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针织] 《针织工艺与设备》,许吕崧,龙海如,ceb、PDF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25 21:5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针织工艺与设备》,许吕崧,龙海如,ceb、PDF。18M。
$ e6 r* M( c& S5 d* o" i 《针织工艺与设备》,许吕崧,龙海如,ceb、PDF.jpg - Q% }: o' a' F5 Z. i
内容提要
, h5 l0 f1 M3 @: e( g& i《针织工艺与设备》分针织概述、纬编、经编和织袜四篇。书中介绍了针织和针织物的基本概念,纬编和经编针织机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常用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与工艺分析,袜子的成形编织工艺与袜机的机构特点等。
- ?  h( g+ X6 X0 J* A《针织工艺与设备》是高等纺织院校针织专业的教材,同时也可供针织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等参考。  j/ ?3 M* E% n  [* `
《针织工艺与设备》一书主编人为许吕崧、龙海如。
1 b+ E9 \1 g5 _; {: A4 c1 }参加编写人员及编写章节如下:" p" m6 L! Z4 v
许吕崧 第一章~第四章,第九章的第三节。
$ }9 p  e( \2 U  ]/ t6 p7 y2 J龙海如 第五章一第八章,第十一章~第十三章。& Z' ^# G4 x# h, T3 L% {' ~" E, _
张佩华 第九章的第一节~第二节,第十章。# ^! T% Q0 ^+ _+ R5 y2 K
金玉燕 第十四章,第二十一章。
( K5 G% g- }8 A" @7 `. H* v* `$ s冯勋伟 第十五章。
. ~* X8 }' M$ o+ a1 E! q陈南梁 第十六章一第十九章。$ e# M1 K- o, i' a( B& A# }* J
桂继烈 第二十章。5 K% W1 H( E; ~& \/ X
王文祖 第二十二章的第一节~第二节,第二十三章,第二十五章,第二十六章。5 l! ?% H6 N1 l+ [& u. a) x" h
王爱凤 第二十二章的第三节~第五节。7 V' W& J0 ~& ?" q
沈仪贤 第二十二章的第六节。3 \/ `# G# e4 [( D! @2 \) T: d
沈为 第二十四章的第一节~第二节。
4 H# J* g; i" s, P顾维铀 第二十四章的第三节。+ q5 E4 O  U# O, u4 g! P# D,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25 21: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3 J+ q. ^, B" Z, T$ r5 Q, d. i& Y
目录
7 s  \0 U, U) t7 U: B% i3 L第一篇 针织概述
' {  R# Q# }* ^3 P1 ?  第一章 针织与针织物
: W6 V& J! D( ^/ R% k9 y6 V
    第一节 针织及其发展7 B( V7 @& J- l
    第二节 线圈与针织物
, L) Y4 i1 w$ I# u; w  l: \9 \, o* N    第三节 针织物的主要物理机械指标
+ P) D! p6 i& G7 B$ \5 O  第二章 针织机+ H- _7 U' H+ }6 {% e
    第一节 针织机的分类
9 S) X8 s/ p: S  V9 O+ J* ^  c1 F+ ?    第二节 针织机的一般结构
7 ]6 C) ]: k" u$ X! b9 M7 S# s    第三节 针织机机号
& a& a% \7 s( l  第三章 针织物的形成' }+ j) ]% ]% M8 V1 e3 h1 _+ i
    第一节 成圈方法. q" }, S" m/ a4 b& G1 L
    第二节 成圈机件: r% G  F: m( I7 B
    第三节 给纱与送经
2 y$ n7 l6 h4 V3 O' k: v    第四节 牵拉与卷取3 \. ]; R5 Y0 w8 S
  第四章 针织物组织与结构7 \! I8 U5 F$ i$ @; o
    第一节 纬编针织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B9 O) u. Z, B; b- g. c3 v
    第二节 纬编针织物组织
3 j! Z5 I  K$ v0 g+ X7 h7 `    第三节 经编针织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U! ]$ P8 E& N" C
    第四节 经编针织物组织/ A3 I* Q* @/ e" @% ^
第二篇 纬编
