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清梳] 自动混棉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作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11 21: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动混棉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作用

) |/ l, t5 N* ^! x6 q5 T+ S
% G1 \+ t/ T6 s5 R
一、自动混棉机的机构与工作原理 
7 W! a  A- L, h: q8 s7 x
自动混棉机一般由凝棉器1、摆斗2、摇栅(混棉比斜板)3、光电管4、输棉帘5、压棉帘6、角钉帘7、均棉罗拉8、剥棉打手9、尘棒10、磁铁装置11、间道隔板12等机件组成,如下图所示。置于自动混棉机上方的凝棉器1借助气流作用,将后方机台输出的棉块从侧向喂入储棉箱内,通过摆斗2逐层横向铺放在输棉帘5上,形成多层混合的棉堆。然后由输棉帘5和压棉帘6夹持棉堆喂给角钉帘7。装在储棉箱墙板上的光电管4能控制后方机台的喂棉,使箱内储棉高度不超过光电管的安装高度。当角钉帘7高速上行时,从棉堆上抓取并松解喂入的棉块,松解出来的大杂质如棉籽壳等可从角钉帘7下方的尘格落出。被角钉带走的棉块继续上行依次通过压棉帘6、均棉罗拉8等作用区时,又受到进一步开清;被均棉罗拉打回而未被角钉帘7带走的棉块,则重新返回棉堆进行混和。角钉帘7带出的棉块被剥棉打手9剥下,并与尘棒10共同作用对棉块进一步开松后输出,而混在纤维中的杂质则从尘棒间隙落下。在棉块输出部位装有间道隔板12,可以根据工艺要求改变出棉方向,在下出棉口装有磁铁装置11,可排除棉块中的铁物质。当调整输棉帘的线速度时,可相应调整混棉比斜板3的倾斜角度,以保证摆斗摆动所铺棉层的外形不被破坏。
自动混棉机.png
* G( ^/ V% y; u; R  }- 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1 21: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 D! N( ^7 e8 U4 h1 r
二、自动混棉机的作用
1.开松作用
自动混棉机是通过带有角钉机件对棉块的撕扯作用及打手与尘棒的自由打击作用实现开松,包括四个方面,即角钉帘垂直抓取被输棉帘和压棉帘夹紧、握持的棉层,有握持撕扯作用;角钉帘与压棉帘两个角钉面间对棉块的撕扯开松;均棉罗拉与角钉帘作用区,两个角钉面对棉块的撕扯作用;剥棉打手剥取角钉帘上纤维层时的打击开松及剥棉打手与尘棒间对棉块的自由打击作用。
自动混棉机的扯松和自由打击作用柔和,对纤维损伤小。一般安排在开清棉流程的开始部分,与抓棉机通过输棉管道和凝棉器连接。影响自动混棉机开松作用的因素包括各部分的隔距及各主要机件的速度。
2.除杂作用
自动混棉机的除杂点有四处,即杂质可从输棉帘的木条间隙下落;角钉帘底部和剥棉打手下部均有尘棒,可以排除杂质;如果采用下出棉方式,磁铁装置可以吸附棉流中的铁杂。由于自动混棉机位于开清棉流程的开始部分,棉块较大,除杂以除大杂为主,如棉籽、不孕籽等。
3.混和作用
如图所示,装在自动混棉机后部储棉箱上部的凝棉器1将初步开松混和的原料吸到本机来,通过摆斗2的左右摆动将棉层横向铺设在输棉帘3上,形成多层原料叠合的棉堆。压棉帘4和输棉帘共同夹持棉堆送给角钉帘5,角钉帘对棉堆沿垂直方向抓取,即所谓“横铺直取”,从而实现不同原料的充分混和。# \1 [# G' D& [9 t: b4 M
自动混棉机的混和原理.png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1 21: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4.均匀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自动混棉机后部储棉箱装有摇栅—水银开关装置(A006B型)或光电控制装置(A006BS或FA016型),控制后部储棉箱的棉量,如图所示,当棉量高度超过控制的上限高度时,控制其供应机台停止给棉(抓棉小车停转),随着机台的输出,存棉高度下降,当下降到控制的下限高度时,控制供应机台继续给棉(抓棉小车运动)。储棉箱存棉量的控制在不致引起堵车的情况下以较大为宜,以增强混和效果。

) H0 O% ]  c2 J: d: t# u& U此外,当角钉帘携带棉块运动遇到均棉罗拉时,给角钉帘带出的较大的棉块、较厚的棉层会由于均棉罗拉的打击而经由压棉帘上部返回中部储棉箱,保证角钉帘带出的棉层均匀。均棉罗拉的均匀效果主要受均棉罗拉与角钉帘间距的影响,适当减小该隔距,有利于提高均匀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5-9 20:45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