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化纤] 中国化纤工业技术发展历程:赤子的答卷,李瑞,PDF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28 19: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化纤工业技术发展历程:赤子的答卷,李瑞,PDF。回忆录性质,85M
( h* q. a: g9 I: |9 u) I7 ~2 m 中国化纤工业技术发展历程赤子的答卷,李瑞,PDF.jpg
: n  [: x+ K9 h. V; {& H: `内容提要
4 w+ c  D5 }3 ?& S; w  t8 Q学习和了解历史是探求和掌握未来的手段。这正如拜伦所说:“最 好 的 预 言家是过去”。弄清技术发展的历程、因素和规律,从而更稳、更快、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7 ]! J5 M2 z' z$ P
为适应我国科技、经济部门和各级行政部门广大管理干部学习管理科学知识 的需 求 , 作者以第一人称现身说法,并组织几十位化纤及相关行业专家、学者、企业家共同编写了这本《中国化纤工业技术发展历程— 赤子的答卷》。* X4 i+ m3 W5 u% u
这本“赤子的答卷”尊崇“科学发展观” 突出 “ 以 人为本”,图文并茂,响应中央“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号召,紧紧围绕着“回顾、展望、开拓、创新”主题,具有鲜明的“学术前沿。战略前瞻,创新成果,行业指南”的时代特征,从一个侧面代表性地6 _: @7 ^5 |) k' c
报道了  我 国第一代化纤科技工作群体的忠诚奉献。4 V7 Q6 n. k$ u6 Q( I) Y% Q
—— 侧记化纤科技垦荒者们的艰辛和喜悦。. T- W5 O+ d' z( M3 O- |' m
总结了  20世纪中国化纤工业50年科技发 展 历 程 。
* t- e/ K, C2 W% \——以引进为高起点,立足自力更生,发扬创新精神,赶 超 世 界 先进水平。9 G5 \3 J- D- I
记录了  我 国留苏学子的创业史和风采。
5 I7 p9 z' }( V4 ]4 U——正是他们融人各行业科技大潮“中坚 ”带 ,几经风雨,承上启下,冲锋陷阵,迎来繁荣。7 B  `, q/ P7 E& g- _; [$ P
他们献出了青春,发挥着余热。
1 g: u( k( Z! y1 \2 o  m; v展现了  我 国化纤工业支 柱产 业 新 貌,50年来艰苦创业,从不足千吨总产量,到2003年总产量达1181万吨,连续5年位居世界化纤生产国第一位。我国化纤已占纺织原料比例62%,为解决我国13亿人民穿衣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 A: _8 Q& x2 l2 C5 V找差距,潜在危机,望世界,强手如林。
6 l( T% W4 Z$ B+ D' u描绘了 21世纪发展前景,我国化纤工 业 将 以 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抓住机遇,融入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大潮,如果政府和企业举措得当,可变第一生产大国为生产强国,成为纺织$ \( {4 V2 T2 H. h0 K' `! Z8 D
工业和各个工业部门需要的重要原材料工业。- L$ Q. R" g8 P/ ^+ J3 g0 k
——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前途光明,后生可 畏 , 化 纤事业后继有人。7 d- Q0 ^4 g2 `6 C8 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8 19: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 \8 Z- y' I- |2 K' D- V& K+ ~
目录6 C  f. u6 X- @- d' n  s: h
编者的话 悼念恩师Z.A·罗果文教授和中国纺织、化纤专家程光炳教授 186 y  ^' H/ i/ x! ?) s
领导和专家的关怀和鼓励(题词) 21
- J% |4 e9 w) ^序(中国化纤工业协会理事长 郑植艺) 294 a4 e3 W* k, n
