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P' f- q8 p$ h螺旋纹 # m7 h: d4 {2 f, i5 m1 j: w. `, U4 z. A* G
螺旋纹在中国新石器时期的陶器上就有出现,那是出于先民对自然水纹的摹拟。这种纹样后来在汉族的民间工艺品中少有出现,而在贵州的民间蜡染中却较为常见,是几何形纹样中引人注目的一种。这种纹样在流行蜡染的各少数民族中都有,对其内涵的说法却不同。如丹寨苗族将螺旋纹称为“窝妥”,对其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这种纹样是祖先创作的最早纹样,为了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就照原样保留下来了;一说苗族在“鼓社祭”的盛大祭典里,要杀牛作供品并敲长鼓祭祀祖先,妇女们便将牛头和鼓头的旋纹变成花样,以志纪念。布依族则对螺旋纹另有解释,说古时有位聪明能干的姑娘,不幸染了重病,请医生治疗无效。她母亲到坡上采了一种“皆皆豆”(汉话叫“郎鸡草”)的嫩苔煎给姑娘吃,病就慢慢好了。姑娘为纪念救命的“皆皆豆”,就按其外形绘成螺旋纹,留在衣裙上。布依族还说其祖先“百越人”居住海边,螺旋纹是表现水波纹;或说螺旋纹如蛇盘成一饼,是表现蛇的形象。 5 K7 g2 y- c/ y5 a2 @! ^$ @9 n- |2 s' ? 星辰山川纹+ ~1 F4 {1 ]* F
0 w# m; T& x' d1 ?/ Y 这是概括的说法,其实天空中的星辰云彩,地上的山岭江河,乃至房屋、城池等,在蜡染中均有表现,不过已经抽象化了,成为整齐的形状组合。这些纹样不仅具有特殊的形式美,还有深沉的内涵。苗族历史上经历的离乡背井的大迁徙,是个悲壮的历程,苗族人民对其是刻骨铭心的。传说这些纹样中有的就记录了迁徙的历史。这些纹样有名称,如九曲江河纹是由大小不等的菱形套结而成,象征江河纵横,曲折交叉;城界花纹以方形为框架,表示城墙,四边的小方形表示角楼,中间的十字纹表示街道。流行这类纹样的地区有这样的说法:这些纹样是表现故土的风光和祖先迁徙的经过,如百褶裙上的黄色横线表示黄河,绿色横线表示长江,中间的空白表示田野。他们称这种裙为“迁徙裙”、“母汀裙”。 6 l+ w$ I% A5 g. H6 g. Z4 |.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