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人物] 全国先进工作者孙晋良院士:要做就做自己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13 17: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 A: Z/ w* Q7 c" a9 i
去年毕业留校工作的博士俞鸣明抽屉里,珍藏着一张羊年新年贺卡,那是他的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复合材料研究中心主任孙晋良亲手制作的。“老师给中心所有人都写了贺卡。那时我刚结婚,贺卡上,除了学习工作上的勉励之语外,他还特意加了一句,早生贵子。”小俞说,看了心里暖暖的。1 N! t; z. v1 e) x* e
  孙晋良是我国复合材料研制领域领军人物,曾摘得我国工程技术界最高荣誉――光华工程奖。两周前,他刚被授予201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鼓励年轻人拿出自己想法
  跟孙晋良工作的人都知道,他喜欢独辟蹊径,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人家做过的,尽量不做,要做就做自己的东西。”
  上世纪70年代初,为了研制固体火箭发动机,国家下达了研制碳/碳复合材料的任务。国外对碳/碳复合材料的工艺技术保密严格,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来解决所有关键技术。在既无技术资料、又无专业技术人才的条件下,当时还在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的孙晋良被任命为课题组长。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攻关,课题组发明了纤维网层叠接力式针刺工艺,并制成新型预制体―panof整体毡增强骨架,成功研制出碳/碳复合材料,满足了中国航天工业发展的急需。
  多年来,孙晋良带领团队先后承担了40多项国家科技攻关及部委下达的重大科研项目,在国外技术封锁情况下白手起家,研发出一系列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重大项目的特种材料。“我们的研究项目,完全靠自力更生,一直坚持用国产的东西,不受国外的任何制约。”材料学院2010级博士生马骁记得孙老师这样说过。“有一次设计化学气相沉积实验方案,我们直接照搬了国外研究者加氢气的做法。向孙老师汇报后,他让我们仔细思考,能否充分利用实验反应分解出的微量氢气,这样更加安全高效。”小马说,跟着孙老师,学到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敢于有自己的想法,在学术科研上走出自己的路。
  带出一队“拼命三郎”
  孙晋良经常以亲身经历寄语年轻人:自学能力非常重要,主观能动性更要加强。“年轻时在上海缝纫机一厂工作,被分在油漆车间喷油漆。我会造油漆但不会喷油漆,于是就运用所学专长,把原来的喷漆工艺改成静电喷漆,把原来溶剂型油漆改成水溶性的油漆,还设计了一条100多米长的生产流水线。”
  这些年,孙晋良带了3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他对科研的严谨和对青年人才的爱护,让青年教师李红终生难忘。2011年,一个国家级项目招标,出乎李红意料的是,孙晋良提出让她这个三十出头的小字辈担当负责人,参加招投标公开答辩。公开答辩在北京进行,年过六旬的孙晋良和中心其他专家陪着她一起飞北京。没多久,好消息传来,项目中标。直到如今,李红依旧很感动。
  中心副主任任慕苏说,“每当团队获奖,孙院士总是说:成绩是大家的,是团队的功劳;拿了奖金,他主动提出自己少拿点,给大家多分点。话虽简单,但让人倍觉温暖。在他的模范带领下,项目组成员都成了‘拼命三郎’。”(解放日报)

3 X" A) e, `' z0 u) f9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充值|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 )

GMT+8, 2024-5-3 09:2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