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机织] 机织学,朱苏康ceb、PDF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8 10: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机织学》,朱苏康ceb、PDF。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清,电子目录,3.5M! Y$ r; p  F. [# E, l2 J5 @
机织学,朱苏康ceb、PDF.jpg
内容提要
4 `4 k# W9 V  `  l* i《机织学》是纺织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平台课程教材之一,分为准备篇和织造篇。准备篇介绍络筒、整经、浆纱、穿结经等织前准备工程;织造篇介绍开口、引纬、打纬、卷取和送经等织物在织机上的形成过程,织机传动和断头自停,机织物加工综合讨论等。书中附赠多媒体光盘简要介绍机织工程主要设备的概况,帮助读者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
+ _; ~# b& k+ B7 ]& T) z# `《机织学》可作为纺织高等教育的教材,也可供纺织科技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0 x9 c2 u0 a) K, z7 U  [6 w: |, n《机织学》由东华大学朱苏康编写第一章、第十二章的第四节、第五节;江南大学高卫东编写第二章、第八章;安徽工程科技学院许德生、江南大学王鸿博编写第三章;苏州大学俞加林编写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十二章的第一节?三、四部分 ?、第二节;南通工学院徐山青编写第七章、第十二章的第一节?一、二、五、六部分 ?、第三节;安徽工程科技学院侯大寅编写第九章、第十章;中原工学院牛建设编写第十一章;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梅自强编写第十二章第六节;全稿经朱苏康、高卫东增删、定稿。1 j$ A0 Z2 C# L3 ^0 Q' }
目录) G5 d& a6 m4 a4 w* G
准备篇
6 ~4 C; }! W' \2 W5 J第一章 络筒2

& l1 D/ L7 S8 ?; @$ X- t第一节 筒子形式及卷绕成形分析 4  E5 @: E& X, ]
一、筒子卷绕机构 5
) f% S7 t6 I( m. v二、筒子卷绕原理 6; ~! Z' f, o- @: o. Z
三、筒子卷绕密度 12& R# P% ^; H+ m3 N" I
四、筒子卷绕稳定性与卷绕成形分析 14. B! N1 E: `' \/ p* z: W
五、自由纱段对筒子卷绕成形的影响 154 J( p5 Y+ x0 ?4 y" b2 J6 D
六、卷装中纱线张力对筒子卷绕成形的影响 17- n' N% ~) h: q
七、筒子卷绕的重叠和防叠 18
& S4 h& \- O# N2 t) g2 R- x第二节 络筒张力 20
, y0 Q$ b5 D" X; O, Y3 e' x* G一、退绕点张力和分离点张力 21  M! q7 F5 D) c5 K7 t& f2 ?, r
二、做气圈运动的纱线张力 22) g" y+ P& B  W% ^
三、管纱轴向退绕时纱线张力变化规律 22! Q* R+ M! `: {) q  k7 W0 l% I
四、管纱轴向退绕时均匀纱线张力的措施 25
6 T6 O2 ?: ]/ w五、张力装置和导纱部件引起的纱线张力 27. z0 O( X; ^3 L6 R6 Y7 |, q* v
六、绞纱的络筒张力 32
$ u( v( q8 B( m4 m第三节 清纱、接头与定长 33
$ S/ z- \8 D+ k2 \3 }5 u0 v) y一、清纱336 K* }4 `2 x  G
二、接头36
, l% l2 i7 l3 B" l# A( Y三、定长38
- \  D1 c! \6 x! w. B7 T6 h' ?第四节 络筒辅助装置 38. P9 U+ N) |0 R, d- R9 u5 I8 p
一、自动换管装置 38
8 R# A1 x- Q* j$ `4 v二、自动换筒装置 399 U1 ]) D& T3 j# M; Z1 I
三、清洁除尘系统 407 V, X% d( S8 ]$ S8 P  ?
第五节 络筒工艺与产量及质量控制40# i! b8 w  k1 X' f8 Q3 ]
一、络筒的工艺设计原理 40% c; ?. y4 D5 V0 G" H
二、络筒的产量及质量控制 43* m) P( `/ D- q9 Z
第二章 整经 466 ^# S+ i0 F( k" b( G
第一节 整经筒子架 49
% L, C: K2 X" M% U一、筒子架分类 49
# C! H0 {! O4 O+ p) S4 B0 Y9 }% N二、常用筒子架介绍 50
4 M  r* T1 f$ g, O1 ]; z$ u* D三、整经张力装置 53
+ }& c: s) k+ B9 c! P9 ^+ ?4 [四、整经断头自停装置 559 b" C0 a; H/ i
第二节 整经张力56) l" I' Z4 H. D* F- N! m
一、筒子纱退绕张力 575 {0 v4 ]1 E4 x. p
二、空气阻力和导纱部件引起的纱线张力 58/ P$ Q& E' ~. {+ @& m9 R4 m
三、均匀片纱张力的措施 59
0 u+ Z" x  Q4 J( ]/ k/ U第三节 整经卷绕626 [: w2 a7 U: P
一、分批整经卷绕 62
( J7 I* r) n5 K4 q9 |6 @二、分条整经卷绕 65+ d8 j& \! j" X( ?
