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纺织服饰文化] 中国历代帝王冕服研究,(韩)崔圭顺,PDF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6 19: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 s1 t* N  J  S
中国历代帝王冕服研究,(韩)崔圭顺,PDF.pdf (36.46 MB, 下载次数: 0) . u+ V1 E7 t+ C/ c) b

' v/ T  q9 B7 q/ E 中国历代帝王冕服研究,(韩)崔圭顺,PDF.jpg
2007年,扫描版,有电子目录。根据作者的博士论文修订成书。
) S& \4 N" Z, j* w6 L

5 Z' L. Z5 |1 _3 z; Z" b
崔丰顺,1971年出生于韩国。1993.031998.02问在国民大学校(首尔)国史学科[韩国历史系学习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2000.082003.02间在檀国大学校(首尔)大学院传统衣裳学科学习并获得理学硕士学位。2003.082007.02间在东华大学服装学院学习并将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作者研究韩国与中国传统服饰史及东亚宫廷服饰交流史,并在《服饰》、《服饰文化研究》(以上韩国)、《敦煌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等杂志发表多篇专业论文。 工作单位:韩国檀国大学校、建国大学校、仁川大学校大学院讲师;檀国大学校传统服饰研究所责任研究员;釜山大学校中国研究所专任研究员;服饰文化学会平理事;韩国服饰学会、中国史学会、文献与解释会员。
% @" d/ x, r% w0 h
. T, y. a: _( x8 N; m2 F
目录

0 r. k, w9 q- O
) w" D3 ]4 c+ A1 B. L. t
引言
* ?1 s2 b  o, I7 l: L. y* ^
上编 冕服的起源、形成与演变

. k4 P1 }& a& g! a1 f7 l8 U
第一章 冕服的起源与形成

0 e* J7 l. J+ m. h1 @# M5 Q' s
第一节 冕服的起源

. N$ d$ h! w6 P' ^( e) R
一、原始时期服装之起源

% M! G4 g7 z! m' h
二、冕服起源的相关资料

0 N; o$ I, E" R

% C' @: Y- Y3 o9 u( F
第二节 冕服的形成
4 `. a$ M1 O7 h; y& f; r6 h
一、冕服种类及其穿着者之身份
- ]% ^% j3 o8 S0 Z- F% K
二、天子吉、凶衣服
: x& Z! p+ ?$ Y/ Q  J7 j3 F$ h6 X
三、天子大裘冕
5 I3 a, }9 m# M8 I; P
四、《周礼》中的冕服

( r* ~5 B, U% ^( M0 r
第三节 冕服形成之文化意蕴
0 N6 }& i9 K8 j- H* R
9 z! ]6 I" x2 B4 S  |
第二章 历代帝王冕服制度及演变

( W4 c! x& l6 ]0 C2 X
第一节 冕服之发展前期:秦汉至唐代的冕服
9 F9 }) i% z) p
一、永平二年之前的秦汉时期

9 B% w, v9 \# l( H4 j; S
二、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y: I  n+ b: L5 V2 B
三、隋唐时期

% t% b  O- |4 U2 [  C
8 j$ r7 X- e, @
第二节 冕服之定着化及简化时期:五代至明

5 ~$ Z, z% c" M- Z; k/ C
一、五代十国(902979)至宋(9601279
" U- P5 h) x9 K' ?9 |* i% _
二、辽(9071125
; c: L2 G$ y1 V& p, E" M
三、金(11151234
! |0 d3 a" w; L6 a
四、元(12791368
/ ~" o, ]* T7 }- X5 }  `- g- _
五、明(13681644

& Z. J! \: X2 X
* P  B- F9 r! {* c* J( V% @
第三节 冕服之废止及换身复活时期:清至民国三年
7 @7 b- L/ G1 c" F
一、清(16441911):冕服制度之废止

# J, q6 E, q! z  O$ j0 a6 U( j
二、中华民国(1912~)
- t! i- N5 Y5 {

, P0 {; a) D$ D2 l3 r# h3 b) X9 L2 @
第四节 冕服演变表
) R1 C( V8 _* `" F
一、历代帝王服装种类及穿用场合演变表

