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达:攻克8个世界难关纺出全球最细纱线 & H7 ~) i( @, b; h4 l0 n$ s
“每次有国外客户过来,都要看看全球最细的纱线长什么样。”3月22日,位于佛山市高明区的溢达集团研发中心,何小东刚接待完一批前来参观的客户。类似这样的客户,他已经接待了数十批。
3 V; l0 T$ ~5 U. p9 K2 E 用肉眼看,这根全球最细的纱线跟人的一根头发丝一样细。英支是一个衡量棉纱线粗细的单位,支数越大代表纱线越细、面料越高档。2013年,何小东和他的研发团队攻克8个世界性技术难关,研制出700英支的纱线,比当时最细的纱线还要细212%,不仅创下了全球最细纱线的记录并保持至今,而且由于没有先例,如何鉴定700英支纱线一度还难倒了第三方检测机构。 如果说,330英支纱的大批量生产,已经使溢达站在了“珠峰大本营”,那么700英支纱的成功研发,则让溢达登顶纺纱的“珠穆朗玛峰”。 正是有了众多同何小东一样的“纺织工匠”,溢达才能在最近两年蝉联佛山十大专利富豪榜榜首,才能不断攀登研发新高峰。在这一过程中,从设立600万美元“试错基金”的真金白银投入,到在企业内部营造全员创新氛围,溢达不失为观察佛山制造转型的一扇窗口。 & q6 s! s$ Y' E6 Y" v" Z& y9 T3 q) i
A.昼夜攻关200天攻克8个世界性技术难关 700英支的纱线究竟有多细?何小东打了个比方。一根棉花纤维,直径大概是头发丝的1/7,而700英支的纱线,则是由7根棉花纤维捻合而成。也就是说,一根700英支的纱线,大概就跟人的头发丝一样细。 “用这种纱织出来的布,既有丝绸的手感和光泽,又具有丝绸所没有的‘骨感’。直至目前,溢达仍然保持着全球最细的纯棉色织产品的纪录。”何小东说。 而在溢达集团研发中心总监张玉高看来,在纱线研发上的巨大突破,既源自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也得益于溢达从棉花种植到成衣制造的垂直供应链优势。 在新疆自建长绒棉种植基地,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科学的种植技术,溢达能够获取到最优质的原材料,棉花纤维的长度能够达到行业领先的37毫米,这是其他普通棉花所不能比拟的,这为溢达研制出“最细纱线”奠定了重要基础。 有了好的棉花,何小东带领着纺纱车间的一线技术骨干,还有研发中心、织布厂、染纱厂等分厂工程师组成的研究团队,连续200个日夜奔波于实验室与一线车间之间,攻克了8个世界性技术难关,最终找到了如何将纱线做到“全球最细”的方法。 比如,针对纺纱完成去除含量高达80%的水溶性纤维之后,剩下的20%棉纤维极其松散,根本不适宜后续加工的世界难题,研究团队找到了破解方法。 “当产品标准不断上升到新的层次,一个原本普通的问题就会变成棘手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在新的基础上从零开始研发,难度系数是呈几何级增长的。”何小东说。 这是一个数学上排列与组合充分应用的过程。研发团队利用埃及棉纤维最细但不是最长和新疆棉纤维最长但不是最细的特点,采用适当混合的配棉,以及在纺纱设备上通过双精梳和双粗纱等特殊纺纱工艺,突破了现有工艺限制。 一方面有效降低了棉条短绒和棉结,另一方面又能得到适用于生产超细纱线的粗纱,使生产出的纱线中含有高达80%的水溶性纤维,然后通过并线和适当处理,保证水溶性纤维去除之后剩下的20%棉纤维不会散脱,最终研制出了具有实用性的“全球最细”的700英支纱线,以及用全球最细的纯棉纱制成了色织产品。比之前广泛使用的最细纱线还要细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