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并粗] 并条条干不匀形成原因及控制措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4 18: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设备方面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Z" d7 s2 l& K5 {0 `# |
1.胶辊的影响
  ~; X& U/ m! D9 s$ ~6 @(1)胶辊弯曲超限,运转过程中跳动。
4 x- z/ J! i. m# `& {2 J# H检查方法:手指捏住胶辊加压柱顶端,感觉是否有震动;百分表测量。
# G8 v  {, R" l控制措施:每天上车检查,定期校验,及时更换。/ C( ?, u* D& ~  I6 _

$ f7 t9 b0 u/ S& o(2)胶辊中凹,对须条的握持力不足。9 e7 o8 @7 B8 P7 s& ?- p
检查方法:将两根胶辊并排紧握在一起,缓慢转动,观察中间有无缝隙;将一根胶辊放在玻璃板(或其他平面)上,缓慢滚动,观察胶辊与玻璃板(或其他平面)之间有无缝隙。5 _8 S; K9 o9 ~9 u3 _, \
控制措施:定期校验,及时更换。! B5 U% B6 ?6 p, f

6 b, H! f# V3 h# `(3)胶辊局部变形,运转过程中与罗拉接触不密实,如胶辊起沟槽、有刀伤、表面破损、脱落漆块、表面起泡等。
! n7 h" h, D; D/ y. ?检查方法:手感、目测。打慢车,首先观察胶辊有无异常,如看不出有明显异常,再用手掌轻按胶辊表面,在胶辊整个长度上左右移动,用心感觉手感是否一致,如手感不一致,说明胶辊有问题。3 T: O' s3 X/ E' ~& V
控制措施:每天上车检查,定期校验,及时更换。
8 v: a! d2 }7 K
5 U' {$ |4 Q0 W' `8 r5 I(4)胶辊表面光洁度不好或有棉蜡油剂,造成胶辊粘缠。8 r$ O" B: g0 l" L. A
检查方法:检查吸风箱内的吸风花是否正常,有无白花、长纤维; 检查清洁绒套表面有无带白现象;观察集束器入口处的反冲气流中有无纤维带出;抬起清洁绒套,观察胶辊运转中是否带纤维。5 M9 {7 V& ^0 k/ z. j1 v$ q9 R
控制措施:每天上车检查,定期清洗、回磨、处理,及时更换。4 E/ |. {( U6 l8 N; G+ P  j- V. }9 E
* @* C" ]' z+ Q- D: d4 l
(5)胶辊大小头、脱壳、不圆整等。
( K9 J3 Z7 H6 o; d' Y检查方法: 手指捏住胶辊加压柱顶端,感觉是否有异常;打慢车,用手掌轻按胶辊表面,感觉胶辊表面运转状态是否正常;打慢车,用手掌轻按胶辊表面,感觉胶辊表面温度是否正常,有问题的胶辊表面温度一般较高;观察胶辊的胶管与铁芯的相对位置是否正常;游标卡尺、百分表测量。9 r8 U* _+ J8 m, p
控制措施:每天上车检查,及时更换、回磨、处理。. D( j& Y' r, Y! d& D* S7 w4 |

( c: k, Q: h# [" t5 Z(6)胶辊轴承缺油、缺滚针、间隙过大等。
& P: w' `  o# x2 i4 Y检查方法: 手指按住胶辊轴承铁壳,感觉温度是否过高,胶辊轴承缺陷一般会造成轴承铁壳发烫;用手指轻按胶辊轴承铁壳表面,感觉轴承运转状态是否正常;左右手分别握住胶辊和胶辊铁壳晃动,感觉间隙是否过大;拆下轴承铁壳,观察铁壳内是否有油,油质是否有发黑、发硬等不正常现象;拆下轴承铁壳,迎光仔细检查轴承滚针状态是否正常,是否有缺损。
4 O1 R9 \4 T# U9 @! ?控制措施:每天上车检查,及时加油或更换。
6 g& w' T' i$ m, I. C/ ^7 e& c' V2 Y# e& x* ^0 ?