我的梦……——一个女科技工作者一生的化纤梦 31" L. r* `6 Z0 k. Y
我的路……——一个女留苏学子的奋斗足迹 32- t$ A+ s0 e& f! G) L
献给新中国化纤工业50华诞和创业者 37. W6 I* u' u! Y/ C
前言 献给高分子新材料的奇妙世界 38
$ |. g! t" x: S" Y5 U2 z, X致谢 393 k' N7 v6 Z* W8 d
第一章 期望篇 40, z$ p7 @: n3 g' J
第一节 永恒的嘱托——党和国家领导人指示 50
4 f* j( T6 ]( ~ 第二节 代序言——学习、重读《中国科学家回忆录——纪念周培源诞辰100周年》 51
/ M/ C5 |6 M4 _7 o' }* A" i: a8 u 第三节 格言、献词、自律诗和寄语 56
6 N% j9 H9 p! z& K& I/ O8 K 第四节 来往信件 58# W8 P: r) k' C+ {
  一、两封真挚表扬信 58
1 L( N1 y( [  U3 D+ U2 J! A; z; n  二、两封中青年攀登者的来信 608 I1 R# J2 _# P! W( n
  三、多封领导、企业家、专家、学者鼓励支持信 61# J9 c+ n% @! D; I
第二章 主题篇 64
% k- D- A9 H, q7 V( M 第一节 历史的回顾 65
. [( G- d  q" }3 y: l$ f  O  一、中国化纤工业的开拓者——钱之光,科教兴纺的实干家——何正璋与一代化纤创业者 653 x$ N& y2 l! Z) G/ a$ H/ X3 N
  二、中国化纤工业的回顾——从《化纤纤维简明手册》写起 799 j. T+ P& a: h9 L5 ~
第二节 专题综述——现状和展望 86
* |' }7 X+ T" \# d( W( Z& j, M/ w# p( ?  一、21世纪世界化纤工业现状与展望 86
7 A$ Z( N. S% K$ `+ [2 r$ j% y  二、21世纪中国化纤工业现状与展望 106) @3 D; c+ X8 u/ ^" ^8 e
  三、21世纪聚烯烃纤维(丙纶)现状与发展 133( Y1 k( G7 P2 E% Y$ e
第三节 高性能纤维 156
6 J$ u' S& `( U. H  一、高强高模纤维 156$ k+ b; K. [  r; P" H1 L8 f
  二、耐高温纤维 208
3 b/ O% x* _' l 第四节 高新技术在化纤及相关工业中的应用 234/ ]5 R* n9 N1 T, d* b( v. }  }
  一、聚合物光导纤维在信息产业中的应用 234
( n9 f% F* j, D  二、生物技术在化纤中的应用 239
0 [0 P( I( R& q( r0 Y; L. ?  三、纳米技术在化纤工业中的应用 2484 k6 b) z$ R8 E: n/ h  A
  四、膜技术在化纤及其相关行业中的应用 259
( O) `5 _: F' ]2 d 第五节 新型粘胶纤维 264
, Z$ O) v& X# ^" U. s  一、合成新型纤维素衍生物——ⅩⅩⅣ丙烯腈接枝纤维共聚物及其性能的研究 264$ E8 h* s- y* \/ Y
  二、发展我国纤维素纤维“清洁生产”技术路线的几点建议 270
, {  g" X# g# p3 G 第六节 发展预测和建议 278
4 [3 r, p3 R- ]. h& b  一、有关国内外化纤生产情况对比资料及建议 278& l8 H0 ]; A1 `2 R9 \- W& K
  二、21世纪国内外化纤发展趋势分析和预测 280  \; _- v2 o0 w6 g
  三、我国化纤工业现状及未来发展建议 288
; J, Y% R; g$ T& d  四、化纤土工布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2934 [( ^3 F" C7 v3 x
  五、新世纪化纤工业现状与展望 298
* J; V( Q3 u" g5 {9 O/ G 第七节 聚酯纤维(涤纶) 302
; j9 K$ k9 S; y$ N, Q) y. M  一、聚酯长丝的发展概况 302" b" [. W6 ?7 D8 e  O
  二、聚酯长丝加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308
7 }& H# D4 h4 m1 G/ J) Y- X& i1 h  三、聚酯轮胎帘子线 312
