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参陆航部装备局总协调 9月3日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中,巨幅国旗和军旗悬挂于直升机下,随空中护旗梯队率先飞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国旗长9米、宽6米,军旗长7.5米、宽6米,这是我国首次悬挂如此巨大的红旗进行飞行展示。 据了解,此次红旗挂飞任务中,总参陆航部作为用户单位,由其装备局负责红旗挂飞系统研制的全面组织与协调。根据总体要求,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作为挂旗系统的总体研制单位,承担了挂旗方案总体设计、吊挂装置研制以及风洞试验等工作,中航工业昌河飞机工业有限公司组织挂飞系统的生产工作,北京邦维高科公司承担了旗帜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工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承担了挂飞旗帜的研制与生产工作。 巨幅红旗体现航天高科技 在阅兵筹备前期,总参陆航部与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组织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分析论证与试验,确定了挂飞展示总体方案。方案确定,巨幅红旗将以每小时160公里到180公里的速度高速飞行。而在飞行演练中,产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难题,其中破损是最大的问题。 距离阅兵百天左右时,红旗在飞行演练中破损仍时有发生。总参陆航部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研制攻关团队,团队中包含航天器降落伞研究单位、航空救生降落伞研制单位、先进材料研究单位等多家顶尖科研力量。陆航部及其装备局领导多次在飞行演练现场召开办公会,组织研讨解决攻关方案。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是我国唯一从事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研究的单位。作为攻关团队的成员单位之一,针对大尺寸红旗在高速飞行时破损的问题,该所对阅兵红旗项目在设计、试验、加工等环节进行了多轮技术攻关,并将神舟飞船回收着陆相关技术成功应用于红旗项目。该所航天器回收着陆研究领域的专家对比分析了红旗摆动与神舟飞船降落伞开伞的异同,建立了巨幅红旗在高速流场中动力学特性的仿真模型,进行了大量的模拟计算。 基于研究分析,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运用降落伞流固耦合技术,对阅兵红旗创新地采用了新型限制气流扰动技术。简单一点说,就是在红旗受气流扰动最大的地方采用此种技术进行特殊设计,从而保持红旗在空中平整地展示效果,均匀的受力也能保证旗面的完整。 与神舟飞船降落伞一样,阅兵红旗采用的是特制布料。为了确保红旗展示效果,项目组在特制的布料上涂刷一层特殊涂料,既使红旗的透光性恰到好处,保证了地面远距离观看时的鲜艳度,又使得红旗具备较强的防雨能力,足以应对中雨、大风等恶劣天气。在一次飞行演练中,瓢泼大雨不期而至,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淋雨飞翔中,红旗成功经受住了考验,确保了阅兵红旗展示能够风雨无阻。 精细管理展现航天高标准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抽调降落伞研究领域的专家、骨干力量成立项目组,完全按照航天产品研制管理模式进行红旗的研制。 项目组连夜研讨攻关方案,在接到任务的第二天就完成了4件不同材料、不同设计的缩比演示样旗。第三天他们按照不同材料、不同速度等分成8种工况,开展了10余次跑车试验,对新型限制气流扰动设计方案进行了初步验证。 在接到任务后仅一周时间,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研制的巨幅红旗首次参加阅兵保障单位组织的飞行演练,便取得了基本无破损、细小撕裂只有走近后仔细观察才能看到的良好效果。此后,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又对红旗设计方案先后进行了五轮技术改进,每确定一个数据都要经过飞行“历练”,确保充分验证、万无一失。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还将航天降落伞缝纫技术应用于巨幅红旗的拼接工艺加工,在缝合形式、缝纫宽度、缝线针脚长度、缝线松紧程度等方面都严格遵循航天标准。为了确保红旗研制质量,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对负责红旗剪裁、拼接的操作人员实行“双岗制”,检验人员从挑选布料到裁剪、缝纫各环节进行全程跟检,确保了生产的红旗没有任何缺陷。(郑金武) " K, R7 _: \* [ q( G8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