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气织机原理与使用,严鹤群,戴继光,PDF。新型纺织设备原理与使用丛书,21M。# P! S! G7 r) N X+ S
内容提要
9 v+ f J; ]3 t2 T- s& |7 d这套丛书在阐明新型纺织设备基本结构原理的同时,将系统总结各地使用这些设备的经验,包括工艺配置、电控系统故障分析、设备维修保养、运转操作管理以及品种开发等等。我们希望,这套丛书的编写出版将有助于提高各厂新型纺织设备的使用水平,加强经验交流,为发挥设备效能、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作出贡献。
9 D0 v, v- M6 A: D各章 编 写 人 员:+ [ u2 L1 L0 r) |- {# T& `. I
第一章 石 家 庄 第 ,一 棉 纺织厂 严鹤群* v/ I0 s. \. {8 b
第二章 河北科技大学 戴继 光
6 p% d# L2 p8 [% G第三章 西北纺织学院 孙同鑫2 g( S0 O& S! ], g9 Y
第四章 石家庄第一棉纺织厂 严鹤群) F {' k8 P3 I% A2 J
第五章 石家庄第一棉纺织厂 谷顺祥 、李艳琪* t' w# s1 t/ Z& Z: d0 Y: s
第六章 济南第四棉纺织厂 张元省
. y" |6 m7 D% P, Y/ u: \第七章 西北第五棉纺织厂 郭宝常 、尹集强
& A. i. _* |7 I$ B+ h0 V第八章 西北第五棉纺织厂 郭宝常 、何开宇* x+ a4 `2 ^0 P7 U7 m) W/ m
第九章 石家庄第四棉纺织厂 殷立平4 Z0 ^, }% Q3 q# B
石家庄第六棉纺织厂 石英& X3 k6 ^/ J$ `* |, `
第十章 石家 庄 第六棉纺织厂 王焕彩1 r- U2 z4 |$ W
河北科技大学 戴继光. C( `* J9 O6 h6 S, B: i6 h
各章统稿 戴 继光
. R! i6 g0 M9 U! C1 l主审 李妙福、姚穆% z& i$ m2 Y( v. ^4 O; i
本书在编写工作过程中得到了下列同志的帮助:李瑞英、王富国、许聚海、许文珍、西文元、张墨存、米国良、李振明、崔德宝、王莲、张升民、余乐清、黄世杰、姜源荣、赵其明、秦国强、何德兴。
2 g5 U3 H0 y0 v; R, L+ W参与本书绘图的有:邓乃猛、韩礼秋、曹新爱。8 m4 D9 N0 y; M: @7 M
g: ~' M* O! q- l0 M
目录
* q* Y O! R0 F0 k+ ?8 i* B第一章喷气织机综述 (1)
2 r* T! G, N3 K9 q f* h; H第一节喷气织机的发展 (1)7 x* y/ J' a1 f' O
第二节喷气织机走向成熟的标志 (3)# S N0 T8 C: H, H3 Q
第三节提高喷气织机经济效益的途径(10)
% `9 p6 J, l" r( _% {& w第四节国外喷气织机的主要技术特征 (15)
5 ~5 a% K/ E! h) w# P0 X
; E Z5 C% C5 I$ G% y6 g+ c9 e第二章喷气织机的机构与原理 (22) 第一节气流喷射及气流引纬的基本原理 (22)* W1 h! N! [" }% Z8 }5 k
一、空气的流动特征 (22)
" Q) X( O, H( h. @# ]: k二、空气紊流射流的特征 (28)
( k# n( B% u& T0 `8 ^ x; ~三、气流对纬纱的牵引(33)( w2 u$ i3 t3 {5 O! x& C
第二节引纬机构(35)
+ N y( Y# l' C* J) q一、喷气织机的空气输送系统 (38)+ X; s- b+ W! I* N2 M6 U# F
二、主喷嘴(40)
. H+ o2 {% I6 f* t$ ^三、异形筘 (46)
3 F- n' t1 r2 |9 W; M四、辅喷嘴与延伸喷嘴 (48)+ i$ y% b# h- @- I$ n. t, @
五、气阀 (56)2 @" _" C, e1 r3 ~6 A' d" @ ~8 R
六、引纬气流的合成和纬纱飞行 (61)
