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人物] 嫘祖故里探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16 11:5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嫘祖故里探究
嫘祖,也写作傫祖、雷祖或累祖,是中国史前社会传说中的人物之一。刘恕的《通鉴前编·外纪》、罗泌的《路史·后纪五》、林汉达与曹余章的《上下五千年》等书,均说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和织绸技术,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嫘祖因此被尊为中国古代文明创始者中的人文女祖。关于嫘祖的历史,早期文献的记载十分简略,《山海经·海内经》云:“黄帝妻雷祖,生昌义。”只是说她是黄帝的妻子。《史记》卷 1 《五帝本纪》记载:“皇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也只是说明了嫘祖出生于西陵氏部族。这些史籍虽然说明了西陵氏部族与黄帝所统领的部族活动时期大体相同,但对于西陵氏部族的活动区域并没有明文记载。所以与西陵氏部族和嫘祖相关的问题研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课题之一。西陵氏部族的活动之地,可以说是研究嫘祖与嫘祖文化的重要依据。
      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表明,关于西陵氏部族的地望和嫘祖故里的认定存在十余种观点:河南有三地,开封、荥阳、西平;湖北有四地,宜昌、远安、黄岗、浠水;四川有三地,盐亭、茂县、乐山;还有山西的夏县、山东的费县和浙江的杭州。由于古代文献上或多或少地有过这些地方为“西陵”或者与嫘祖传说相关的记载,所以认定这些地方为“西陵”并非空穴来风,也就无法完全排除这些地方为嫘祖故里的可信性。尤其是在四川盐亭、湖北宜昌先后举行嫘祖文化研讨会以后,嫘祖故里盐亭说与宜昌说在学术界曾产生较大影响。
      主张嫘祖故里在四川盐亭的主要依据,是唐开元年间盐亭人赵蕤撰写的 修葺嫘轩宫碑序。其文曰:“ 黄帝元妃嫘祖。生于本邑嫘祖山,殁于衡阳道,尊嘱葬于青龙之首,碑碣犹存。生前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官室,奠国基,统一中原,弼政之功,殁世不忘,是以尊为先蚕…… 忆官史。据前碑所志,补建于蜀王之先祖蚕丛。后文翁治蜀,大加阔筑。历经兵燹,已三缺三圆矣。” [ 1 ] 碑文虽然直书嫘祖生于盐亭、葬于盐亭,这也只是唐朝时期当地文人的一种颂词,词句可能是根据当地的民间传说撰写而成,仅以这条碑文和当地的传说认定嫘祖故里为四川盐亭,证据尚嫌不足。
      提出湖北宜昌、远安等地为嫘祖故里,也只是依据《水经注》等书对“西陵县”的不甚明确记载。例如,《水经注》卷 35 江水条的记载:西陵县故城,“《史记》秦昭王遣白起伐楚取西陵者也。”这里所说的西陵县,在今武汉一带。《水经注》卷 34 又云:夷陵县之古城,“秦令白起伐楚三战而烧夷陵者也……黄武元年( 222 )夏名西陵也。后复曰夷陵。”这里说的“西陵”则在宜昌市附近地区,东吴时期一度改“夷陵”为“西陵”,说明秦汉和秦汉以前这里可能没有“西陵县”之说。西汉时期成书的《战国策》记载:“顷襄王二十年(公元前 279 ),秦白起拔楚西陵,或拔鄢、郢、夷陵,烧先王之墓,王徙东北保于陈城,楚遂削弱。” [ 2 ]
      刘向把“西陵”、“夷陵”两个地名并列使用,进一步说明了秦汉以前“西陵”和今宜昌一带的“夷陵”不是一个地方。
     嫘祖故里——西陵氏部族的活动区域在今河南西平及其附近地区,相对来说具有更大的可信性。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西汉以前,西平一带称为西陵有较为充分的文字记载。
     上面所引用的《战国策·秦策》记载的秦将白起攻打楚国的事实,说明秦汉以前的西陵不在湖北宜昌一带。顷襄王二十年,白起率兵首先攻取的是楚国的西陵,然后是鄢、郢、夷陵。笔者认为:鄢,在这里可能指的是鄢水,“即今湖北中部汉水支流蛮河”,蛮河则在距襄樊不远的南漳、宜城一带;郢,是顷襄王以前的楚国都城,“在今湖北江陵西北”;而夷陵则在“今湖北宜昌市东南”。[ 3 ]
      从这些地点的地理位置分析,白起可能是在占领西陵之后依次向南用兵的,这里说的西陵显然也不是西汉时期江夏郡(治所今武汉市)所辖的西陵县,而应当在襄樊以北的河南境内。
     至于西陵在河南什么地方,《水经注》记载:西平县,“故柏国也,《春秋左传》所谓江、黄、道、柏方睦于齐也。汉曰西平。其西吕墟,即西陵亭也。西陵平夷,故曰西平。”[ 4 ] 尽管现在对“西陵平夷,故曰西平”有着不同的理解,但也说明了西汉时期的“西平”和“西陵”大致为同一个地方。西汉的西平县属于汝南郡,《汉书》卷 28 上《地理志上》汝南郡条下有明文记载, 1981 年甘肃武威磨咀子发现汉简将近 40 枚,其中的“王杖诏令”简上有“汝南西陵县”等文字,西汉以后,这里又设置过西陵乡、西陵亭等与“西陵”相关的地名,进一步说明西汉将西陵改为西平是有史可证的,即:西汉前期和西汉以前,西平一带称为西陵,西陵之名可能源于远古时期的西陵氏部族。