(7)胶辊直径不当、加压不合适等(如胶辊档次分类不规范、未严格按分档更换胶辊、胶辊前后档用错等)。6 z% t. q6 ?9 X
检查方法: 观察胶辊加压柱加压状态,发现加压柱顶端升起高度有明显差异,一般是胶辊直径不合适;抬起摇架然后下压,手感压力大小是否正常;抬起摇架,仔细观察各档次的胶辊直径大小是否与规定一致;游标卡尺测量。
! ^6 ?6 B. _! d+ |1 }控制措施:随时检查,及时更换、调整。* B& i" u& X0 f: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18: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 `6 F. \; {- e4 H0 |
2.罗拉及其轴承影响; y, B7 k6 k6 p4 V0 G0 X7 X
(1)罗拉弯曲、罗拉偏心超限等。
9 J9 \' T( \7 R0 \" J检查方法: 用手按住罗拉轴承处感受跳动情况;用百分表检测。+ g' }7 t1 x2 u
控制措施:随时检查,及时校正、更换罗拉。
& A, d" f- r& V. ^3 ^" @6 ^3 J(2)罗拉轴承缺油、磨损超限、损坏、左右攒动、外环转动、内环与轴间隙配合、运行打顿等。
. o5 \; \& K" Y' L5 B检查方法: 打开轴承盖检查;用手按住罗拉轴承处感受跳动情况;用木棍等物品一端抵住轴承处,另一端贴近耳朵听声音判断。7 W$ Y/ w6 q; Q2 }& m$ O
控制措施:随时检查,及时加油、更换、修复。: O' _4 j) Y5 d# Q, Q
(3)罗拉轴头弯曲、偏心、与罗拉不同心,使齿轮啮合不良,运行时打顿;轴头磨细,使齿轮固定不良。4 U3 T4 Q5 X/ @- F, l& a
检查方法:用手缓慢转动罗拉,检查齿轮啮合情况;开车时听齿轮啮合转动的响声辨别;检查齿轮齿顶、齿侧磨损情况进行判断;百分表、游标卡尺检测。% n( E1 m- t" F6 x' b% f5 m
控制措施:随时检查,及时校正、更换。3 b. @- u7 b# d) W! b7 s: W
(4)罗拉接头、罗拉滑块、罗拉联轴节等部位松动,使罗拉固定不良,传动不稳。& U) A% m  k& e/ ?5 U
检查方法:一手握紧罗拉,一手前后盘动皮带盘,手感罗拉连接情况;开车时听罗拉转动的响声辨别。
7 s2 }  G) g3 h  b控制措施:随时检查,及时紧固。" P4 O! u0 u( T# J) Z
(5)罗拉隔距走动,左右不一致。; f$ Q, U7 i0 D; S; d4 i
检查方法:用隔距块检查。& f9 w0 p  I7 z# ^5 d$ J
控制措施:随时检查,及时调整。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18: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4 }2 a5 Z; G# {/ s% t! w) U5 [
3.齿轮及键、键槽影响
5 T% B; {5 P7 s. P" a2 r+ W% E(1)齿轮偏心超限、齿轮齿形不良、齿轮孔中心线与齿轮端面不垂直等。4 ~' g/ j: g  H
检查方法:目光检查齿形;转动齿轮观察齿轮啮合情况。
% ~% k7 n( g4 R控制措施:随时检查,及时更换。+ W' W% w! @% e6 T+ m8 v' K5 Q
(2)齿轮齿磨损严重(齿顶成刀口、根切、齿顶磨灭),缺齿、断齿等。
% V& \" N& W9 }9 ?4 L& B+ @7 d检查方法:目光检查齿形;转动齿轮观察齿轮啮合情况。
+ |2 |& W8 {) I' i% a$ C6 l控制措施:随时检查,及时更换。
) }: U! m# o- w, f/ o7 I(3)齿轮孔变大、键槽磨损、键条磨损、轴头齿轮固定螺丝松动或缺少等,使齿轮固定不良。' {+ F; q# l# N9 r) Z$ d$ v8 I
检查方法:开车时听齿轮啮合转动的响声辨别;一手握紧罗拉,一手握紧齿轮,用力摇动,检查齿轮固定情况。
: b$ U$ g: a( ^: Y控制措施:随时检查,及时更换、修复。* U( r* `3 ^! B' O$ v/ d
(4)齿轮啮合过松或过紧,传动不稳定。5 Q2 @/ S$ H( ]3 \+ ?
