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麻] 上大蒙笼:清风源里有人家,牛羊在山亦桑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9 11: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大蒙笼
" Z* Z2 C. g; a  |4 r9 A( c% ^4 m- l. w- G
宋 黄庭坚# F3 F" _) f( y4 ?

6 _/ W2 n' q/ e* ]3 `) ]8 }; k黄雾冥冥小石门,苔衣草路无人迹。
8 Q1 Z, Z" t7 l! E7 b4 l苦竹参天大石门,虎迒兔蹊聊倚息。
0 K1 q- i# {. t# p; |% m/ X阴风搜林山鬼啸,千丈寒藤绕崩石。
8 Q- W6 X2 J# b  P清风源里有人家,牛羊在山亦桑麻。
- y; k7 a1 J* o5 X- k
向来陆梁嫚官府,试呼使前问其故。- ^: X% Y& u4 S4 D
衣冠汉仪民父子,吏曹扰之至如此。
( ?& |2 _, {: G+ I' N7 u. ]穷乡有米无食盐,今日有田无米食。
# |4 N" `" R# L8 @- P. `/ S但愿官清不爱钱,长养儿孙听驱使。
. c8 s. d0 D3 c, G( P7 \
8 C" o. T, V/ }$ i4 U% B5 O这首诗说明宋朝时,在穷乡僻壤,麻仍然是一种主要的纺织原料。
, N9 q" j- Y0 q6 j3 o! ]2 i
+ F5 E8 ^8 B. ]. l[1]大蒙笼:地名。是当时太和县一个穷乡。   + X/ D/ U' J. v+ W: v
[2]小石门:作者经过的地名。下文“大石门”亦然。   
. n1 V5 \+ X% ?0 z& p2 p9 r' u[3]“虎迒”句:在老虎和兔子走过的地方暂且休息一下。迒(háng):野兽经过后留下的痕迹。蹊:小路。   2 S! Y2 Z/ {1 G
[4]崩石:将要崩塌的高险的山石。   
% p- ^* O2 w/ ~& s* |[5]清风源:地名。   9 `( H$ s# A$ i7 V" e$ B
[6]“牛羊”句:意思是说,因地瘠山险不能耕种,只靠畜牧生活,所以牛羊就等同于桑麻。   
4 ^4 v" s, d( |. S4 g; ][7]“向来”二句:此地老百姓向来强梁,常和官府捣乱,我就叫他们来问问什么缘故。陆梁:住在山陆的人,性情强梁。嫚:轻慢,侮辱。   ' n9 W% v9 f' u+ K3 \
[8]“衣冠”句:百姓的衣着举动很有礼貌,合乎汉家的威仪,和朝廷的人并无分别。
7 S7 B$ z4 p% n. S$ l# s  t" x
0 ^  ?9 o0 M+ O# H% k: _ 此诗前半部分写大蒙笼的自然环境,作品以自己行进途中所见为线索,层层叙写,揭示出大蒙笼的偏僻、险峻、生存环境的极端恶劣。后半部分写大蒙笼的民风,“向来陆梁嫚官府”见出此地民风强悍,不服官府管制,名声在外。而答案是此地百姓衣着举动俨然良民;村民“陆梁嫚官府”根源在“吏曹扰之”,即不堪忍受官吏的盘剥;村民的愿望也合情合理:只欲官府不要诛求殆尽,能过着贫困而平静的生活。作者深入大蒙笼,是想搞清楚为何此地村民竟对抗官府,作者洞悉了其中的是非曲直,内心感情可想而知,诗虽未正面写出,但从“吏曹扰之”及农民真实生活状况的叙述中清晰可见。从此诗我们可看出统治者对农民的搜括已至丧心病狂的程度,即使农民躲入穷山恶谷,挣扎在死亡线上,仍难逃脱官府的搜括。同时也见出统治者的为非作歹已激起农民的反抗,这是北宋诗歌中极少涉及的,因此,此诗对认识北宋时期激烈的阶级矛盾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K$ C- O/ I2 [+ R+ d" s' p
4 S$ x5 r# {5 @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老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治平四年(1067)进士。其政治遭遇随新旧党争而沉浮。哲宗时旧党得势,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左郎。后以修史“多诬”遭贬。早年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同为“苏门四学士”。其诗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其诗以杜甫为宗,重视诗法,讲究锻字炼句,有“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风格奇硬拗涩,成为江西诗派的宗祖,对宋代诗风有很大影响。除诗歌外,能词、工书。其书法为“宋四家”之一。有《山谷集》、《山谷琴趣外篇》。
2 E* E2 e& f) k! ]% f
: D, c4 H1 k0 W4 b! m1 w  X  j) l
9 b3 A0 O. J; q. ^( d' W0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充值|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 )

GMT+8, 2024-4-20 04:53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