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染织设计基础,雍自鸿,PDF。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材,电子目录,27M。
: ^3 h9 g+ X% K/ ~6 u3 w
目录 1 ?+ H: G; ~) Z3 d: m/ w! V' m
第一章 染织纹样概述 10
6 d. w: b+ H7 M* F/ a 一、中国传统染织纹样 10
8 J% e0 k" L, o) ^! Z% ~% ]7 b (一)商绮、周锦和云气纹 10 & f9 I5 | p, s' m/ v( B9 p& v# j
(二)蜀中锦和陵阳公样 11
9 F' R& i& o) O4 l9 ]4 p2 O5 L: U (三)卷草缠枝纹 11
* g$ c3 j4 A% {: }) j: q (四)落花流水纹 11
6 s* s) i9 b7 q7 d# O) k8 Q (五)纳石失 12
# E9 z& c0 s. U2 @/ j: X (六)蓝印花布 12 . c5 F& w4 Q7 s
(七)吉祥纹样 13 8 Y' V( }: r! `0 z/ B1 h0 G0 c# v2 \
二、国外染织纹样 13
7 X, ?8 W: o; | (一)波斯纹样 13
7 k' ^; n* @8 X! d. E5 |4 H4 [ (二)印度纹样 14
! h( ]# U) W( c) X7 R6 D (三)伊斯兰纹样 14
7 [4 A0 \- q9 L& O" s2 n. P. c. P! k (四)巴洛克和罗可可风格纹样 15 7 I7 M( q2 ^$ i& J, y2 h
(五)莫里斯纹样 17
. I7 |; i: Z, o' e0 G) B) V5 K (六)现代艺术对染织纹样的影响 17 * n$ @ |3 a' p% A7 Z l
第二章 染织工艺和纹样风格 20
# r: G- V/ Y6 B 一、印花工艺 20
5 L( Z( M2 o. u! c (一)工艺上的分类 20 7 ~1 [* U0 k/ z' u' W# g7 H
1.直接印花 20 ) E! Z. i, m! @$ p9 |& u
2.拔染印花 20
$ w1 Y8 J! ~, Z L# W 3.防染印花 20 1 H1 k, d2 {3 L# z& |, n
4.金银粉印花 20 8 E7 u( }: F$ V) h; c8 z
5.涂料印花 21
, h9 T0 j/ [3 w) w# Y5 Q/ l 6仿真印花和仿珍印花 21 : E1 |8 k& C! d2 H0 i7 L& u! F/ U
(二)设备上的分类 21 ( x- x5 I3 w( I8 u3 O, z
1.滚筒印花 21
: ?/ h8 Z( [' q7 D/ I1 V d 2.筛网印花 21
! a) i- A7 A& E( \ 3.转移印花 21 0 ~: V' @& z7 \- s! ?2 e9 `
4.数码喷射印花 21 * u H" D, k: S! K# P: `0 B
5.无版制网技术的应用 21
! n, L0 K: {7 _" R 二、印花纹样的题材 21
5 ~4 \3 V& @& l (一)花卉纹样 21 ) b. x5 g0 ~5 {# u" u" n, h
(二)几何纹样 22
- T+ E+ x. \ ]6 V" A1 M" w7 f' f (三)佩兹利纹样 23
+ b8 ^/ w7 {$ v0 _ (四)民族纹样 23 6 N2 o6 o# }$ w+ d! e7 I% N
(五)补丁纹样 23 ) W/ p/ Q. E" w( S
(六)风俗纹样 24
" }. A ]* O8 v; Y0 p (七)单色纹样 24
& V$ l' e; T# y5 [ 三、织花纹样的特点 24 # W. y' l) n& E2 A9 m
(一)结构严谨 25 2 ]! @1 b' s. }3 j: Y" X
(二)层次分明 25 . O9 M8 n' u* z Y& Y* J
(三)花形丰满 25 * `. f, n9 ^0 @. ?