检查方法:目光检查;开车时听齿轮转动的响声辨别。
, ]! L; U* Q& a3 m8 d控制措施:随时检查,及时调整。: i$ D( [& Y) \
4.加压装置影响
, Z6 Z3 C- c  K4 G* W5 Q(1)前加压轴凹槽定位不良,使加压钩卡不到凹槽内,造成胶辊两端加压不一致。
# ]- W9 G0 c( ?8 P1 E3 K8 I检查方法:连续几次松、压摇架,检查加压钩是否每次都能自然地卡进前加压轴凹槽内。
8 l+ v1 p7 ~' V8 P- d控制措施:随时检查,及时调整。: U- b7 u, ?9 e  _! F' n" h! p$ k7 A
(2)加压柱位置不正,不能对准胶辊轴承或压力棒支撑臂中心。  d* t5 g( Q6 M
检查方法:目光检查,压好摇架,看各个加压柱位置是否准确。
, R, q' x) m2 a# k% G! p' C' F- A2 Z% v控制措施:随时检查,及时调整。) f- B& o% P+ B6 s$ M
(3)加压弹簧疲劳,弹性不足;加压弹簧压到极限,缺少压缩空间。
: }3 m* l' P9 d: L检查方法:将其他胶辊拿掉,只留一根胶辊,打开再锁紧摇架,依次逐根检查加压弹簧,手感弹性大小;观察加压柱上端升降高度;与新弹簧弹性比较。
& U7 M+ G- e8 J& ^0 `$ q控制措施:随时检查,及时更换失效弹簧。& G1 }3 |3 h5 y7 F3 n6 W
(4)加压柱轴芯因锈蚀等原因上下运动受阻滞,弹簧压缩不到位。
7 }" q9 [7 X$ ^" z# E检查方法:将其他胶辊拿掉,只留一根胶辊,打开再锁紧摇架,依次逐根检查加压柱轴芯,观察加压柱上端升降高度。3 v8 k( \/ {3 T
控制措施:随时检查,及时除锈、调校加压柱轴芯。
4 w; ?/ s- n2 b4 B& E% T$ [(5)加压柱上端紧固螺母松动,使加压柱位置走动,偏离正常位置。
: }8 D- s  y" W. W检查方法:目光检查。. C6 I/ S3 }* c* o3 q1 G1 l3 @
控制措施:随时检查,及时紧固。; s0 h8 l8 r4 n" ~+ H/ D$ ^
(6)同一根胶辊左右压力调整不一致。
3 y; w5 |; d# M" }2 z3 _" k- h7 {检查方法:锁紧摇架,依次逐根检查加压柱上端升降高度;用压力表检测。
7 W! m3 Z1 Z( M9 `+ d8 E7 I/ ]- ?. I控制措施:随时检查,及时调校。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18:26:38 | 显示全部楼层

4 k+ Q  k  s& J4 o( J2 `1 o5.棉条通道影响6 i: d. v, K# g7 Y
(1)导条板、导条架、导条块、压力棒、集束器、罗拉沟槽、喇叭口、圈条盘等位置有毛刺挂花、有棉蜡粘花,造成条子毛乱或粘挂的纤维团被断续带入棉条。
+ I! V( k* c/ r  n+ R检查方法:目光检查。
" N: m" v0 m9 |; |! D控制措施:随时检查,及时清洁修磨。) m' K4 R5 |8 L2 f5 G; x% ]$ H
(2)导条块开口过窄,使条子重叠喂入;导条块开口过宽,使条子排列有间隙,棉网经集束器集束时纤维冲撞集束器边缘;导条块开口位置偏移,使棉网偏出胶辊边沿或边空过小。" M6 A& o$ L5 M
检查方法:目光检查。5 j3 y. t' s4 ^! X
控制措施:随时检查,及时调整。
5 |" \+ I6 I0 ?" I(3)绒套过长或清洁机构损坏,绒套转动不良,使绒套上积聚的短绒落入棉网。" e" e* J( B+ Z+ d  l! c3 D
检查方法:目光检查。: N' L  }5 n6 T( A# A
控制措施:随时检查,及时调整、更换或修复。
, S4 k9 f$ X. L6 X# }(4)风道堵塞、漏风或吸风装置损坏,使牵伸区积聚短绒带入纱条。5 V$ P0 D; I. h4 G$ ?
