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蜀锦 Shu brocade9 a) A2 q4 |0 c3 y: ~; C s
桑蚕丝色织提花锦类丝织物,中国三大传统名锦之一,是古蜀群(即今四川地区)生产的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多彩织锦,也是四川地区的珍贵文化遗产。其质地坚韧丰满,纹样风格秀丽,配色典雅。常作为高级服饰和其他装饰用料,特别是西南少数民族最为喜爱。
7 W: a$ ^ q2 i5 f蜀锦兴起于汉代,早期以多重彩经起花的经锦为主。在今河南和山东淄博等地的丝织精品中长期居于重要地位,如唐代的团花纹锦、赤狮纹蜀江锦等。图案有龟甲花、格子花、联珠纹莲花、对禽、对兽等。到唐代末,蜀锦的纹样有长安竹、天下乐、宜男、方胜、团狮、八答晕等。宋元时期,蜀锦品种仍然繁多,品质精美雅致。从元费所著《蜀锦谱》中可见一斑,蜀锦向纬起花的纬锦发展,纹样有灯笼、庆丰年、盘球、翠池狮子、云雁等。南宋时期又增加了百花孔雀、瑞草云鹤、如意牡丹、宜男百花等纹样。明代末,蜀锦生产受到摧残。清代蜀锦业已得到恢复,有八答晕锦风格,并常饰以牡丹、梅、竹、石榴、葡萄等花纹。到了晚清时期,创造生产月华锦、雨丝锦和浣花锦等品种。现代蜀锦生产采用筒子分条整经,彩条的配置与变化按品种不同而异。
( @! i- z9 J* v8 m7 l蜀锦包括经锦和纬锦两大类。常以经向彩条为基础,提织出五彩缤纷的花纹图案为特色。蜀锦品种繁多,有雨丝锦、方方锦、浣花锦、铺地锦、散花锦、民族锦、彩晕锦等。. Y, C7 @$ x/ \6 e" x C
1.浣花锦
; `/ r& T3 H4 c8 ?8 k( A4 R又称花锦。相传唐代卜居成都浣花溪的贵夫人,根据溪水荡漾的变化而设计的纹样。地组织采用平纹或缎纹,纹样古朴雅致,有大方胜、落花流水、蜀江红、水波纹、梅花点等。这类锦织成后,多数在锦江上游浣花潭内洗涤,故称浣花锦。, v* }+ \: \% w( I" g
2.雨丝锦9 x, F4 R1 b+ B: }! }
锦面用白色和其他色彩的经线组成彩条,彩条排列由粗条到细条,在一个织幅中有七组对称的彩条。每组彩条常以19~21根白丝线相间排列来显现明亮对比色光的丝丝雨条。雨条上饰以花纹图案,如雨丝空隙处织有翔凤游龙、莲池鸳鸯、芙蓉白凤、杜甫草堂和蝴蝶花丛等题材的纹样。: {3 u6 V! f7 K$ b
雨丝图案具有轻快舒适感觉,采用色经彩条的宽窄以达到深浅过渡效应。彩条的配色选用明快的对比色,粗细匀称,既调和了对比强烈的色彩,又突出了彩条间的花纹,具有烘云托月的效果。雨丝锦一般用作被面或装饰。
& p9 s; H0 s8 _5 b$ b" S3.方方锦
; p# J5 z: X# r- z: K" p/ R在织物单一底色上,以彩色经纬线配有等距不同色彩的方格。格中缀以不同色彩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古雅图案,如梅鹊争春、望江楼、百花潭、凤穿牡丹等纹样。这些图案常用作蜀锦被面或装饰纹样。
3 \) e) k2 q: T# j4.铺地锦& B) P1 r, L$ L/ _9 s
又称锦上添花锦。是在缀纹地组织上用细小的花纹或几何图案铺满地子,花纹上再缀嵌大朵花卉,如宝相花等。色彩丰富,花纹层次分明。. e% D* z4 O% u
如嵌上金丝更显得格外富丽堂皇。大多用作妇女服装或装饰。
8 H; s% M+ t) c) M! ~; Z9 v5.散花锦
0 J2 V& @8 g9 ~9 ?花纹布满锦地,纹样具有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图案有瑞草云鹤、如意牡丹、五谷丰登等,是一种受妇女喜爱的衣料。
2 B; Z0 O7 b4 F8 s( X' b1 A% Q6.民族锦
" ?! A2 M0 A9 R6 d/ q2 b1 @, b一般采用多色彩条嵌入金银丝织成。纹样有葵花、团花、“卐”字、“金寿”字等。其缎面灿烂,富有光泽,颇有民族特色。专供少数民族制作服饰。* b5 M! ~4 W4 F$ ?1 x6 C( e
7.彩晕锦
2 I! a* y) L* L( Z6 \& x织纹光华相映,明暗匹配,具有层次色晕,花纹绚丽多彩的特点。用作妇女衣料。
- [( N; t$ r% S4 m, P/ ` r$ Y1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