四、织花织物的种类 25
?0 ?3 {4 ?, u3 l/ ^; s. A- H (一)花软缎 25 ; }* w+ }9 c3 ?5 ^/ ~! S
(二)织锦缎 25 ) N5 u4 f( R9 e# W, f# B- W% S
1.织锦缎的组织结构 26
3 h1 [; X: `! t/ n! V+ t5 ? 2.织锦缎的色彩 26 3 v- c( k) U2 @, |! L& `- K
3.织锦缎的题材 26
9 @0 ^8 a) b, ?2 L (三)古香缎 27 S9 V1 L# R. z7 W+ h2 P2 Y3 w( E
第三章 染织纹样的构成法则 28
& i( Y3 R) R1 _# K! X: r 一、染织纹样的构图 28 1 u8 z5 H2 U4 Z6 i& `! x
(一)独幅纹样 28 $ P M4 e: _. U5 i ?
1.一主四宾式 28
' q) r8 }6 m# g* \! R4 k 2.散点式 28
3 [- L3 e9 \) I4 P# Q) ? 3.多中心式 28
+ U n9 @+ C5 e6 H6 c |8 S& P0 O 4.子母式 28
3 L2 ^. h3 ^2 g2 d. l# a& W 5.对称式 28
- p0 {" C2 b% r0 f8 |& G( T (二)二方连续纹样 29
1 ]1 T( h) m* O, y 1.散点式 29 6 j; Y4 I) X# z$ _. S0 X2 i$ [6 u
2.波浪式 29
$ ~+ `" f3 q) F6 v& ~1 X 3.折线式 29
6 o! p w3 q ~6 |! \. k+ l# W 4.连环式 29 . u7 y) k7 O; U0 j* R
5.综合式 30
8 F& g! [( \! U (三)四方连续纹样 30 - e8 P4 n& }, B9 l. {
1.散点式 31 9 i/ I) O, `9 E6 J6 g0 O' h
2.连缀式 32 # B; L; A; j& [, C0 z+ q
3.重叠式 33
- Z$ z0 [4 `+ N! Z# B9 J1 } 二、花与地 34 / n+ d+ d+ s& k+ B" d
(一)花与地的布局 34 - m q( ~# l' {% l1 W" [
1.清地布局 34 ; u4 A. s! M, s- f. ~2 L1 N+ F
2.满地布局 35
* r) _8 ~. t9 C% t8 T 3.混地布局 35 & t+ S; c, I6 n1 C4 E) I. f! c5 d( U1 ]
(二)花与地的空间关系 35 2 N& P0 C* o" p: z! @+ K
1.平面空间 36
& n# v& d% w( E* w4 l 2.立体空间 36
! q) ~1 R* v% x0 k0 Q3 \- U' Y 3.暧昧空间 36
0 g5 S/ B- U- `% o. Z2 n0 Z) x 4.矛盾空间 36
4 w5 `2 o% h* h9 x (三)接版 37 6 s; ]3 x/ C" U2 L+ W' E
1.接版方式 37
; v2 k- d) N& d/ V 2.接版方法 38
9 l+ m3 v7 X5 b (四)档路 41
8 p9 s( i8 {9 d+ [- N7 F# i (五)一花多色 41 , o' T1 y9 r" W y/ j4 P
第四章 染织纹样的色彩 44
2 Q% `" @9 z! z 一、色彩运用的法则 44 9 G4 W$ y" ?9 D! s
(一)色彩的均衡 44
$ j: r' N# Q1 \! Q6 y3 f (二)色彩的呼应 45 " o$ a8 d) o3 o; p/ e, H
1.同种色的呼应 45
: a' f5 x/ V; G% L e* p3 i 2.同类色的呼应 45
9 v% V9 I3 |& ]& s/ i9 f4 S 3.明度、纯度上的呼应 46 5 X$ P6 `4 }/ v3 D; [
(三)色彩的对比 46 ( x3 Q# x G) j) D4 r7 @
1.并置对比 46
" f, q2 l7 `" N& D# g c! B+ \ 2.包围对比 47 " \# k9 G; c3 y. y( T
3.覆盖对比 47
3 ^ k0 }4 G. |( U: c# t f (四)色彩的主次 47 7 [3 v8 U9 b( b
(五)色彩的层次 47 3 ^: K1 S- a' h+ K9 M- l
二、色彩运用的形式 48 2 n. Z+ p9 D! R$ p1 |