, H8 z+ h4 g6 {3 K七、引纬时间的自动控制 (64)4 m* g' x; f: y" r% G4 Z6 j3 R) n
第三节储 纬器、多色引纬、探纬器和引纬张力 (66)) ], y9 r* Q3 N- Y& q; S' a. R5 A
一、储纬器 (66)1 M- b0 o2 R( f" j7 V$ P8 [$ O2 Y
二、多色引纬 (74)4 q5 `3 \" T( i# [: r w8 a( w
三、探纬器 (75)0 Y$ s8 b# [; s" `. w& n5 d1 g; M
四、引纬张力 (79)
! T% B0 y3 K+ y5 n1 E( D第四节送经机构(81)
* o V K, F3 J, p: _& S; N7 W% p一、ZA-202型机械式送经机构 (81)
! J& H+ y; t2 M) @2 R$ K二、电子式送经机构 (87)
0 S- w1 x* l. y' M三、双织轴送经机构 (97)8 z* D. I; J _$ z, F
第五节开口机构 (99)
9 n, Z% ?: {; p& E0 p# K# r一、曲柄开口机构 (100)
2 p' ~+ Q% _2 }7 m' }二、凸轮开口机构 (100)
" y& M4 T/ m' ?2 E7 q3 D* B三、多臂开口机构 (107)8 l& ~8 f. Z5 B, U
四、开口动程和开口时间 (109)( G e$ ~" m6 G
五、钢片综 (109)# t, j8 w. f" X; c
第六节打纬机构(111)7 K" r N. @4 j" ?
一、ZA型打纬机构 (112)1 b- {% Q% H$ D" G2 I# Z8 `
二、PAT-A型打纬机构 (115)+ Q4 u; F1 E7 S! {; m8 _5 d1 ?
三、织机起动第一纬打纬力的补偿 (118)
Y# d4 o2 S+ D! ^/ ~; H) m1 p四、织口位移曲线 (119)
]$ V! v5 K6 o X3 S五、P式覆盖系数 (121)
* H. Q g, H; H1 X' }) y8 u第七节卷取机构(122)6 a( p" R" ?$ o/ z) v8 Z
一、机械式卷取机构 (123)
0 f7 J9 {' Z7 J G二、电子式卷取机构 (125)# V* A( g Z# [7 L, k! c
三、卷布辊传动及自动落布 (126)4 S* Y- l0 U$ @0 C- m/ l3 @
第八节织边机构 (128)
) n5 N$ T, K# M2 b0 o一、绳状纹边机构 (128)
, V. t& D3 E' b F! k二、纱罗边机构 (132)
5 t s2 E6 r+ V( o三、折入边机构 (136)
' j& @/ `- `* q" n四、织边类型、织边机构和边纱的选择 (138)
. s2 t ]9 \& P( e1 x- H* w五、弃边纱 (139) M+ y, Z, A6 |5 z+ C5 d1 D* W
第九节边撑、剪刀和经停机构 (141)8 B5 d* Y( }9 C
一、边撑 (141)
' y$ |* n. X0 g, ?% ]% r0 R二、剪刀(143)
0 \0 X3 U9 D: w+ S c三、经停机构 (144)1 E/ g1 D8 k7 i X5 Y
四、停经片(146)! M+ v; m n3 d; C) n
第十节传动、起动和制动机构 (148)8 q' ?7 A) G/ b" z% n
一、ZA型喷气织机的传动 (149)
/ z! \- @9 m" s! ~; a& |1 ~& [二、PAT-A型喷气织机的传动 (152)
) _9 m& A+ ~. B; r0 e0 r( [" v. `三、起、制动机构 (157)5 s3 _0 ^- }1 q
第十一节纬停、经停和其他原因停车时的梭口自动调整 (159)
v# I1 D) _( b9 s; l7 a第十二节断纬自动修复和储存卡系统 (162): }$ e; e6 Q1 A0 d0 g
2 s1 f: Z0 j( U4 |! E 第三章喷气织机的电控原理与系统故障修理 (167)
3 R( i9 J4 k# l( q% g: ^第一节PAT型喷气织机的电控原理与系统故障修理 (167)2 B9 u0 l1 L8 Y9 E% ?- z
一、PAT型喷气织机的电控系统 (167)