     2. 与新郑(黄帝故里)地缘相近,增强了西平为嫘祖故里的可能性。
     嫘祖为黄帝之妻,这是学术界所公认的,称嫘祖为黄帝的元妃,也有着较多的文字记载。宋朝高承的《事物纪原》云:“黄帝初有元妃嫘祖、次妃嫫姆、洎形鱼氏、方雷氏。”宋朝张君房的《云笈七籤》、罗泌的《路史》等书中亦有黄帝元妃为嫘姓之言,说明嫘祖为黄帝的第一位妻子是可信的。原始社会交通极为不便,到处是未曾开发的山林沼泽,决定了远古部族之间相互交往存在一定的地域局限性,地缘临近应该是远古部族之间进行通婚的重要条件,同时,通婚也是增强部落之间政治、军事联盟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就要求西陵氏部族应该与黄帝部族具有较为接近的地缘关系。《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娶嫘祖之时,居于“轩辕之丘”,说明西陵氏部族应该距轩辕丘不会太远。
     黄帝居住的轩辕丘的位置,史籍有明文记载。晋代皇甫谧撰写的《帝王世纪》云:“新郑,古有熊国,黄帝之所都。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明代的《广舆记》、《明一统志》、《天下名胜志》以及清代的《大清一统志》等文献均称轩辕丘在河南新郑,所以学术界普遍认同黄帝故里在新郑。以现在的里程计算,西平与新郑相距一百二十公里,活动在新郑的有熊部族与生活在西平的西陵氏部族地缘相近,具备交往通婚的便利条件。
     相对而言,四川盐亭与新郑相距数千里,湖北宜昌一带与新郑虽然较四川为近,但也有千里之遥。新郑与这两地之间路途遥远、山水阻隔,地理等自然因素决定了黄帝部族与当时活动在巴山蜀水间的各部族的相互交往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如果西陵氏部族生活在盐亭或宜昌等地,会使皇帝娶嫘祖为元妃存在诸多不可能的因素。
     3. 民俗、传说和考古材料,提高了嫘祖故里在西平的可信性。
     西平县的西部乡镇,处于伏牛山余脉向平原地带过渡地段,这里的低山、土岗、平原、湖泊、河流相互交错,整个地貌呈现出复杂多变的丘陵地形。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既可以从事农耕生产,也可以采集、渔猎,为早期人类的生存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西平境内的蜘蛛山,又称为“始祖山”,相传嫘祖就是在这里受到蜘蛛结网的启发后,发明了养蚕、缫丝、织绸技术。蜘蛛山上曾建有嫘祖庙(现在仅存残碑、砖瓦等物),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当地群众都要在这里举办盛大的庙会,用来纪念嫘祖发明养蚕缫丝的功德,所以庙会又被称为“蚕桑节”。师灵(西陵)冈上,有一座高大的娘娘坟,当地人称之为嫘坟和嫘祖陵。尽管嫘祖山、嫘祖陵在全国有多处,但也为嫘祖故里在西平提供了可信性。
      在今西平县西部的吕店乡董桥村,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处面积达 48 万平方米的古代遗址,这块遗址上曾经建有嫘祖庙、存有元代的大铁钟,具有浓厚的嫘祖文化氛围。这些与嫘祖相关的地上文化遗存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虽然遭到破坏,但这里保存相对完好的地下遗址,出土的陶器有纺轮、碗、罐、钵等物品以及石斧、石铲等石器,明显地呈现出仰韶文化的特征。考古学者认为,董桥村文化遗址可能就是《水经注》中所说的吕墟和西陵亭的所在地。仰韶文化的历史年代,与黄帝活动时期相对应,共同的文化特征,说明了在这里活动的远古部落,应该是和黄帝活动的年代大体同时,这为嫘祖故里在西平提供了宝贵的考古支持。
      在嫘祖故里与西陵氏部族的活动范围研究中,出现多种观点是不可避免的。嫘祖的传说广泛流传、嫘祖庙遍布全国各地,主要是因为嫘祖为中国古代的蚕桑业的发明和推广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她应该受到全国人民的敬仰。嫘祖生活的时代,毕竟已经成为遥远的历史,作为中华民族的远古祖先,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受到全国各地人民的敬仰和祭祀,完全符合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这也是出现嫘祖故里多元化的主要原因。但从现有的材料分析,在嫘祖故里众说不一的情况下,西平为嫘祖故里具有更多的历史依据和更大的可信性。
      作者简介 :
     乔凤岐,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 V- F- D" C* t) ^8 c3 {* H. 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充值|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 )

GMT+8, 2024-3-29 19:03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