(一)调和色 48 % D. t. U7 R+ k. p8 b# t& }
1.同种色调和 48 8 b! w' G8 S5 B" A/ j5 G7 f! P
2.类似色调和 48
7 G( l" V& i1 J' K0 X (二)对比色 48 / X/ u! e* r( ~8 Z* ^+ l
1.调整色块的面积 49
/ q. b. ]0 ~- m" [8 T: z. T4 v 2.调节色彩的明度和纯度关系 49 1 D- Z/ _) f7 Z% Z# {# }- @
3.运用无彩色系隔开对比色 49 / @! m" H+ ^. H( E1 L) c
(三)概念色、主观色、习惯色的运用 49 5 O, w- Y. q+ q$ L1 A o S7 L: k
1.概念色 50 X" `1 h$ J4 F& _- R/ s2 Q
2.主观色 50 * Q: @6 C; y( G9 c
3.习惯色 51
& }, O H" j* O% [3 k (四)象征色 51
0 V7 ~- I0 ] t0 s (五)色彩余像的螺旋式生成现象 52
1 F: B9 A7 x. p) j; a第五章 染织纹样的绘制步骤 54
. m* q* Z2 O- U! |; p" [ 一、写实花卉厚画法绘制步骤 54
- }+ ^6 t0 n& [) G) Z (一)绘制草稿 54 ; R- }6 ?! o/ Z! c
(二)绘制正稿 54
( f0 E+ f1 e/ _0 a 二、写实花卉渲染法绘制步骤 57
0 t( Y( I3 v2 L9 J7 X- G" y (一)画面构思 57
) l4 K- S$ \% A+ {( y3 p 1.素材的组织 57 , Q l$ Y" \7 w4 t9 U& Q# i" Y$ p1 w, T
2.色彩的配置 57 / x0 A/ Y4 h' H% R. M$ ^, s8 [ h
(二)绘制正稿 57 - D' ^) O, F3 @7 g7 X" @- g
三、佩兹利纹样绘制步骤 57 ' r* R* a( c* t, o
第六章 染织纹样设计的技法与创意 61 . Y: P& ~6 J4 J: w
一、技法的运用和拓展 61 3 `8 j' ~. z) P% ~* w
(一)改变表现手法 61 z' n; q% r4 n7 t- y1 L
(二)材料的改变 61 5 i' f$ D& c9 T$ i% [8 }( T
(三)开发工具新的表现方法 61
5 d+ N% P$ V5 R1 g2 {" G (四)换一种绘画工具 61
! N+ x$ j- `7 [0 {1 a' N (五)尝试绘制以外的表现手法 63 ) V- k* } r/ c, G: p7 F
二、染织纹样的表现技法 63
: F8 M/ X) L' ~ k& O/ f: X (一)点的表现 64 3 \0 Z! A! v3 H; S+ |
1.单点 65 ) G6 a2 ~# I% ~' ^. N% F
2.集合点 65 1 t5 ~- b4 A- n
3.艺术作品中的点 65
: E$ {* B* E) w" D7 b+ \ (二)线的表现 65
4 ]/ t' U& C( [' D. E 1.造型线 65
( Q" w4 w0 M4 T7 Y. ]& ^, g( d/ j; @ 2.装饰线 67 5 }5 o/ N+ H d+ [8 r1 A& q; d
3.撇丝 67 ! Q( \# p; d, g# X
4.书法与绘画作品中的线 67
4 a; O8 f& S* B/ a3 d (三)面的表现 69
# i6 p7 S: r& L5 A 1平涂面 69
9 M- p: R. C& ?: z 2.虚实面 69 ) e$ r$ Z* A. _: i2 s
3.装饰面 71
3 K0 k. \: @1 F 4.东西方表现面的差异 71 0 \# @8 g( a* y0 G$ c
(四)点、线、面的综合表现 71 . E0 G' I) ?. t% ?0 q
(五)特殊技法 73
% i/ I0 x" l; d8 L# ~ 三、创意的灵感来源和启示 81
) Y4 a* @+ o8 i9 Q (一)传统艺术的启示 81
+ _+ z7 ]4 I8 Z3 p' ~& b% P (二)在生活中寻找灵感的源泉 91 " r- G* F3 U5 H1 J( h( H4 q3 }* D. m
作品欣赏 92
6 Q8 W( P, |$ g3 [2 g参考文献 111
" n, T C7 e* S' [1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