5 b+ w8 B4 I# `  第五章 针织用纱与织前准备
& i, h; n9 g  {6 u% z" t4 p+ o
    第一节 针织用纱的基本要求( `8 M+ |$ b4 g# U
    第二节 络纱的目的与要求
+ Q; F, v) R! q& V    第三节 卷装形式与卷绕8 j0 _! `$ x8 x8 M
    第四节 络纱机的工作原理1 X: B: Q# k2 }1 C8 S/ E$ B" V/ U
  第六章 圆纬机的成圈工艺与分析$ h; Y3 X3 |. O6 k  ], w
    第一节 台车的成圈工艺与分析# G3 S2 @& c+ |# t$ V2 ~1 h
    第二节 吊机的成圈工艺
7 ?1 n. D( W; N& |7 T1 o( u2 {    第三节 多三角机的成圈工艺与分析
+ d( ?  n2 N* E    第四节 复合针圆纬机的成圈工艺与分析
" r9 V  S" {2 f/ z    第五节 罗纹机和双罗纹机的成圈工艺与分析4 l9 `+ ]9 K, D3 ^4 }# n1 R9 C
    第六节 双反面机的成圈工艺
0 [% O. v5 S  ]# {3 d  @# L  第七章 圆纬机选针机构工作原理与上机工艺
+ g# s# L' \' p& O# I- g    第一节 选针机构的分类
9 L, {9 F- z' `0 B3 B6 g- ^$ `    第二节 选针与基本花色组织的编织
% Z& X$ [! g- A3 e+ b    第三节 分针三角选针原理
% i* u8 O5 P: X7 @; S5 x    第四节 多针道变换三角选针原理与上机工艺7 n5 B' E- C& b  `. z6 v5 Z/ v
    第五节 提花轮选针原理与上机工艺( b9 e$ N$ a3 [
    第六节 推片式与拨片式选针原理' a! z5 ~6 `4 C+ K: Z! q  {
    第七节 滚筒式选针原理与上机工艺
9 u9 j3 D* j( J( x) G    第八节 电子选针原理与电脑控制针织机
5 u3 o* o* {; f, Y! `& x1 w* t6 A5 I, l    第九节 双面提花圆机的上针成圈系统与上机工艺
  h  G7 \: Y- L% c' u- S! x  第八章 圆纬机编织其他花色组织的机件、装置及编织方法, z8 n# l3 A# i. f6 E
    第一节 添纱组织的编织方法与正确添纱分析
# a# K) d) T% }" s, e# G    第二节 衬垫组织的编织机件与编织方法
5 j& q  L, ?" B6 d* Q# ?    第三节 毛圈组织的编织机件与编织方法, @1 t( o2 V0 L
    第四节 彩横条织物的调线装置与编织方法1 F; V2 I; R& p: q/ i5 O, s  p/ I
    第五节 绕经织物的绕经装置与编织方法
& Y4 O9 r1 d  M2 _    第六节 长毛绒组织的毛条喂入装置与编织方法
4 H6 o& F7 i: c' K, x5 Q9 }3 L( i    第七节 移圈织物的移圈机件与编织方法
7 b2 o5 N* J* {, D  第九章 平型纬编机的基本构造与编织原理6 x* b" E( l7 q* s) w6 n
    第一节 普通机械式横机的基本构造与编织工艺9 ]) _1 V) G5 Y& Z4 C3 ?8 Y
    第二节 电脑横机的基本构造与编织原理( _+ ]2 {" S8 l+ b0 k# K' o
    第三节 柯登机的成圈机件与成圈工艺
/ S) |, h8 t8 q9 f  第十章 横机产品的编织4 M: r% y' x- L) {9 j1 G
    第一节 起口与翻针
; H8 ?" o  }1 d- n    第二节 成形编织! t! S% @: s# z
    第三节 成形产品编织工艺+ X, x; @2 }) U  g
第十一章 给纱# ~3 l% G6 g6 ^. @. l) E5 e
    第一节 给纱的要求与分类
$ f  T" O" n  z9 `+ d  Y3 |* S    第二节 筒子的放置与纱线的行程6 S" ^( R' q$ l, y2 h( T# s& h6 l
    第三节 消极式给纱装置
/ q# s; U# y& P! g- s( Z    第四节 积极式给纱装置
! x/ q2 W; D+ S/ g! T0 z  第十二章 牵拉与卷取  p8 H! j' T4 l( Q' o
    第一节 牵拉与卷取的要求及其分类
2 J5 M" [8 S! q    第二节 牵拉对织物的影响
& c0 z  f* S& i3 o# H: y$ c    第三节 牵拉卷取机构及其工作原理分析2 }! W$ K, o8 |& O, g
  第十三章 传动机构与辅助装置
, s( G2 o" Y5 k( {( T+ M    第一节 传动机构
0 M( U4 |# T* `! \3 v    第二节 检测自停装置. z- j* Z4 a% }7 B
    第三节 加油与除尘装置
( t3 r" W7 ]' I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25 22: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篇 经编
