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纺织品的红外辐射性及应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30 20: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纺织材料除了对红外电磁波有选择性吸收的特征之外,反射分布及吸收以后使电磁能转变成热能,以及在常温下也有相当辐射(使热能转变成电磁能)等特征。
7 _: p1 b5 ]& X- h% Y  @# r1.红外反射率
2 e* V) o* z5 k" I8 @: S织物红外线反射率在不同角度方向的分布,与标准漫反射有一定差异。当法向入射(0°)时,在反射角35°以内与余弦分布基本吻合,但在反射角35°以上比余弦分布明显偏离,如图所示。
* L& {4 c# k4 i3 r. d
法向入射时织物红外反射分布曲线.jpg
法向入射时织物红外反射分布曲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0 20: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7 c" ?. g( Y: V2 C( N& l) O
织物涤/棉(65/35)不同纬密形成不同单位面积质量、不同覆盖系数及不同重叠层数对红外反射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_7 S( v+ b+ z& t. T) A% E
织物单位面积质量G对红外反射率αR的影响.jpg
织物单位面积质量G对红外反射率αR的影响
织物覆盖系数E对红外反射率αR的影响.jpg
织物覆盖系数E对红外反射率αR的影响
织物重叠层数n对红外反射率αR的影响.jpg
织物重叠层数n对红外反射率αR的影响
由于水对红外波段的波有强吸收率,故织物回潮率对反射率有显著影响,如图所示。0 m$ D* w6 X- ~* D9 Y; B4 |  k" s
织物回潮率对红外反射率的影响.jpg
织物回潮率对红外反射率的影响7 p' \! _. R: k0 j+ i$ U* S
1—纯棉的棉毛织物 2—高密纯棉平纹织物
3 z6 x: h  ]( o: z; N0 Y3—中密纯棉平纹织物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0 21: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纺织检测 于 2015-8-30 21:01 编辑 " E+ b- l% S: C  S

; c' _, A! `* G) z
2.红外辐射升温
/ x0 h8 z! o$ V7 X; u" N红外电磁波被物质吸收后将转变为物质分子的热运动能,体现为物质的升温(热能)。对一批样品测试结果见表,同一品种两层织物叠置时,测两层织物之间在入射功率为650W/m2、主波长λm 为2.04μm时,照射开始后2~7s升温速率,并计算织物吸收红外辐射转变热能的效应。
涤/棉(65/35)织物(经密440根/10cm)红外辐射的吸收升温
2 V. H" W3 \: s' E- @5 z
试样序号
  
  
组织结构
  
  
单位面积质量(g/cm2)
  
  
经纬纱线密度(tex)
  
  
纬纱密度(根/10cm)
  
  
覆盖系数E(%)
  
  
单层织物透射强度(W/m2)
  
  
升温速度(℃/s)
  
  
能量吸收转换率
  
  
  
  
平纹
  
  
85.47
  
  
13.3×13.3
  
  
180
  
  
79.0
  
  
374
  
  
0.3291
  
  
11.25
  
  
  
  
平纹
  
  
92.10
  
  
13.3×13.3
  
  
210
  
  
84.7
  
  
365
  
  
0.3080
  
  
11.41
  
  
  
  
平纹
  
  
96.08
  
  
13.3×13.3
  
  
240
  
  
86.4
  
  
354
  
  
0.2914
  
  
11.20
  
  
  
  
平纹
  
  
101.68
  
  
13.3×13.3
  
  
270
  
  
90.1
  
  
337
  
  
0.2868
  
  
11.66
  
  
  
  
平纹
  
  
109.00
  
  
13.3×13.3
  
  
330
  
  
94.7
  
  
332
  
  
0.2768
  
  
12.06
  
  
  
  
平纹
  
  
116.42
  
  
13.3×13.3
  
  
360
  
  
96.8
  
  
317
  
  
0.2716
  
  
12.65
  
  
  
  
斜纹
  
  
190.66
  
  
27.7×104.6
  
  
180
  
  
98.0
  
  
205
  
  
0.1827
  
  
15.25
  
  
  
