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并粗] 捻陷和阻捻的原理、过程及区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4 21:3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捻陷. f+ f9 H4 K: U+ i$ p9 `3 M) N" R
如图所示,由于加捻区AB中的摩擦件C对捻回传递的影响,致使BC段的捻度在传递到AC段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损失,其传递效率为η。
9 j$ p. Z0 ~1 w# P) a
! u; z& o- m9 q- ~
捻陷.png
捻陷
1 L; B/ c* L; e+ [" R3 _
根据稳定捻度定理,BC段的捻度可以求出:
nt-Tvt=0" a2 }) i% b* Y: Q: F# n
则:
5 J9 _  O. }! {! L3 }( [9 d=n/v
4 V$ @* G% V: ^5 o6 w2 h$ I1 R) i
, B( r8 m7 }. F8 |" nAC段的捻度为T,则有:
7 \8 `$ a& c& Q0 m* y) v% c9 G$ ~+ gηTvt-Tvt=0
1 L3 V& b: n8 j" J* }则:. n/ [$ r! K) A! e6 T" }5 c
=Tη=n/v·η
* F' U# k5 v5 u7 k/ i  j由上述关于AC和BC段的捻度表达式可以看出,摩擦件C使纱条AC段的捻度比正常捻度减小了,但对最终输出纱条上的捻度无影响,这种现象称为捻陷,如图所示。
: T# A$ h! m% q0 y
1.png
捻陷时纱条上的捻度分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4 21: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2.阻捻
5 P" T3 @7 L1 ]' S# \* p; q" V如图所示,同样在加捻区AB中间有摩擦件C,但纱条运动方向则是从加捻点向握持点运动,摩擦件C的摩擦阻力阻止捻回T完全传至AC段,因此AC段上只有Tvλt捻回传递过去,λ为阻捻系数,λ#1。根据稳定捻度定理可知:
0 i1 S! @: W; k6 p* A3 lBC段:nt-λTvt=0,则T=n/λv
* p1 q% N/ U6 C0 T4 gAC段:λTvt-Tvt=0,则T=n/v

# d& t" {1 L3 }' A5 v3 J8 d
从以上分析看出,摩擦件C对BC段纱条有增捻作用,这种现象称为阻捻,但对最终输出纱条的捻度无影响。' n3 U: q# H! J1 }- b! Q& `( Z
阻捻与捻陷,两者的区别在于纱条的运动过程,是捻度传递方向和摩擦阻力作用的不同所致,但对最终输出纱条的捻度都无影响。

; f0 y9 B' C* k, y6 T$ }8 {+ T
捻陷时纱条上的捻度分布.png
阻捻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11-5 06:52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