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 l. F5 L3.染色 涤纶纤维属于疏水性纤维,纤维结构紧密,分子间空隙小,染色性能较差。与天然纤维明显不同,适合涤纶纤维的染色和印花的染料只有小分子的疏水性非离子染料:分散染料。 分散染料的生态问题也比较突出,在禁用的三大类染料中,都有分散染料的存在。 -----在禁用的可分解芳香胺染料中,涉及禁用的分散染料近30种,这些染料以含有对氨基偶氮苯、2,4二甲基苯胺、2-甲氧基-5-甲基苯胺和邻甲苯胺等为主。 -----在禁用的9种致癌染料中,分散染料有3种,分别是分散蓝1、分散黄3和分散橙11。 -----在禁用的致敏22种染料中,全部为分散染料。 -----在2006年版“Oeko-Tex 100”生态纺织品标准中将分散黄23列为其他禁用染料。 从染料吸附、扩散过程分析,涤纶织物的染色方式有以下三种: a.载体染色法 分散染料在100℃以下对涤纶染色时,上染缓慢,且难以染深色,而当采用某些小分子并对涤纶有较强亲和力的芳香族化合物时,能显著加快分散染料的上染,使分散染料对涤纶的染色可在常压下进行。这些芳香族化合物被称为载体。常用的涤纶染色载体有邻苯基苯酚(OPP)、联苯、水杨酸甲酯等。邻苯基苯酚和联苯都是对人类和环境有害的物质,在生态纺织品标准中,规定最终产品上邻苯基苯酚的残留量不得高于100mg/Kg,对婴幼儿类产品不得高于50 mg/Kg。由此可知,载体染色的对生态环境危害的最大风险在于所用的载体是否环保低毒。 b.高温高压染色法 常温下涤纶的溶胀性很小,染色难以进行。在高温高压染色条件下,水对涤纶的增塑作用加大,使涤纶纤维的玻璃化温度降低。同时高温高压情形下,涤纶分子链运动加快,分子间隙增大,有利于染料分子进入纤维内部和提高上染率。高温高压染色时常用的助剂有两类: ---匀染剂:常用的有乙氧基化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脂肪族匀染剂。 ---分散剂:一般采用阴离子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采用高温高压法染色,助剂选择时应注意避免使用含有APEO的表面活性剂。 c.热熔染色法 热熔染色法是轧染加工,通过浸轧的方式使染料附着在纤维表面,烘干后在干热的条件下对织物进行能够热熔处理,使染料颗粒升华为气态的染料分子,从而被纤维吸附并快速扩散到纤维内部。采用热熔染色时,染液中除分散染料外,还含有抗泳移剂、润湿剂以及调节pH值用的醋酸或磷酸二氢钠。抗泳移剂一般为具有一定粘度的物质,如海藻酸钠、合成龙胶等。 与前面两种染色工艺相比,热熔染色法具有生产效率高、适合大批量生产的优点,同时,废水的污染也较前两种方法轻。但采用热熔法染色,织物的色泽和手感稍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