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3 {" _% Z# J4.化学稳定性3 A$ I: V; R- V
在涤纶分子链中,苯环和亚甲基均较稳定,结构中存在的酯基是唯一能起化学反应的基团,另外纤维的物理结构紧密,化学稳定性较高。9 I4 ?1 K3 _, k8 c5 q M$ g3 F
①对酸和碱的稳定性。涤纶大分子中存在酯键,可被水解,从而引起相对分子质量的降低。酸碱对酯键的水解具有催化作用,以碱更为剧烈,涤纶对碱的稳定性比对酸的差。涤纶的耐酸性较好,无论是对无机酸或是有机酸都有良好的稳定性。将涤纶在60℃以下,
7 ?; @4 Q+ d6 s& K9 b- j用70%硫酸处理72h,其强度基本上没有变化;处理温度提高后,纤维强度迅速降低,利用这一特点用酸侵蚀涤棉包芯纱织物可制成烂花产品。9 K3 C5 s$ d& v y
涤纶在碱的作用下发生水解,水解程度随碱的种类、浓度、温度及时间不同而异。由于涤纶结构紧密,热稀碱液能使其表面的大分子发生水解。水解作用由表面逐渐深入,当表面的分子水解到一定程度后,便溶解在碱液中,使纤维表面一层层地剥落下来,造成纤维的失重和强度的下降,而对纤维的芯层则无太大影响,其相对分子质量也没有什么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剥皮现象”或“碱减量处理”工艺。此工艺可以使纤维变细,从而增加纤维在纱中的活动性,这就是涤纶织物用碱处理后可获得仿真丝绸效果的原因。
/ {, y) t' _' k h②对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稳定性。涤纶对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稳定性很高,即使在浓度、温度、时间等条件均较高时,纤维强度的损伤也不十分明显。因此在染整加工中,常用的漂白剂有次氯酸钠、亚氯酸钠、双氧水等,常用的还原剂有保险粉、二氧化硫脲等。
( ^! _* T; q/ u8 {) @9 |③耐溶剂性。常用的有机溶剂如丙酮、苯、三氯甲烷、苯酚—氯仿、苯酚—氯苯、苯酚—甲苯,在室温下能使涤纶溶胀,在70~110℃下能使涤纶很快溶解。涤纶还能在2%的苯酚、苯甲酸或水杨酸的水溶液、0.5%氯苯的水分散液、四氢萘及苯甲酸甲酯等溶剂中溶胀。所以酚类化合物常用作涤纶染色的载体。: Z, R7 s, g9 t%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