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地方] 南京白局和南京云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5 14: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京白局和南京云锦

: b- j( m, L- X, I. n
南京白局是什么?白局诞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代?和云锦是什么关系?
“南京白局”是旧时流传于南京地区古老的民间说唱艺术,可以说是最具有南京地域特色的南京地方曲种。它产生于清乾隆年间,当时南京丝织业兴盛,而机房织工的劳动却十分繁重。漫长而又枯燥的机房生活,织工们便常常和着织机声你编一句,我凑一句,随口哼哼唱唱用以解除劳动时的疲劳和寂寞,或用以抒发心中的愁苦与不平。于是在丝织业的机房中,就随着云锦事业的兴盛而诞生了一种新曲种——南京白局。它是旧时云锦工人为消除生产劳累、解闷消愁的一种娱乐方式。
南京白局是南京云锦工人在沉重的劳动负担中创造出来的。如同搬运工人所创造的号子。现在南京白局的内容,大都风趣诙谐。表演起来,形同相声,两个演员一讲一答,用南京话来说,是“一个吹箫,一个纳眼(儿)”,妙趣横生。这种用南京土语演唱的方言唱词,犹如苏州方言唱的“苏州弹词”。
早年演唱白局的大都是以织锦工为主体的劳动群众,劳动之余,他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用南京方言配上明清曲牌和江淮一带小调演唱,每遇百姓家有红白喜庆,就不取分文参加演唱,谓之“白摆一回唱局”,故称“白局”,深为广大群众,特别是下层的劳动人民喜爱。
早年的南京城,特别是晚清和民国初年,“白局’的演唱活动是相当普遍的。但是,随着白局的演出者和研究者的日渐减少,南京白局已经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今天的年轻人,也是格外的陌生。
当年,云锦工人创造的云锦真是云蒸霞蔚,艳丽多彩,驰名中外。但他们的劳动却是无比艰苦的。过去在云锦织工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感叹自己身世的辛酸歌谣:
三更起来摇纬, 五点爬进机坑;
寒冬不能烘火, 炎夏不能乘凉;
整天弯腰驼背, 连夜抛梭过管;
织的绫罗锦缎, 穿的破衣褴衫。
连清朝康熙皇帝南巡来到南京,住在江宁织造署,看到了织造局机房内匠人的织锦过程,也感慨万分地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终步勤劳匹练成,
千丝一剪截纵横。
此观不匀云章巧,
欲俭骄奢睹无萌。
过去南京“白局”中还有这样一段描绘云锦机工们辛酸生活的唱词:
这几天的机房很不好做,
我又被“坐板疮”来磨。
三万六千头的库缎,
一天撂上几千梭;
“焦头机”的老板,
天天在催生活。
初二、十六当荤,
只有几块肉,
切的硗绫纸薄;
遇着一阵狂风,
吹到“北极阁”;
我趿着一双烂头鞋,
追也追不着;
地上一根稻草桩,
戳了我的脚;
连忙跑回来,
揭开锅盖看,
连汤也喝不着。
朋友劝我改个行,
没得生意做;
我提着拎桶,
拐着大腰罗,
卖热老菱呵!
卖鸡头果!
这段语言通俗的“白局”唱词,真切而深刻地揭示了云锦机工们繁重的劳动、贫困的生活、渺茫的前途,闻之令人心酸。目前,随着云锦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南京白局的保护、承传也被提上了日程。

+ r9 Q4 O4 k! s2 U8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5-1 01:08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