1 J9 n7 J/ o4 n0 C; s; V% i  四、中国的化纤工业和涤纶仿真丝绸 322
  N- E0 G- T, C6 U" n  五、涤纶细旦和超细纤维及其加工应用 323
) }% U- v# U: \' [0 w/ p/ k 第八节 聚丙烯纤维(丙纶) 3293 t# A  N6 o+ f6 K0 p6 r; `1 W# R5 a
  一、丙纶生产技术及其应用的考察报告 3293 q1 K' i: M" y' {' y1 Y) H) O: e
  二、丙纶纺粘土工布 334
4 c; i& J6 l1 X! d  三、中国的聚丙烯纤维生产 339
- @6 o- K" N% W: u4 p; x1 d  四、我国丙纶工业的发展与建议 344
  r7 Z" k' a$ C$ `# w: A5 ?# g 第九节 化纤新技术、新品种和新领域 348
/ _: w1 b) s7 x2 f  一、2000年化纤品种和生产技术发展战略探讨 348
. s6 e) i2 a6 i  a% @" e0 c: y  二、我国化学纤维新品种的发展 358
2 Q& D8 O. n+ x  N  三、赴原苏联参加第五届加里宁国际化纤会议的报告 3610 {- G) O# Z1 w+ o
第十节 论文(报告)、译文及发展建议题目录 369
9 m! |+ N! {) Y. s  一、论文、译文 369% c4 x7 M/ D3 B# G% E6 c
  二、发展建议 369; d* @: o. P( s7 s0 Q/ d5 ]" A
第三章 创新篇 376; b6 o/ u( V5 u: e
第一节 知识创新——ⅩⅩⅣ丙烯腈接枝纤维素共聚物及其性能的研究 3798 n, a% k# ?$ j8 s. ]0 t! E
第二节 共聚、共混阻燃纤维和发明专利 386  r2 ?$ }$ w3 L7 L
  一、研制反应型阻燃共聚酯的制造方法 386
, D; f4 h" R' X- h7 G6 n# p2 g  T4 Z$ L  二、涤纶用磷系阻燃剂 3948 N" c! K+ T- u7 W. x( u
  三、聚丙烯纤维阻燃配方新体系 394
9 x: g* k% E& M& |6 a- E7 q  四、阻燃可染丙纶长丝的研究 396
3 [3 ^( X* `5 S/ g& \, h  I5 W+ z  五、北京理工大学阻燃国家专业实验室 397; B) Y5 s" n) l# y3 P9 H
  六、多功能阻燃织物和纳米复合阻燃材料研究与评价 398! X% U. ~! A) M+ D
第三节 科技创新工程——化学控制降解法(CR)抽丝级聚丙烯树脂和聚丙烯降温母粒技术和工业化 399( P+ W4 w. s- z* S5 T
  一、汇报材料:横向联合结硕果——丙纶生产取得重大突破 3991 _7 e  T& D% a
  二、任务来源和一份建设技术方案 409
( W( v6 w- q' n  三、技术来源 414. I: L( O2 K3 m- {
  四、研究报告 423
. @; F& C" \2 f+ {  五、一份合格的答卷 427
9 E5 i% P8 K# B1 P9 P9 K  六、(CR)纤维级聚丙烯树脂和“降温母粒”技术推广应用 430
0 `- j3 U# _" n/ w' N  七、一次用户恳谈会 432
* j8 W, Y  e5 x3 n' i 第四节 技术创新——丙纶工业化 4338 \( Q5 z8 M3 e) |
  一、我国丙纶20年与李瑞同志 433$ {' i, |7 I; u% |
  二、中国第一个丙纶实验厂——辽阳石化分公司纤维厂 4348 Y& }( X5 b' q0 E  M: V. K0 E
  三、我国的丙纶事业和全国丙纶会战小组 434+ H. s. N9 @  E) t1 D; T! k
  四、中国第一个聚丙烯生产企业——中国石化集团北京燕山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聚丙烯事业部 438/ x- z8 s( Q% v) K( |
  五、关于丙纶发展建议的报告 4404 i8 X% d1 X( K
  六、对发展我国丙纶的意见 441& }! P9 i. g0 N
  七、国内外丙纶技术交流和培训 443
9 {! [8 c0 u6 j' D2 j  八、丙纶行业及规划会议 451
; j& m, a5 y. Q) s/ a1 [( m9 v* b0 H 第五节 我和中国化纤工业首批生产企业及开拓者 453# x: p/ }' C* y# _9 p* s7 Q
