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 H* s, @" M1 B: O
新型横机构造与编织,胡红,PDF。35M。
2 y, Y N" x1 F0 c+ E3 e内容提要 7 Y+ Y; Q: I/ U6 R, Z/ b+ d! L1 Y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新型横机即电脑横机和全成形钩针机(柯登机)的编织、选针、给纱、牵拉等主要机构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以及在这类机器上所编织的花色织物的组织结构与编织工艺。同时,对电脑横机的有关控制装置、花型准备系统和压脚编织技术也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0 F; b& z/ n j7 d6 p8 R2 b本书可供羊毛衫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阅读,也可供纺织院校针织专业的师生参考。
' O+ R8 ~' f& w6 T1 w1 X$ l胡红第一篇第一、二、五章;
2 ^; P& I9 h. ^4 o) u; [谢频华第一篇第三、六章, $ N) Q/ d" J: C5 ~! i
龙海如第一篇第四章;
) o8 p0 M5 F' E王南平第二篇第一、二 章 ;
" |1 H( u' g1 H( Z# t赵俐第二篇第三、四章;
Y, a* F: \. f) {0 w* l3 m" C陆平第二篇第五章第三节 ;
2 J3 N0 E8 X e+ \1 d# r周兰燕第二篇第五章第一、二节 # _. K+ i' n7 Y9 S5 k
目录
( V" O8 d; a5 b. `4 q第一篇 电脑横机
! ~8 @* R& d0 b8 j( o: k5 Y$ Q第一章 概述 (1) ! {& s; k2 n4 ]. i
第一节横机的发展及其电子技术的应用 (1) $ ~6 J% B4 U* S0 q) M0 I/ W7 m
第二节横机的机号与选用 (3)
$ X# i$ U9 N/ S0 l8 k# V7 i第三节电脑横机的特点及有关技术参数 (6) # k5 v. \- V; G- ?- \
第四节电脑横机的编织过程 (8)
& W) W* c) S- m" v* J第二章编织机构及原理(15)
0 f( ]& R0 ?+ M# O7 C第一节JET系列电脑横机的编织机构及原理 (15)
1 ~1 [/ l4 ]- q$ d$ }3 s第二节CNCA系列电脑横机的编织机构及原理 (24) 4 e$ S# k$ S8 r I( Z; A
第三节SEC系列电脑横机的编织机构及原理 (34) $ s9 U& ]6 ~ M# O, S
第四节MC系列电脑横机的编织机构及原理 (51)
/ E+ z5 v, e# R1 ]" k& F) {第五节J系列电脑横机的编织机构及原理 (65)
# O! v$ d- Z7 m$ x" I: S第六节CMS系列电脑横机的编织机构及原理 (75)
9 ?, W5 ]- G( D- O+ e5 ?' F第三章电脑横机的其它机构及有关控制装置 (92)
0 v! a. M8 n6 G) S0 n第一节传动机构 (92)
1 c4 f2 O( |7 I! D2 {4 d7 x第二节给纱机构(97) * Y5 m. c8 M1 [3 E4 `. H
第三节牵拉机构 (105)
6 p: }6 E9 R% ?; U9 {! a第四节三角变换装置(107) 4 I {# y( s. l+ i/ \8 ~
第五节密度调节装置 (113)
8 J6 h) n4 c) ]- G第六节针床横移机构 (118)
" ~9 T. V' `# f8 P4 ]0 o+ E3 C( A第七节检测自停装置(126) " h/ \5 D/ g$ u( a% m6 a- O% z
第八节整机控制系统 (129) . G* x. O. q+ u! y# c' S. `9 Q
第四章花色组织的编织(133) ! U z' v' j- |1 r
第一节纬编组织结构的表示方法 (134) 7 m+ N' ^" {% l$ r
第二节集圈组织(139)
7 O( a) K( _, ~4 ~- }第三节提花组织 (145)
* i2 ~% P: ]$ g! L& {! n第四节移圈组织(152)
" ]' ~& h; c# E- K5 w4 c第五节波纹组织(164) # W+ N/ q1 j+ t4 `& S0 r
第六节复合组织(16的
# O6 D7 H/ H& q# N/ |第五章压脚技术 (180)
/ N( [/ ^4 O0 I; ~第一节压脚牵拉原理 (180) " [9 h: r4 D4 S
第二节压脚装置(183)
3 ?: c! c& y3 i1 I$ Q4 L9 F2 c第三节压脚横机编织技术 (189) : p+ H! u, }( }; A! `
第六章花型准备系统 (204)
/ K7 C5 [* K- D. j第一节花型准备系统软硬件配备及功能 (204) 5 R. M% O# {! V) }2 k+ J# |( r
第二节花型输入与编辑方法 (208)
* L! N. N8 ~, x第三节控制程序的编制(21的
, p- S: i9 ~; p$ B0 k5 B第四节自动程序设计 (247) - o; g% x+ n0 L4 j
第二篇全成形平型钩针机 / ]! X2 o( Q( o5 E; \) L+ E0 F, y
第一章概述 (266)
; }( O6 T7 R8 z M* n/ e" Q第一节全成形平型钩针机的发展概况 (266) ! x& i* Z9 h2 L# x
第二节全成形平型钩针机概貌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67)
6 [' f7 f! h5 K1 i: V第二章机器结构及成圈过程分析 (270) $ E' P( s" M$ B. N5 E5 W! Q
第一节 整机结构及主要成圈机件的配置 (270) : s! s3 l' u: m6 k8 b1 ?
第二节主要成圈机件的结构及作用 (272) ' d* h3 B, |* w2 V$ y
第三节主要成圈机件的传动(275)
2 w# t! c8 L( C z$ n第四节单针床平型钩针机的成圈过程分析(280) ( k1 S6 T. h" [! R' Y. t
第五节边缘线圈的编织(287)
3 O& j" p' W2 V) p; i第六节双针床平型钩针机的成圈过程分析 (290)
4 \4 ~- I2 {6 w第三章给纱和牵拉(296)
2 G& X2 p, d1 e C. s% c第一节纱线的喂入和给纱过程中纱线张力的调节与控制( 296 ) ! |- m# u) f# k6 Z
第二节导纱器的传动与控制(300) 8 U: |7 Q7 X9 t# W$ `' J
第三节牵拉 (305) 2 u6 v% Z, T t, |$ A' N
第四章花色组织及衣片的编织 (310) # T/ G" @. o+ {, }# `& x, {
第一节嵌花组织的编织 (310)
5 a5 ~* l/ A1 i第二节添纱组织的编织 (326) 1 V+ C6 |2 |# s: m
第三节集圈组织的编织 (332) 9 l& e3 a; V7 b3 m
第四节纱罗组织的编织(335) 6 O9 u; w# m( x
第五节衣片的编织 (343)
" v9 j1 @, `8 q: |' u第五章工艺计算与上机准备(349)
+ y* S1 Z- Y4 `7 ~第一节工艺计算 (349)
/ e; m, c9 N+ d" ?; l第二节BSI型柯登机的上机准备及纹板制作(352) 第三节NCI型柯登机的上机设计与操作(355); O8 u3 {( v% t' ?1 `+ E! W- k*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