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棉] 木棉(棉花)记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24 22: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棉花古称“吉贝”等,棉布古称“白叠”、“吉贝布”等。据文献记载,我国海南岛崖州、新疆吐鲁番、云南哀牢山等少数民族地区,很早就已开始进行棉布生产,并能利用天然矿物或植物染料,印染出斑斓多彩的花布。如周去非《岭外代答》就说海南岛的妇女“衣裙皆吉贝,五色灿然”。从东汉、晋、唐等墓葬的考古发掘中也多有棉布实物出土。这些地区的棉织品还曾通过馈赠、纳贡及贸易往来等多种方式传入内地。

从三国到北宋,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逐渐扩大到闽广地区。如方勺《泊宅编》提到:“闽广多种木绵,树高七八尺,叶如柞,结实如大菱而色青。秋深即开,露白绵茸茸然。土人摘取出壳,以铁杖擀尽黑子,徐以小竹弓弹令纷起,然后纺绩为布,名曰吉贝。”赵汝适《诸蕃志》卷下也提到:“吉贝,树类小桑,萼类芙蓉,絮长半寸许,宛如鹅毳,有子数十。南人取其茸絮,以铁筋碾去其子,即以手握茸就纺,不烦缉绩,以之为布”,“或染以杂色,异纹炳然,幅有阔至五六尺者。”从这些记述可见,当时的制棉工具仅有铁杖和小竹弓,制棉技术还是比较简陋的。南宋初年,江南仍重蚕桑,而棉纺织业也还没有推广到这一地区。谢枋得有诗句说:“所以木棉利,不畀江东人”,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

到了南宋末年,江南地区的棉纺织业则有了很大的发展。胡三省注《资治通鉴》“木绵”条说:“木绵,江南多有之”,“土人以铁铤碾去其核,取如絮者,以竹为小弓,长尺四五寸许,牵弦以弹绵,令其匀细,卷为小筒,就车纺之,自然抽绪如缫丝状,不劳纫缉,织以为布。自闽广来者,尤为丽密。”尽管这一时期棉纺织技术进展不大,但这段话却清楚地说明了棉花种植及棉纺织业已扩大到江南地区这一重要事实。1966年在浙江兰溪南宋墓中曾出土一条棉毯,长约2.51米,宽约1.16米,重约1600克,平纹组织,双面起绒,绒头丰满厚实,经纬纱相当均匀一致,这表明南宋的棉纺织技术已达到较高的工艺水平。元代以后,棉花种植普遍推广到全国各地,棉纺织技术也有了重大进步,从而使棉布逐渐成为人民大众最主要的衣着原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充值|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 )

GMT+8, 2024-4-25 18:45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