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捣衣诗》 . z2 ]4 [- p' x; Y
北朝 温子升
0 I. F6 ^# Q0 W' S- L7 A长安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捣流黄。
2 ]: J, |/ E- u; P香杵纹砧知近远,传声递响何凄凉。
$ s+ t! c1 D7 X% x七夕长河烂,中秋明月光。
2 X0 w% x/ f m蠮螉塞边绝候雁,鸳鸯楼上望天狼。
* u, k1 m) D9 B) l# k- D这首《捣衣诗》写的是妇女捣衣,为在外戍边的丈夫准备寒衣。这首诗或许是将“捣衣”与“寄远”合璧的第一首诗作。 诗中“锦石”,就是精美的捣衣石,“流黄”,就是黄色的绢 。蠮螉塞,是指蓟北的一座关塞,而“绝候雁”,就是说音信断绝。“鸳鸯楼”,本指长安未央宫内鸳鸯楼,此处借指佳人住处;“天狼”,即天狼星,“望天狼”是说看天狼星是否隐没,天狼消失,战乱就会停止。这首诗写捣衣的佳人,思念戍边的丈夫,但是,全诗无一处明说,却又处处点到这个主题。
: G% x+ P& s g8 i7 r1 d首句写“秋夜长”,暗示佳人思绪之长;接写捣衣工具之精美,实际上是衬托佳人为征夫制衣之精心。佳人的思夫情感还倾注在捣衣过程中,声音闻于远近,外人听了也觉凄凉。“七夕长河烂,中秋明月光。”这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把捣衣思夫的佳人,放在这样的环境气氛中,也是为了突出她渴望团圆之心切。诗人又进而写她远望天狼星,含蓄地点明她盼望和平和丈夫早日凯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