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纹, A" w/ n+ M b1 O7 N0 K
这种纹样在蜡染中比较常见,在苗族地区特别流行。蜡染中的蝴蝶千姿百态,既有写实的,又有写意的;有抽象化的,也有变形复合的。蝴蝶轻盈秀美的形象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喜爱,并赋子其种种寓意和传说,其中以苗族的传说最为神圣。在《苗族古歌》中讲述了涉及苗族起源的故事:枫树化为蝴蝶,蝴蝶妈妈同水泡谈情说爱,生下12个蛋,由鹊宇鸟孵化,生出万物,其中一个蛋孵化出人类,苗族的祖先姜央就在其内。这个传说影响深远,形成苗族特有的一种文化意识,即对蝴蝶的热爱和崇拜,就是对祖先的热爱和崇拜。祖先崇拜是由自然崇拜衍生而来,万物有灵魂,人当然也有灵魂。据学者考察,人类有灵魂的观念,在4万至10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那里就开始形成了。因此,苗族蜡染中的蝴蝶纹样,积淀着祖先崇拜的原始意识。8 t2 q) f2 }# v+ F3 [2 j/ N5 J 鸟纹* S) u& q, z1 t5 z
蜡染中的鸟纹有些是如实摹拟,能确指其名,如锦鸡、喜鹊、麻雀、燕子、斑鸠、鹦鹉、孔雀、鹭鸶等,有的则只具鸟形,分不清是什么鸟。它们多有花草环绕,大都张开嘴,或昂首啼啭,或窃窃私语,或比翼而飞,或背靠背像吵架的样子,生动极了,类似人的生活写照。鸟,是山居的少数民族姑娘快乐的生活伴侣,鸟纹寄托着她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在苗族中,鸟纹也含有祖先崇拜的意蕴。如前所述,古歌中蝴蝶妈妈生出的12个蛋是由鹊宇鸟孵化的。孵化出的万物中就有苗族的祖先姜央。因此,鸟对于苗族是有恩的。鸟还可能是苗族先民中某些氏族的图腾。《山海经·神异经》中说:“大荒之中有人,名欢头……欢头人面鸟喙,有翼,食海中鱼,杖翼而行。”类似的记述在古籍中还有一些。“欢头”又作“欢兜”,相传为苗族先民的首领。他的形象,是装饰着鸟图腾的形象。9 ]7 e' U2 b# x0 C R: r- V
$ W+ d% D: d0 p# H. E( g- k 这是概括的说法,其实天空中的星辰云彩,地上的山岭江河,乃至房屋、城池等,在蜡染中均有表现,不过已经抽象化了,成为整齐的形状组合。这些纹样不仅具有特殊的形式美,还有深沉的内涵。苗族历史上经历的离乡背井的大迁徙,是个悲壮的历程,苗族人民对其是刻骨铭心的。传说这些纹样中有的就记录了迁徙的历史。这些纹样有名称,如九曲江河纹是由大小不等的菱形套结而成,象征江河纵横,曲折交叉;城界花纹以方形为框架,表示城墙,四边的小方形表示角楼,中间的十字纹表示街道。流行这类纹样的地区有这样的说法:这些纹样是表现故土的风光和祖先迁徙的经过,如百褶裙上的黄色横线表示黄河,绿色横线表示长江,中间的空白表示田野。他们称这种裙为“迁徙裙”、“母汀裙”。 9 [# _- ~+ k- I) R. h$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