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O3 z6 D4 O1 w }/ P4 R
在人类的衣着发展史中,最早出现的应当是缝制技术,这就需要用到针一类的东西。考古学者在山顶洞文化遗址中,曾发现有磨制较好的骨针,这枚骨针“身长82毫米,最粗部分的直径为3.1—3.3毫米。针身相当圆滑,针尖也比较尖锐。针孔直径(残)为1毫米”(裴文中《中国史前时期之研究》第128-132页,商务印书馆,1950年),说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已经掌握了缝制技术。 进入新石器时代后,骨针广为流行,尤其是到了龙山时代发现了众多的纺织工具。其中有不少骨针,例如大河村龙山遗存早期出土骨针4件,中期出土骨针1件,登封王城岗龙山遗存出土骨针4件,分布于豫南地区的屈家岭文化遗存中还出土较多的骨针。这些都说明当时已经普遍出现了缝纫手工业。 夏商周三代能生产出多种纺织品,这离不开纺织工具的支持。二里头遗址发现很多骨器,包括生活用具骨针,例如,1985—1986年,在二里头遗址第Ⅵ区发掘时,曾发现大型灰坑H5,出土了很多半成品和成品骨器(镞、锥、针等共100多件)。西周各期都发现有制骨作坊遗址,其中中期的云塘制骨遗址出土鼓起多为骨(笄)、针和锥。晚期的新旺村制骨遗址发现的骨器残件,也以骨(笄)为最多,其次为镞、针。 骨针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一直延用到夏商周三代,对先秦纺织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直到铁针出现后,才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