  一、中国首批聚酯纤维高附加值和上、下游“一体化”生产企业 454
5 u2 E7 m- q3 U+ H4 B  二、中国首批高新技术复合超细长丝生产企业 457
/ }+ K6 A/ p* Y  O1 k* D  三、中国首批新型聚酯PBT长丝生产企业及技术 4643 |3 H6 K3 r; K- Z9 [7 D: \
  四、中国首批高技术、高性能纤维生产企业 466
- b+ p. D  {6 X# C) e  l  五、中国首批国产化腈纶生产企业 470" q# G0 h% }  q  o! |
  六、中国首批氨纶生产企业 473
0 Z5 A+ x" L6 E( J: u5 ]5 t  七、中国首批连续纺粘胶长丝生产企业 477. R$ v/ |  a! v
  八、中国首批粘胶纤维生产企业 481
, x+ J5 w! ^: q6 _8 e1 D% \  九、中国首批涤纶长丝(DTY、FDY、ATY)生产企业 482
. R# c: H8 \. {  十、中国首批涤纶长丝直纺企业 486
5 `4 K1 b% H' W4 C9 Q  十一、中国第一家连续法非纤维用聚酯切片合资生产企业 490
# U) A# [: u% g+ @0 E5 q; e1 F  十二、中国首批锦纶生产企业 491
! u, [5 [% f; B7 o3 W, X7 L9 p3 K  十三、中国首批地毯(BCP)生产企业 4954 I) A. n/ {& ~; \5 G8 F/ |
  十四、中国第一批高效短程纺细旦丙纶短纤维生产企业 500' E& Z) k4 ~4 k( z& ~/ K: x0 y
  十五、中国第一个生产纺粘法非织造布工厂 504: F1 k3 n" z: {6 ~. a5 Z
  十六、中国首批色母粒生产厂 507
5 |# n6 K4 \5 ]/ d8 h& z1 P 第六节 丙纶烟用滤嘴丝束 514( Q4 V' ?6 X' V, J# Q2 B
  一、丙纶烟用丝束的开发和应用情况汇报 514
7 k& U% L) a/ u' l" B  D+ D  二、中国第一批丙纶滤嘴生产企业 519
0 C3 v2 y' W5 A# c; h; E 第七节 化纤土工布 530" U  Z4 s/ D2 m7 r8 \$ C
  一、土工布发展概况 530' O3 Z1 p: @' c" c. r% C4 q. N
  二、中国首批丙纶扁丝土工布生产企业 537
) I9 D" P% g4 x$ @  三、中国首批土工/建材用纺粘布生产企业 539
0 a: q+ M0 [; v4 ]- l% L  四、中国首批针刺土工布生产企业 543
2 l4 e% x! S2 V  五、中国首批机织土工布国产丙纶高强丝生产企业 544
# q+ r# p" n! y  六、中国首批引进丙纶高强丝生产企业 549+ r1 Z0 C5 u5 ^5 c5 a
  七、土工布生产企业名录及标准 551
3 a' o% _9 I/ J  八、化纤机织土工模袋的应用 5535 [5 \$ x. j) n6 B$ B, x! j7 ]
第八节 细旦(超细旦)丙纶长丝 555- ]; v+ t) b" d( r9 L; O* M
  一、全国丙纶生产技术和发展座谈会会议纪要 555
3 S+ k) Z" V, T* p% G( X1 j  二、细旦丙纶丝及其产品开发规划 556
. z& k/ G; c6 e7 R& N* y  三、国家“产、学、研”高新技术产业化首选项目——细旦、超细旦丙纶长丝及制品 5592 ^( U5 ^7 y( M6 Z. {$ d% d; I
  四、产业化、市场化、技术品牌化科技实体——中科实业集团(控股)公司、中科丝普纶分公司暖卡委员会 572
# z% y$ V4 C8 ^! V  五、国家“产、学、研”成果推广项目——细旦(超细旦)丙纶 576
& k' m% M0 |% Y  六、成功开发细旦、超细旦丙纶产品的纺织企业 579
: G8 W0 |( L1 ]0 `, s4 ^: ?  七、有关新闻报道 580
/ D- T) R6 O( O, _4 n第四章 成果篇 6023 i4 K+ n9 g/ ]/ W" {3 `
第一节 化纤成果奖综述 603
& q9 e+ z; z+ Q' Z, j7 E  一、1978~1999年国家化纤科技成果汇总 604* P0 m7 W4 N1 [3 ^1 ?; X; n
  二、1978~1999年纺织工业部级科技成果授奖项目 606
9 M) ]/ s" y9 l6 b7 N3 m8 U 第二节 “七五”化纤科技管理汇报 613