  
斜纹
  
  
230.77
  
  
27.7×104.6
  
  
210
  
  
99.1
  
  
188
  
  
0.1800
  
  
16.62
  
  
  
  
斜纹
  
  
242.26
  
  
27.7×104.6
  
  
240
  
  
100.0
  
  
176
  
  
0.1790
  
  
17.35
  
  
10
  
  
斜纹
  
  
250.22
  
  
27.7×104.6
  
  
270
  
  
100.0
  
  
173
  
  
0.1784
  
  
17.86
  
  
11
  
  
絮片
  
  
25.00
  
  
  
  
  
  
  
  
448
  
  
0.3580
  
  
10.7
[/tr]
, d4 ~7 O  o6 \' m7 W: g" H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0 21: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 R( y! D2 i5 h
由于水在红外波段有强吸收峰,故织物在不同回潮率时红外射线吸收和升温情形有明显差别,一些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因此,红外辐照也成为织物快速烘干的方法之一。但是用红外辐照织物时,当织物中含有较多水分情况下,由于水分蒸发带走水分子的蒸发潜热,则织物温度并不高(一般在70℃左右)。, J+ d8 S/ _% p
织物回潮率对红外光吸收率的影响.jpg
织物回潮率对红外光吸收率的影响
织物回潮率对红外光吸收率的影响.jpg
织物回潮率W对红外辐射升温速率的影响
但当织物中水分减少时,织物将快速升温,甚至碳化损坏,且它们的升温典型曲线如图所示。
0 ^9 a) C" b, b3 y- _
不同回潮率本白棉细布红外辐照下升温曲线.jpg
不同回潮率本白棉细布红外辐照下升温曲线
! s4 g( c% W( m0 B4 [! r5 t2 U0 n1—W=153.6% 2—W=89.02% 3—W=75.61%* H+ b- q! g" D  D5 f$ r6 C7 J
4—两层,W=181.60% 5—三层,W=182.37%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0 21: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5 R4 O* }) f, \# ]: f
3.织物的红外辐射
6 y8 T! ]  u. W& |任何物质在温度0K以上都具有辐射红外电磁波的性能,将分子热运动能转换成电磁波辐射,且热体的辐射服从普朗克(Plank)定律。
8 E1 m8 \4 J( s8 W' j& V# O
普朗克(Plank)定律.png
式中:Eλ———在波长λ处的辐射强度,W/(cm2·μm);
# {, N) K$ [# e  W4 hλ———波长,μm;% n" R$ j0 i6 Y0 {; }# \
T———热体温度,K。
+ t1 \+ x, l  D1 x! z它的分布如下图所示,其峰值即主波长是由上面方程式取一阶导数为零(求极大值)的方程,即为维恩位移定律(Wien?sdisplacementlaw)。
0 |0 H4 k5 B: U. E' \+ g5 W; Yλm·T=2.8976×10-3 # L. I0 P5 a. y
式中:λm———主波长,μm;
1 v$ j$ R9 V6 a( N& R+ ]8 M4 Y* Q% kT———热体温度,K。
热体辐射温度随波长的变化.jpg
热体辐射温度随波长的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0 21: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 p- @; q6 u3 b5 e
4.应用
! a8 f, {/ O8 _! i0 A3 r8 b. p实际物质,对外来的电磁波有选择性共振吸收性能,物质升温后原子和分子热振动加剧将发射(对外辐射)相同频率(或波长)的热辐射,但材料热辐射能力比吸收能力(理论发射能力)要弱一些。减弱的程度一般称为灰度。因此,不同的物质在相同温度下虽然辐射波谱的主波长相同,但辐射强度有很大差异。某些金属氧化物或碳化物陶瓷粉(如ZrO2、ZrC、MgO等)具有较强的红外辐射性能。近年发现近红外辐射和中红外辐射对人体皮肤有升温作用,间接促使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松弛膨胀,加快血流微循环,有利于局部肿痛的散瘀消肿等病症。这是红外辐射纺织品的治疗功能。
, u/ I$ g6 b. n3 G  F- _9 {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7-31 02:25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