企业表示衷心的敬佩。基金会进行资产经营是有风险的,因此,经营项目都要经理事们审查通过,特别是还有一部分资金要在社会上投资,专职工作人员都是以最谨慎的态度进行工作,力求在资金安全的情况下获取最大的收益,所有这些运作都是在国家法律框架下进行。 基金会专职工作人员都有很强的责任心和原则性,他们知道这是对捐赠人的负责,是对行业公益事业的负责,所以他们很值得尊敬。基金会的工作是很繁杂的,工作量很大,但《基金管理条例》规定,全年管理费用不能超过当年公益支出的10%,由于管理经费有限,不可能多设专职人员,因此就需要有志愿者的参与。基金会成立以来已经有志愿者为此工作了,他们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不计报酬,投入时间、精力,为基金会作出了贡献。为了更好地组织志愿者工作,今年10月8日“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志愿者组织”成立,有88名同志注册登记,其中有58名中纺联各单位同志,有20名纺织院校学生,还有其他单位10名同志,他们将为基金会带来一股新鲜的正能量。我们也希望随着基金会的壮大,志愿者队伍也壮大起来,并且在全行业形成志愿工作的风气,中纺联也可以此作为行业志愿者的平台,开展除科技教育方面之外的行业性公益活动。 目前,我们纺织行业纤维加工量占全球的60%左右,出口占1/3,有2000万职工,还有上亿名天然纤维生产者和纤维产品经营者,纺织行业不仅是传统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国际比较优势的产业,还是高科技产业有关组成部分和时尚产业的代表,对我国国民经济来说十分重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换档期,纺织工业也同样进入新常态,过去的高速发展不会再现,并且伴随着困难重重,挑战不断。2020年要建成世界纺织强国则更凸显行业科技教育的重要。因而在此也满怀期望,希望有更多的优秀企业、单位和有识之士,发扬行业意识和公益精神,捐助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壮大其力量,为行业做更多的科技教育公益性事业,从而促进行业整体发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屹立不倒,长盛不衰。我们相信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组织领导下,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一定会在充满行业公益之心的力量支持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