' S. e* c5 O0 K- D* R 第三节 “七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 6159 `8 n: l- Z* B( \, G, ^  m9 E
  一、化纤新品种 615
8 S; S. G: A0 X7 z7 ]. Z  二、成果应用情况 617) `2 v/ x; W! ]) N' t4 c
第四节 “六五”“阳离子染料可染改性涤纶”工业化项目 620
- K5 z0 }+ Q/ u7 }8 U 第五节 关于空气变形技术和油剂生产技术 6237 e, V/ T  B/ T! {- L
  一、“关于空气变形纱开发座谈会及杜邦公司空气变形技术交流”的小结 623
) c" o/ V3 G0 B# m$ Y* l  二、关于丙纶和涤纶长丝油剂 626" [  J0 m( U& M8 E# C1 A8 Q
第六节 化纤科技开发规划和项目指南 630. N1 Q/ ?7 X  N7 ~8 _! D
  一、“八五”化纤品种开发工作设想 630
1 M( U0 }% ]. K1 o) F( E  二、“九五”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631$ P% g" u, ]  p2 I. b  L4 l3 N; ~
  三、编制中国化纤工业“十一·五”中长期技术发展规划的思路和意见 633& g2 e3 K$ K" {& I
  四、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和纺织工业科技发展项目指南 6367 O) x& V; e& [; P& p. E
第七节 科技和技术创新主体 638- B0 M8 N/ P0 s7 n
  一、科研院所和技术开发中心 638
! M- S0 Q8 t# w# C6 }8 [  二、设计、设计研究院 646
$ I% E2 e; `& s  三、大专院校 653
# J8 p9 K4 s: B- k  四、工程和技术中心 6645 N; E% @  H" n9 z
  五、高新技术企业 676
5 g. ]/ @& c# @/ a: l$ n% V第五章 桑麻篇 692
( Q# a  Y0 M. O2 v* W. G6 l& Y$ S" F 第一节 香港桑麻基金会简介——话桑麻 6926 w9 C+ {( A; l4 U+ b$ A8 @  _
  一、创办桑麻基金会的宗旨和愿望 693- x! ?! G/ J; z2 y3 N. N
  二、香港桑麻基金会主席查济民先生传略 694/ W. W# A  v) S$ ^$ n! |
第二节 历届颁奖会上讲话摘编 694! [' D3 }5 N- L0 s
  一、石万鹏在1997年桑麻科技奖颁奖大会上的讲话 694
9 w( p# _/ {* Z2 A  二、查济民在2003年香港桑麻基金会颁奖典礼上的致辞 695& o% [* k! g! x
  三、季国标在2003年香港桑麻基金会颁奖典礼上的讲话 6966 f: ]. b- O. g- ?0 `
第三节 桑麻纺织科技奖获奖人成就 697
; ~2 Z4 C' k4 |, ]9 d4 r; ~ 第四节 桑麻纺织杰出青年学者奖获奖人成就 710- g8 Q. u1 K7 f. g& m/ x( \0 S
第六章 学术篇 7302 {/ f% h& R- w" t; q, b5 L+ W
第一节 中国科协2003年第五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学术年会 730
" [0 v0 o! Y4 i5 e$ F" s! n  一、国务委员陈至立代表国务院到会祝贺并讲话 731
& C9 d- }9 U5 L1 F  二、中国科协周光召主席致大会开幕词 732& I& U. I' t2 z9 l2 P2 N! a' E
  三、1994年第一届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杰出科学家奖”大奖获奖人——钱人元教授 7337 t2 j8 `& M( j5 Q
第二节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CTES)介绍 734% i; m4 G6 D4 x4 Q% p
  一、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及组织机构简介 734