; N" P' i6 l1 _) Z8 ~5 [二、PAT型喷气织机的强电控制系统 (170)
$ n/ n, B! D1 b三、PAT型喷气织机的微机控制系统 (172)
: Y6 l" ?6 H4 k9 j: I5 g0 _四、PAT型喷气织机电控系统故障及修理 (184)
3 M: B | f/ X* D9 Z第二节ZA205i型喷气织机的电控原理及系统故障修理(188)
) B7 q. [& _4 \; I/ y一、ZA205i型喷气织机的电控系统 (188)
F- S6 \' c8 Z6 C二、信息终端装置 (192)% G6 U9 ^ i. }% p
三、引纬控制系统(200): i5 d4 ?4 m- @6 l5 r, e" W! Q
四、送经控制系统 (207). ?# E6 S7 w+ C$ Y$ x: X. k# `
五、ZA205i型喷气织机电控系统的故障和修理 (211 )
: W9 ?* u& s! a( s1 h: {第三节JAT型喷气织机的电控原理与系统故障修理
, B; ]% u& @. ~- p% ~' c一、JAT型喷气织机的电控系统
7 l" L5 h% y) ~/ O二、JAT型喷气织机的操纵台2 e3 C g# m: w/ F; r
三、IAT型喷气织机的主控制柜
6 ]4 _" B* k* t' Q9 q; b( ?四、JAT型喷气织机电控系统的故障 及 修 理
! O4 E: t$ Q) ]' U" ^8 a& n, i1 S `0 g& _0 i! o2 y
第四章喷气织机对原纱和前织工序的质量要求与实施对策 第一节喷气织机对原纱的质量要求及实施对策
, r9 a+ ~( C8 W7 A! t一、喷气织机对原纱的质量要求5 u! _4 Z* W4 ~5 F4 W* Z( u
二、喷气织机对原纱质量的对策
4 U+ M- x0 Q4 @) t# ^& V: f! o, x$ k第二节喷气织机对络筒的质量要求及实施对策 (249 )! S; f m% @- `0 T; }2 N
一、喷气织机对络筒的质量要求 (249)
( s0 Z4 x% I8 o V: G4 i1 Q二、提高络筒质量的对策 (253)1 ^+ G: |: u! l! c& ?: }5 j
第三节喷气织机对整经的质量要求及实施对策 ( 258)# p m2 j. M# C# ]& h
一、喷气织机对整经的质量要求 (258), W1 r6 F+ ~7 C: f2 \
二、提高整经质量的对策 (260)
0 A5 V' Y' _( g" M* G三、喷气织机用整经机的选型 (263)
* M: r6 w1 a, a/ T( L第四节喷气织机对浆纱质量的要求及实施对策 (266)
9 f2 i2 {4 m6 L3 S) A1 G3 v8 }# i6 V一、喷气织机对浆纱质量的要求 (266)$ p8 \ {* T# o$ w/ N* ^ Q
二、提高浆纱质量的对策 (267)
& o0 r, V& `0 X- Y(一)提高浆纱的可织性(267)+ _+ Z/ s4 e! l- E; A! g, l; w
* D: K1 h1 ~+ u9 J! P(二)合理选用浆料和优化上浆率(275) (三)喷气织机用浆纱机的选型(278)
4 Z: k5 Q: C+ u3 H' L7 f(四)国产新型桨妙机的技术特征(280)
6 }) z& U1 Q; V0 `) G, p! V& r6 ~4 t" R* X1 F l
第五章喷气织机的上机操作及劳动管理 (288) 第一节值车工与帮接工的操作法 (288)
3 l' X) O8 |$ L第二节上轴操作法(315)4 ?3 A2 C) G/ |+ O3 j6 ?- c% R* J
第三节劳动管理 (318)
& }1 X2 u. a) I1 R/ G' F; B" ]. Z2 N+ _: e% Q* Z! {) Q
第六章喷气织机的产品开发 (325) 第一节喷气织机生产品种范围及开发新品种的原则 ( 325)
% I" p3 M+ m* T6 R第二节喷气织机不同产品的织前准备工艺流程 ( 329)
9 ?8 H0 G) L& h第三节不同机型喷气织机的品种适应性 (331)
/ s# K8 a( A# u* F& _第四节典型品种的工艺要点 (332)! f0 I6 i. g- T5 ~% x4 ?% h