. f0 Z, K! r! B2 S
二、历代帝王冕服种类及构成演变表
( u7 x* Y; k! a$ C
三、各朝代皇帝冕服制度上的特点表
9 c' @# m$ T* l7 J" O- A8 V: T0 I

( T+ k% B: N! K5 U1 k2 u
下编 冕服的构成要件和文章
2 R( ~% s$ Y. u/ ?6 O
第一章 冕服的构成要件

8 x6 Y. e/ O9 J. W0 u* T. q0 P0 T
第一节 要件之构成
9 i) ?% r, W7 n& K) T
第二节 冕冠

' K! f4 Z, a5 V+ F# L* Z
第三节 服装类

, H+ ?: c3 H" C" W- J: _8 I
一、衣裳
+ k2 @) q8 e: |7 W
二、中衣
: v  ~6 i, u4 S7 f5 d
三、祷

/ d" M$ i& o: t4 T- g6 t+ L' P, Y2 s
四、袜

- a4 `8 {4 O' \
五、舄
6 U9 R) ?4 B4 I: I8 y
, _+ H9 {/ f- q& O% Q
第四节 饰品类
& X+ u% K1 q8 v' O' D9 L% W
一、腰带

& O8 h# k) q9 Y1 A  _$ f7 c) z' e
二、蔽膝
6 c4 f: e! O+ C* ~
三、佩玉
$ B0 X! T1 A* x1 {
四、绶

' z" x( m7 X# L% r
五、圭
  w* F* E7 l; G- n& Z  x
六、剑
) U8 I% W1 e4 M2 K1 ?

/ `2 H2 R' b7 W
第二章 十二文章

9 B2 R! p# @* A4 K/ U+ V
第一节 有关十二文章的概念、定义及其意蕴

6 |. x) {* C/ H2 G
一、有关概念的定义

0 C6 `  |. T9 J
二、意蕴

; ]# Y$ I( W' G8 l2 T) l
6 l# l1 |) h6 E+ V- b- S7 X
第二节 有关章目、章次之诸说
# Z2 k0 G* X  G5 C& U
一、章目、章次之诸说

: c2 E2 Z% I7 N2 X0 E
二、历代演变
" r6 G5 v7 p! l

. o2 N4 F' l5 l7 Q+ [
第三节 文章在服装上的排列
! b4 i* \4 V7 F7 m0 z- `
一、明之前的演变概述
' @4 Q7 O' G% [# r
二、明代文章排列
! U( A1 c, \* j8 g
三、清与民国三年制度中的文章排列
' a8 ~& }9 o7 }$ H
7 H% w% y4 S  X$ ~# f
第四节 表现形式之意蕴及历代演变
4 ~+ h  x" o! k  T; ?( A9 j
一、表现形式之意蕴