8 B5 M- u: c7 b5 t4 X* |  二、继往开来,源远流长——纪念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成立70周年 734
! b; f- g# c5 e7 c7 c6 Z, V9 D, U  三、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22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简介 736
% I' X/ f% c: V3 z! u2 ~ 第三节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学术年会简介 739
; o# A$ o  i6 O5 C' y. n  一、纺织工业“八五”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739
& V1 ~. D/ H- k8 k  二、“九五”纺织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743, N( ?3 B! k5 g* t
  三、“21世纪中青年论坛——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纺织工业”学术研讨会 7487 I6 P, J0 w! \7 b  M! A6 @- q
  四、举办中日纺织学术交流会(北京)——纪念中日建交30周年 750
' o  [* X5 X1 T2 D; V) U 第四节 中国化纤学“树”根深叶茂——纪念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成立70周年 751  R. b6 R# h; b/ {
第五节 全国性化纤学术活动介绍 7548 B( R% ^, r8 U9 I# Z2 V
第六节 化纤专业委员会全国化纤学术年会纪要和论文目录 755
) c0 i: a- W. r' a/ n, e/ x  一、1987年仪征全国化纤学术研讨会议纪要 755& m4 E% u; _' |. `* z& p8 L# z" U
  二、1987年平顶山全国化纤工业用丝学术研讨会议纪要 7567 q8 b; |" V( r7 R
  三、1988年厦门全国化纤学术研讨会 757
$ X7 L7 P, o9 l3 s. u  四、1989年丹东全国化纤学术研讨会 758
) M: {( Z% \% w3 J  五、1990年天津全国化纤学术研讨会议纪要 759. a- `. L# u' A( ^
  六、1991年桂林全国“仿毛、高技术化纤”学术研讨会 760
) o; f/ ~" `8 q* X  七、1992年威海全国化纤学术研讨会议纪要 7611 o0 g* i6 f# [; w' Q5 G) j
  八、1993年杭州全国化纤学术研讨会议纪要 763! t% y% X% |5 s3 `/ I/ N
  九、1994年陕西全国化纤学术研讨会议纪要 7654 R) a4 v" j7 o( \% h, o
  十、1995年上海全国化纤学术研讨会议纪要 767
: v* e" q+ n6 S0 m% R  I2 Z  十一、1998年阿城全国化纤学术研讨会议纪要 769
9 V" r' \9 W) w* t% ~& W  十二、1999年昆明全国化纤学术研讨会议纪要 771
3 o. y' [5 Z: @* w$ B! V6 W( p  十三、2002年海南全国化纤学术研讨会议纪要 7743 d' n1 J0 G; D1 [' m- I
  十四、2004年成都全国化纤学术论坛会议纪要 777
7 S6 Q1 W; V$ F 第七节 化纤专业委员会组织介绍 7813 h& r% X8 F) G# K
第七章 行企篇 784
& h3 K4 _9 J( e* }& x- v9 `7 V 第一节 行业协会介绍及有关领导讲话 784
+ i" j- V: A, ]4 r  一、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简介和杜钰洲会长讲话 784# X, Q1 e, u5 d: X* m
  二、我国化纤机械工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7879 Y) H/ v( M! M; X! P
  三、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简介和郑植艺理事长讲话 790