一、细特高密防羽绒布的工艺要点 (332)! |; Z: [. _/ z i% e2 j7 z
二、粘纤纱产品的工艺要点 (337)
" q3 m% Q3 g3 ~7 Y* x三、经长丝织物的工艺要点 (340)
& ^3 h) A4 ^3 |1 A4 D$ g四、斜卡类织物的工艺要点 (343)
- s2 }- S/ [2 o1 @' F! {6 D4 i五、巴厘纱的工艺要点 (345)
( x7 B" l: e# n2 t. u" X! s% I9 C+ ]- ?7 j: H1 z5 X
第七章喷气织机的维修保养及故障和织疵分析 (348) 第一节喷气织机维修工作的内容 (349)
+ y9 h* J: W) ^/ P. n第二节喷气织机的润滑 (352)7 E8 H8 _, f) z# e
第三节喷气织机维修工作的管理 (356), r0 s. }$ j7 z$ G- O* Q
第四节喷气织机的配件管理 (371)
2 o( T9 z9 V1 j( n第五节喷气织机磨损件的修复 (376). x3 l( U4 J; P! s
第六节喷气织机的故障分析 (378)
7 Q( b- ]. D) f( @+ u" }# k: r第七节喷气织机的织疵分析 (382)
3 |8 |. v6 y. ^) H, p
( P* f7 h9 `* d) J, H第八章喷气织机工艺参数的设定 (387) 第一节概述 (387)
+ ^9 t: U+ R2 u+ ~; A- {. b2 E第二节开口工艺参数的设定和调整 (389)
. m$ [) q! _4 S* O第三节引纬工艺参数设定 (398)
7 z6 X8 j- d! g, b' B0 P第四节经位置线及经纱张力的设定 (408); W( j' |, f. N+ _! s. |
第五节喷气织机的布边用纱 (415)
3 F g- f8 {! p4 ?& R2 L第六节喷气织机机上工艺举例 (416)
) m+ D2 E1 j. Z$ L7 T! D$ G( x2 E" |# T+ Z9 M7 {! U, q
第九章结经机的使用和维护 (425) 第一节结经机的型号、技术特征和传动 (425)! I+ g) U( s, S5 ?9 f# {( N! w
第二节结经机的工艺配置 (430)
0 W9 X5 r; \7 n2 a) Y; A1 ^( ?6 l第三节结经机的保养维护 (433)0 I, R9 j: y" P+ M3 f% P+ j
第四节结经工作法 (459)) l, _! b, z" Q/ w; _0 p8 R' U% j
第五节综、箱、片的保养与维护 (464)
9 C U1 g+ G' Z |* Z3 R {: a* P; O: D+ t
第十章空气压缩机与输气管道 (466) 第一节喷气织机对压缩空气的要求 (466)
% P/ L+ |2 I) a( M; [' ]第二节空气压缩机的种类 (467)
1 i9 f6 N) W! z. T8 ]+ P* X第三节阿特拉斯型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的结构与原理 (4 68 )& L+ f+ j9 j* ?3 q
第四节寿力型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的结构与原理 (496 )
: T. T4 |0 P: u% k* u9 z, D z第五节离心式和活塞式空气压缩机 (515)1 K' g% X3 ^" `: Y
第六节输气管道 (519)
% f. C; Y4 _$ K( \, X9 m3 Q第七节压缩空气对车间温湿度的影响 (523), N9 M0 J+ Z6 Z+ [: K5 O* Y h+ n
: k& Q) J' [9 L& h7 p! b附录一参考文献和资料 (525) 附录二喷气织机、前织设备、空气压缩机及其配件、器材供应信息 (529 )
9 A/ e3 r5 ~/ w
- g5 |! f2 q+ G/ y
# \/ P: [- k3 r9 z, G9 a+ Q,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