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纺织705 于 2014-3-24 19:50 编辑 5 {) ~8 C# z3 e5 o( x
7 Y4 u6 h5 i6 s2 p* \4 p+ n研发电磁辐射防护材料从哪儿入手?
3 c, N. _+ s3 X$ D5 h. n 8 _0 K. X; n9 d0 m
引用者的话: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防电磁辐射纺织品就是孕妇防护服,这篇文章也可以说给挑选孕妇防护服的人做一个科普讲座。5 v# W# c; S2 H& e' r. E
电磁辐射是指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泄漏的现象。有关电磁辐射对人体的损伤问题,国内外存在着不同的学术观点。对于电磁辐射的危害,我们既没有必要谈虎色变,也不能漠视其存在。& F7 \3 d: w, \0 k, N! f7 a% [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纺织材料需要进一步考虑其电磁波透通性能;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普及和个体电磁防护要求的提高,作为人体常用护卫材料的纺织品更需要研究电磁屏蔽性能及兼顾纺织品的热湿通透性和舒适性。因此,从电磁兼容、电磁屏蔽、电磁隐身、雷达侦察伪装、电子战攻防等需求出发,并考虑到在一定条件下材料的结构比材料本身的物性更能影响电磁波的透通性能,所以急切需要进行有其他材料参与的、基于复杂结构设计的、具有特殊电磁性能的纺织品电磁学研究,为纺织品电学性能研究提供更丰富的科学内容,同时为具有特殊电磁功能的电磁纺织品开发打下基础。3 o- l+ H8 r) U8 d2 [# _* t
7 Z& d$ g* \! ^9 Y
□ 陶璐璐
0 h" A- a h! p6 c+ g3 q$ P, C
' b! m% s: Q! T2 Q “电磁辐射防护材料的研究现状是致力于开发‘轻、软、薄、宽’的新型材料,即追求轻质、柔性、薄壁、宽频的结构特征,并采用梯度结构来吸收和反射电磁波,实现高屏蔽效能。 ”在谈及电磁防辐射纺织品未来发展方向的时候,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国泰如是说。! o1 b) t/ Y; T) O1 P/ `% ?
尽管不是任何辐射都能对人体造成伤害,但面对自然界无处不在的辐射,作为个体防护的重要装备之一——电磁辐射防护服日趋成为纺织行业乃至大众消费所关注的焦点。1 X# z+ d. x0 [. j
现阶段行业对电磁辐射防护屏蔽材料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哪些进展?对此,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施楣梧博士向我们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目前,除了不锈钢丝混纺织物、化学镀银织物、化学镀铜(镍)织物、导电腈纶织物及多离子纤维织物等电磁辐射防护服材料外,还有研究者进行了用锡代替镍、避免重金属的研究;在用作金属化处理的合成纤维基布上织出适当尺寸和适当数量的微孔,保证某一频率以上的电磁波不会通过这次微孔进入服装内的技术方案的研究,最终制品兼顾了电磁辐射防护服的电磁屏蔽效能和穿着舒适性。特别是在需要高屏蔽效能的防护服时,由于这类防护服须制成电气密封结构,容易造成透气性、舒适性差的问题,因此,采用有孔面料金属化处理,有利于兼顾防护效果和舒适性。”
. ?, {! L$ E7 ^; J; P U* j 此外,还有研究者针对用作金属化处理的基布合成纤维原料设计了皮芯结构。其芯层为常规聚酯,皮层制成孔母粒掺入普通聚酯,纺成复合结构的皮芯复合长丝。经碱减量处理,其织物表面的纤维上出现很多凹坑,金属化加工就在凹凸不平的纤维表面进行,在金属层铆合到纤维的凹坑中,因铆合效应避免了金属层脱落的问题,使这种金属化处理织物具有更好的耐久性。 ) i9 `& v$ v, T. p/ E' o
标准:亟待统一完善
! G+ e2 q7 c* ^! A8 P7 O' P 周国泰表示,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暴露限值,是区分人员所在环境是否基本安全(电磁敏感人群除外)、对作业环境的电磁辐射是否需要防护及应该配备多大屏蔽效能的电磁辐射防护服的根本依据。
9 ]+ h5 m# ?0 T$ E 我国自1988年以来,先后由卫生部、国家环保局和电子部起草制定过6个有关电磁辐射的国家标准。针对此前的标准标龄偏长、内容有点混乱的问题,由总装备部牵头对1984年以来制定的7个涉及电磁防护的国家军用标准进行归并统一,其中,考虑了“暴露”、“限值”概念及重新界定“暴露限值”的GJB 5313《电磁辐射暴露限值和测量方法》标准,并于2004年出台了正式版本。! d, s l: S- `3 g' K/ e$ z5 F
“经分别归并统一后的两个《电磁辐射暴露限值和测量方法》标准,是我国有关环境电磁场允许强度和人体暴露限值的基本依据。虽然其中一个是国家标准还停留在征求意见稿阶段,但其前身是6个国家标准,所以其技术内容还是可以信任的,如果还说有什么不确定的因素,仅仅是不同管理部门因站在不同的管理角度,对暴露限值控制要求上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异。”施楣梧认为,GJB5313的暴露限值取值相比此前的征求意见稿适度从严,可以作为电磁辐射防护服的屏蔽效能设计依据的“上位标准”。 . p. H+ A1 m* m" ^' n( G
最新制定的GB/T 23463-2009《防护服装 微波辐射防护服》标准,规定按照GJB5313的暴露限值和工作场所的电磁辐射场强计算确定电磁辐射防护服的屏蔽效能。 , G+ P f# ~& b- l3 @) [
同样,公众是否需要穿着电磁屏蔽防护服,也只要根据该标准提出的对应频率下暴露限值及所处环境的实际电磁场强度来下结论。 ! o7 V$ R, v+ K
趋势:概念意识明确
6 W. c+ K0 X1 ~ k4 o6 z 就电磁辐射防护的发展趋势来看,两位专家有如下几方面的建议:一是,通过科学普及教育提高公众和专业人员的知识水平,使公众和专业人员对电磁辐射的概念、损伤机理、暴露限值等概念有清晰的认识,并且严格控制媒体对电磁辐射危害的夸大报道。 1 ]7 V' |3 Z* u$ k/ V* Z+ n
二是严格区分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的基本特征,逐步将电磁“辐射”这一术语改为电磁“暴露”,以表达对于非电离辐射,其危害没有电离辐射那样严重;人体暴露于微波下,其效应类似于暴露于光波之下。实际上,电磁波的波长比可见光更长,其损伤不至于很大。
5 `. Q1 f3 K3 \: v0 \ 三是尽快建立统一的电磁辐射限值国家标准、尽快制订国家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法。
1 D, X: b4 {7 E }四是对容易出现电磁波泄漏、且公众经常使用的电磁炉、微波炉等污染源,制定科学具体的产品标准和使用方法,杜绝电磁波泄漏严重的不合格产品上市,使用配套性好的锅具等附件,建立合理的使用方法,防止这些产品对人体形成伤害。
# q6 a6 }. X: W- H) L五是制定相关法律和制度,为劳动者制订严格的电磁辐射防护服配备规定,在工作环境出现超过暴露限值的电磁场强度时,按照GB/T 23463-2009《防护服装 微波辐射防护服》标准的规定,强制配备电磁辐射防护服。- n2 q7 Z/ I" y5 L5 L! X6 }+ K0 }
(中国纺织报)0 g1 D# f4 `5 @; L- y
' `' `7 [/ S7 X) D6 j$ b0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