: s. S$ s+ B% @% L2 I: M/ n  四、加快集团公司合成纤维产品结构调整步伐 793  G3 S( V3 d4 Y0 E
  五、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简介及中国非织造布和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纺粘法分会 797" N% T; l% g; [8 R; ~) M
第二节 化纤大型骨干生产企业介绍 799$ o- c7 _' y! g  c0 t
  一、全国化纤行业销售收入前50名企业 7992 w$ g' [* p3 i* ~8 b
  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化纤企业介绍 802" [2 x. h$ U1 |5 v) H
  三、大型化纤行业企业介绍 810
2 A3 {% [) ]" h 第三节 化纤机械生产企业介绍 818
( g# l6 p% }5 T9 Z 第四节 国外企业介绍 823, N- m: d' i2 j$ f0 O7 a
第八章 外事篇 832
' d9 m% R* M8 u# l2 K, k( f- Y2 z. b 第一节 组织和参加对外化纤技术考察与技术交流 8327 s1 q0 @, J, }
  一、出国考察及参会活动纪实 8324 H5 ^. c7 J" }3 t/ d% V
  二、出国考察及参会情况汇报 833' h4 p$ C8 e0 i& J' f2 W
  三、出席国际化纤学术研讨会 839; v# J+ v: K8 x6 T, b. r
  四、组织和参加化纤技术交流项目目录 8422 v4 q! N" O( w2 Z; R& a7 C
第二节 组织参加国际化纤会议及出国进修培训 8431 l% H) O! w, l  M3 U
  一、组织赴国外参加国际化纤会议和进修培训项目 843& H" T% r' w9 {. M' g% k
  二、首发组织派团赴奥地利参加第19届国际化纤会议及参观考察报告 8445 o8 {+ G7 T8 @( ?9 j
第三节 组织参加北京和中国国际化纤会议 845  S7 e: N9 X! V& Z1 `/ A$ Y
  一、发起组织北京国际化纤会议 845
+ X/ _7 }5 D& r  T  二、北京和中国国际化纤会议 8526 C% C% b8 b6 }- ^+ u
第九章 报国篇 862
5 w& \3 x. {: d, q+ K! D- x 后序 863
" M; Q+ H4 D. F7 w: s1 @0 p2 r' C 第一节 作者简历 863
0 j3 @# j- Z% X 第二节 关怀和鼓励 865& {" c. y, n9 u/ e2 n8 I2 g/ h
第十章 后续篇 874" c$ g9 w. e7 |8 p" w
第一节 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技术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 875* \: V3 c  S; M
第二节 纪念无产阶级革命家钱之光——纪念钱之光诞辰100周年 8800 O) q' f! ?2 `- R' t# c( ^
第三节 “科教兴国”的思考——有感知识分子政策 882
/ S# \$ g3 j- B. t" P) C 第四节 颂真情——常春树 885% e0 D* o. m& w
  一、骨肉情——《我爱我家》——北京市妇联2002年亚光杯“家庭藏书状元户”征文 886
. o4 _8 f5 {2 e7 c6 a  二、学子情——《友谊颂》 888
# y; U! ~% ~1 @( b8 G4 q  三、同胞情——《论妇女在大陆纺织战线中的作用》 898
2 Q& O/ Y1 d/ I2 e, F! _3 p  四、同志情——献给你“同志”我终生的伴侣——中国化纤工业 900
  y( A) T7 u4 c) T% A  五、诤友情——志同道合 907
, c; n) V8 t. i3 O& S: G  六、故乡情——五十年再回首 913& K: \# E5 A- ?2 O* E' v
附录 928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5-1 04:40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