: ]# m3 I2 ?: V1 |% q5 Z: M: z  第十四章 经编机的成圈机件与成圈过程
* d  n( f$ B1 ^  g4 C
    第一节 舌针经编机的成圈机件与成圈过程& P6 g. N$ ]4 K* W! t, B- G* h
    第二节 钩针经编机的成圈机件与成圈过程6 e& f" R5 L: h- Z; E; {2 v
    第三节 槽针经编机的成圈机件与成圈过程
3 n, [7 S4 }$ P7 r; a8 A  第十五章 梳栉横移机构的工作原理与分析6 B2 M* l1 O) ^! ~
    第一节 梳栉横移机构的工作原理
, c& k: j* @' x! N! V    第二节 横移时间与花板斜面设计
  Z, I: h5 X; ], K, t/ D    第三节 电子梳栉横移机构9 E. B5 D8 @% z7 s9 m3 ]# w/ F) m! w
  第十六章 送经机构
) ?; E0 t3 `6 T+ o6 H5 _7 `    第一节 成圈过程中经纱的张力曲线0 |. h( `' X. B9 I' F
    第二节 送经机构分类与工作原理
" ]. A3 j% M) y9 M  第十七章 牵拉卷取机构7 X" C% x# x" J
  第十八章 传动与辅助机构( ~  z  M$ \$ R9 u; c' C
    第一节 经编机的驱动: {7 K- U* {3 E. F
    第二节 成圈机件的传动
3 j6 {8 l. d$ b( F. Q    第三节 辅助装置& ?* S8 B$ Z$ e+ x( h: a" ~. O
  第十九章 常用花色经编工艺与设备3 G& S2 y# }' I9 d2 Y' n( p
    第一节 多梳栉经编工艺与设备
. r" p2 F! r- ~" C9 o( K% s    第二节 贾卡经编工艺与设备
" {! U0 L) V' g# a    第三节 双针床经编工艺与设备" J% l' `2 n1 l& m. l' z$ l: A
  第二十章 整经工艺与设备
6 z) K3 m( Y( Z9 Q    第一节 概述
$ c! S' s4 h- @, i( x# V7 }    第二节 整经机的主要结构与功能
7 H/ A# k3 w# e/ \    第三节 特殊类型整经机
+ I: s$ m+ s$ G. C: V  第二十一章 特殊类型的经编机$ N0 f: n/ `) w4 `& s0 Z6 A  q4 ?
    第一节 钩编机
$ T. z6 L* s) P/ I6 v, {    第二节 缝边机
" _) W+ h- j2 x2 f    第三节 全幅衬纬经编机
& E& ~' L) H! N; [! V    第四节 管编机
  G5 V5 r8 u2 c& A) H第四篇 织袜
; e2 L& O. S0 r, c8 x  第二十二章 单针筒袜机的编织机件与工艺
% t# H4 T5 d1 ^; y- Q- h+ o+ k3 _& |    第一节 双向针三角座的作用与结构分析' _; z( ]  V2 F. K; n1 i# V" I
    第二节 沉降片三角装置1 d$ a* b( J/ B
    第三节 袜口的编织! O: ?7 z$ ^( f
    第四节 袜跟与袜头的编织
# k2 @8 r; E# E- B% r    第五节 加固底与加固圈的编织7 `$ s2 k3 o9 x5 @; I0 B! f* I) P
    第六节 单针筒花袜的编织, m8 i" y. W; X; F( C6 Q
  第二十三章 双针筒袜机的编织机件与工艺7 N- L/ ^6 K( @7 l# S! f$ `* ?
    第一节 双针筒袜机的一般结构与成圈机件
2 I. M$ S) E% I/ d) ]' M    第二节 成圈过程与转移过程
  e/ X1 V) m! w6 u4 l    第三节 编织三角结构与导针片排列
' M- r: p7 [& `; }: c" F) \    第四节 袜子的编织过程% W9 p+ R3 Q/ r
  第二十四章 袜机的传动与控制7 {! P' U: g1 |# t
    第一节 机械式单针筒袜机的传动与控制; Z" L% R7 R1 K$ }
    第二节 机械式双针筒袜机的传动与控制
0 G4 k5 I, s& a5 H/ L    第三节 电脑袜机的传动控制系统3 `' `! k! O- `
  第二十五章 给纱与牵拉, k( W- v' g" d( s3 m3 `" E
    第一节 给纱* t* C! u. R/ l7 `
    第二节 牵拉
; Y% V# [; g2 o4 u/ Y    第二十六章 袜头的缝合
/ i- h$ N* C' w* J7 A; ]; h% D    第一节 传统缝头法
7 o, {* `; @2 l/ A, K- N% h    第二节 新型缝头方法简介* A* {, w# Q6 U
参考文献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5-4 22:59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