2 Z( \' H( K& A, f8 g7 W- s2 }3 t' B
二、历代演变
$ j* S- \. G! B2 j. b
/ v. i# o6 F* P" A- ^9 N
第五节 关于十二文章的构成

2 c) r" o( T4 C
一、自然临摹类

, G; \8 ]% N, g' p5 Z2 g
二、主观创造类
; T- |% c' K1 j& y* S9 q* A
讨论与结语

" Z. o% o* U- ^2 x# U( _, h: z
参考文献

3 k6 |4 o' s# Y& \# `9 m4 j% U% ^; R
附录一:校勘表

8 W% n$ I0 l* p% h
附录二:关于织金工艺早期记载的研究

8 N' r- \. p, b. `/ Q
附录三:韩文摘要

" D0 g1 K7 Q0 x6 A
后记

3 D' d7 f3 z' s
致谢

$ y# @6 K0 |1 V' @7 X. w1 w# 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6 19: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构成中国古代历史的长幅画卷里,绵延不绝的冕服制度,既表现为前后相继、代代沿承的延续性,各个不同时代的冕服,又分别被打上了自己的鲜明印痕。论文即在全面梳理有关冕服制度演变过程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历代帝王冕服制度的内涵及其演变过程所蕴涵的文化意义,进行一次基本而全面的评价。
本书的内容,基本上以统合和分类两种写作方式组成。对于历史上帝王冕服的形成和制度之演变过程,主要以整体统合的方式进行考察;对于冕服的构成要件和十二文章的内容,则按照各自特征,分门别类之后,加以分析和比较。 叙述的方式以归纳法为主,兼以比较和对照的方式,研究的结果,较多地采用图表的形式进行总结。又对历史上有关冕服制度的文献资料,尽可能利用文献学研究的手段,来进行释读和考订。
冕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服装历史的最初阶段,不过,若以冕服的整体构成要件来看,具备并形成一定规范形式的冕服,应该是在周代。 周代冕服种类有大裘冕、衮冕、驚冕、毳冕、希冕[絺冕、玄冕等六冕,按照不同场合需要加以穿用。六冕在汉以后历代王朝的“复古”思潮中,有时或以别的称谓形式出现。不过,六冕中,历代主要采用的是衮冕一种。衮冕是冕服当中,最华丽的服装,与其它冕服不同的特征,主要是冕冠的旒数(十二旒)及在衣裳所施的文章(十二章或九章,按照各朝代稍微不同) 作为六冕当中的首位冕服,大裘冕的象征意义最为崇高而又最具独特之处。本文通过与“裼衣”、“袭衣”等相关内容的整理,清理了其里面蕴含的古代服装当中最为讲究的礼仪观念。此外,文中提出了个人对大裘冕及裘衣有关的其它诸多细节上的见解。
《周礼》中与服装相关的官职约有五十种,本文将其归分为三大类别:服饰礼仪官职、督制和管理官职和制作系统的官职。通过各官职之职分的比较和分析,本文首次揭示了周代冕服制作体系的流程和运作关系。 秦汉以后的历代冕服制度,按照各个时期所呈现的不同特征,分为发展前期(秦汉至唐)、定着化及简化时期(五代至明)、废止及换身复活时期(清至民国初期)等三个时段。有关冕服制度的文献资料,以各王朝的官方正式记录为基本史料,来把握冕服在帝王服饰系列中的位置,并对历代帝王冕服制度进行更为深入的考察,以掌握各朝冕服制度的显著的外在表征。 全套冕服大致上由冕冠、上衣、下裳、中衣、袴、袜、舄、腰带(革带、大带)、弊膝、佩玉、绶、剑、圭等的十四种要件构成。又将其十四种要件,按性质不同,分为冕冠、服装、饰品类等三个类别进行了考察。 “冕服”是以冕为冠的服装,因此,在冕服里,冕冠是不可缺少的构成要件。关于冕冠的来源及冕冠的整个构成,笔者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并提出了对其中一些细节上的见解,如对“纽”的解释;对冕旒与充耳包含的深层的涵义等。又综合这些分析,以制图的方式总结了周代冕服的式样。在有关历代制度的研究中,对于发生演变的过程,提出了具有关键性的几点个人见解:冕延的缘饰颜色;玉衡的“维持冠”的意思;明代冕冠的“俛”形的有无;冕旒之“就”的纠正;缨、絃、天河带等的冠带之使用上的特点等。 衣裳以下的内容,体现了冕服各构成要件的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即从实用性出发,而逐渐走向装饰化及象征化的过程。
周代六冕的不同,可由十二文章的多少来加以区别。凡为冕服,例必有相应的“文章”。历来被普遍采用的文章之章目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之十二章。关于十二章的讨论,笔者先提出了“文章”称呼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关于十二章的章目及章次、衣服上的排列形式、表现形式等方面深入的研究。之后,把十二文章分为自然临摹和主观创造的两类,进行分析了对各文章的特点和其样式的历代变化情况。 不难发现,在数千年的传统社会的演进过程中,冕服已远远超越其物质本身的价值,而逐渐凝聚成了一种精神文化的表征。 这便是今天我们研究冕服制度的重大意义和价值。 除了对于上述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外,由于现存有关冕服制度的史料纷繁复杂,且距今时间久远,历来注家见解纷纭,难有一定之论。
在研究过程中,充分运用文献释读和考订的方法,对汉代迄今文献中的诸多疑问,和学界尚未引起足够注意的一些内容,一一剖析整理,或通过相关的史料进行合理的校勘,或从文字训诂的角度,提出新的解释或猜想。利用文献学的方法来归纳和分析史料,并据以提出一些新的见解,可以说是本书的又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8-28 20:18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