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布工艺多采用民族传统色彩,表达吉祥喜庆的寓意。构思巧妙、造型古朴、手法夸张、神韵飘扬、风格醇厚,作品题材广泛,充满了浓郁的老北京生活情调。
6 U! J y2 q0 g$ @9 M) G+ l& m6 [ 绒布工艺起源于清朝入关以前的军队中,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绒布唐”民间工艺,是从清朝中后期开始的,至今约有160年,被专家誉为北京近代民间玩具的“活化石”。
" p/ C% O9 s- g+ s" {% \ \第四代传人唐启良生于1917年,是专门制作老北京民间工艺品的老艺人,在这一代,“绒布唐”、“耍货儿唐”的名号达到顶峰。第五代传人是唐启良的女儿唐玉捷。
( V$ Q) D# y: O3 U* \$ G 绒布工艺多采用民族传统色彩,表达吉祥喜庆的寓意。构思巧妙、造型古朴、手法夸张、神韵飘扬、风格醇厚,作品题材广泛,充满了浓郁的老北京生活情调。制作绒布工艺包括胶土雕塑、制作纸盔、装饰、手工彩绘等主要工序。其代表作品有:“马上封侯”、“马拉车”、“金马狗”、“御辇”、“小鸡吃米”、“老虎吃小孩”、“排子马”、“不倒翁”等系列作品。 X: y7 @) g& Z" \/ ^2 I/ q0 X2 _
“绒布唐”的起源历史悠久,工艺独特,依托于民间民俗文化沃土中,是一个京味文化代表性的品类,既具有本土文化的民族性,又具有历史、民俗文化和学术研究价值。从表现满族马上生活,以马和骆驼为主要造型,到后来融合汉民族特色,成为北京传统民间工艺,充分反映出了清代民族文化融合过程,是这一过程的历史见证。“绒布唐”手工艺发展由简单到复杂,从粗糙到精良,进而成为亲友间馈赠的礼品和庙会、集市上的经典工艺品,从侧面也反映出了老北京手工艺发展的历史进程,老北京人的娱乐习俗以及社会文化习尚和传统。在满汉民族融合、北京民间工艺发展、制作技艺等方面可供学术研究。3 p2 Q A$ w$ W; D)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