检查方法:手感目测。5 q8 h9 S9 c, J: K
控制措施:随时检查,及时处理、修复。
! E# q* \% Q2 V(5)风门调节不当,造成吸白花。; N7 p  ^# g6 H3 @& U
检查方法:手感目测,检查吸风箱花。/ h' L# _7 @$ V; \
控制措施:随时检查,及时调整风门。: M. Y; ^# m. ~  A5 J6 ~- T; m
6.其他部位的影响; W( R' k7 w4 r5 {' _/ ?: V& O
(1)各部自停连接线脱落、间隙调整过大、位置不当等,造成缺条、缠车等问题时,不停车继续生产。& ~2 h9 A5 U+ V( Q+ f
检查方法:断条测试、手感目测。) [  k. d' Y* a, z3 s* L
控制措施:随时检查,及时处理、修复。
% L$ g; J& e$ V0 a(2)传动带过松,运行时打滑或同步带爬齿,造成传动不稳定。
6 j+ h6 B2 }0 C4 m) R+ S# R6 H1 F检查方法:手感目测。
5 C+ Z4 Q1 ^% u9 {( e控制措施:随时检查,及时处理、修复。
& C3 ~% ], V; y$ t" {(3)齿轮箱缺油或油过脏,有铁屑杂物。
& j; H/ e1 q6 E! ^5 y4 e+ L检查方法:手感目测。
6 L. @; X2 N) T1 N" ~控制措施:随时检查,及时加油、换油。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18: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 c# K3 ]# ]/ ~! a/ U5 F$ b6 N' v' J二、 工艺方面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M# Y' Y, I4 Y! T" D$ R3 D
1.产生原因
  I3 A' X# p1 c! S: W: f' ](1)罗拉隔距不适宜,过小或过大。
9 |( V. t( t- f(2)胶辊加压太轻或胶辊直径用错。2 N6 E) p6 M' x: T" f1 ^1 X
(3)牵伸齿轮计算错误或换错牙轮。
& k* w* |& M( y8 U& `. ^(4)部分牵伸配置不当,前张力牵伸倍数(指紧压罗拉和集束罗拉之间的牵伸部数)配置太大。, u4 i: P. Y! W7 c" E7 h9 B
(5)喂入部分失控。
4 K( z! F1 E* a, V+ o(6)集棉器、喇叭口配置不良,部分须条未被集棉器控制。" q6 a3 E/ o5 E2 @
(7)压力棒调节环(压力棒调节块)用错。
8 r. N- t6 K/ n(8)设计定长太长,条筒过满,破坏了条子的结构。9 ?+ ^# z+ B! I2 Y
2.控制措施9 v/ G2 e! m8 K6 E/ N# J3 s' B5 z
(1)加强牵伸、加压及喂入部件检修,确保其运行良好。
$ E8 M% l! r$ _+ X3 V: b0 D(2)正确设计工艺,加强工艺上机检查。: `% @( W* e8 u! l
(3)提高相关人员的责任心、质量意识。* ^+ J0 g1 A( Y
(4)加强培训,提高工艺调整人员的技术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18: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 Q- p/ a- O8 \4 F; m8 y
三、 操作方面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 t; I; q& |0 t1.产生原因
5 ?6 H6 w9 }5 H0 M7 d  L! V6 v7 t(1)清洁工作不及时、不彻底,牵伸区内飞花聚集,带入棉条。$ h. ~1 Y* J) S9 j
(2)接头不符合要求,如机后导条板搭头过长、接头时倒包头、接头过长、包卷过紧等。# H# A* E; }- C  J% ^
(3)摇架加压不到位、加压钩没有卡进前加压轴的凹槽内。
7 a: y  \- v4 `8 l' s7 Q; e(4)胶辊随意更换位置,大小直径的胶辊位置用错。
  M8 C( k5 h- ^- N3 O/ z(5)压力棒位置放错,一端或两端未放进压力棒卡槽内。4 x, }/ S5 t* Q& J9 H7 D+ T
(6)集束器未放到底,一端或两端悬浮,造成棉网运行不稳。* h- P/ C1 M3 g) }
(7)打开机器上罩门后未放下或未放到位,造成上吸风失效,绒套花带入棉条。
: B2 e* u9 ~# l, X(8)掏吸风箱时将风门弄掉、处理风道堵塞时将风门插板弄掉或位置变动,造成吸风不良。
' a9 P- b; c" F5 W: @(9)清洁时将导条块位置改变。( f* h8 x! [, B
(10)清洁时将油污粘在罗拉、胶辊上或碰伤罗拉、胶辊,造成罗拉、胶辊粘缠纤维。, f" s) d, Z: {9 J
(11)满筒后不落筒,清零继续生产,造成条子劈、粘。
8 ~( }4 B5 w5 ^" B3 u; f5 u(12)随意调换喇叭口,造成喇叭口过大或过小。: Y$ l+ Q  n7 T" B: Z7 W, p
(13)频繁使用点动开车。
& \* W/ N6 X3 g+ u  L9 a3 S* \(14)机后上条过高,条子倒地弄乱成型,或引条时与其他条子摩擦。; k3 a3 R* r2 U* H
(15)换筒时将条子倒向或弄乱圈条成型、碰毛条子。0 c5 P, M3 R1 s. H& P, |
2.控制措施8 q( u1 ^" o" P' b/ T1 G( U
(1)严格执行操作法。  V  B& y! W, Z3 @. z6 k' h
(2)加强巡回,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0 |( F" L7 O! t(3)提高值车工的责任心、质量意识。) ]  ?1 o0 e6 H) E1 v( O2 K
(4)加强培训,提高值车工的技术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8-2 00:35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