第四节 整经工艺与产量及质量控制70
2 F& Z6 c# s2 e5 ^# Y' ?一、整经的工艺设计原理 70( R3 a! v  l, R& z+ e) D6 C4 i+ O
二、整经的产量和质量 73
& z: ?1 O9 t' v& ]# U; q三、提高整经产量及质量的技术措施 75
$ d, B: s$ P0 c/ Z+ N第三章 浆纱 780 D4 ?# t  D/ ]
第一节 浆料 813 [: L. U1 j+ Z+ O4 l' U
一、粘着剂 81
! s% N% `% Z9 d: Q6 @! @二、助剂 94
1 b7 u+ [) }$ G. O1 C8 |三、浆料的质量指标 97
9 F7 s7 G' g' H4 Q3 W  P第二节 浆液配方与调浆97
: Q# i3 n& x  j% T5 ~8 Q, P一、浆料组分的选择 984 }. N1 K/ {* G. x
二、浆料配比的确定 100
# B% W& O' L; \4 y三、浆液配方实例 101( C0 g% O, ?7 z8 R5 d
四、浆液的质量指标、检验及控制 103
6 l. s) h5 u( |) F2 {2 D" @五、浆液调制 105
; P% T2 f$ j8 B, p- _六、浆液的输送 106
" N  T+ g  [" j第三节 上浆 106
% I1 }( N/ J/ v5 p; }0 n一、上浆的质量指标及其检验 107
& [% f2 }, w8 }# B0 ?# O2 G二、浆纱机的传动 1120 D0 a, i% T2 E2 R
三、经纱退绕 115' G, ~- m$ |/ D# d4 n" H; e
四、上浆及湿分绞 118
2 L' I3 }- F+ H) z五、烘燥 125
1 {6 s, y& Z' Q) m+ }六、后上蜡与干分绞 131& M! ]2 V1 A" O; [4 G# v% P
七、湿分绞区、烘燥区和干分绞区的纱线伸长控制132. G  P, {6 S* K
八、浆轴卷绕 133" H7 |; A" u4 p( Z  n5 a
九、浆纱墨印长度及测长打印装置 135
3 C0 T, o' r( o+ y# [/ X5 R5 L第四节 浆纱综合讨论 136, `; e0 A. b- L% V' I3 h
一、浆纱过程的自动控制 1364 a  g7 x9 P' ^4 G
二、长丝上浆 141
% b: e/ O% t: @2 Z三、靛蓝染浆联合加工 143
  r8 p  f- I; \# O- M. ^8 x" }+ Q# b四、浆纱工艺设计原理 143) A1 x, F, a6 Y: ?$ |
五、浆纱的产量与浆纱疵点?包括浆丝疵点 ?148
$ R/ n9 |# X8 `  K- f6 c: A. D" l9 Y六、高压上浆 149" l) z4 H* C& x! K
七、提高浆纱产量及质量的技术措施 1527 s  D! Z, p9 Z, J5 _8 `. L
第四章 穿结经157
! ^% W. f% u/ w第一节 穿结经方法157, N! R' W1 L) j8 p2 c
一、半自动穿经和自动穿经 1577 w7 o: z5 H' P$ j8 [. e! ^
二、结经与分经 158
+ N' K8 t, \- I7 C) l第二节 经停片、综框、钢筘158- d9 D$ A( w( U1 o* {' e
一、经停片 158- n. [4 H6 p1 k+ D8 h/ d% W
二、综框 159( A: `3 Y) r9 K4 G- c
三、钢筘 161
1 J4 T9 m- @) E7 K第五章 定捻和卷纬 164) S4 B3 C% i, X; o4 G/ l
第一节 纱线定捻1646 |- ~5 K* f  D4 S; F& I, Y
一、自然定形 165  B# H( m" l7 o6 m4 p: \4 T
二、加热定形 165
( o' U" K. e% d三、给湿定形 165
  D0 M% ]4 a: R" Y四、热湿定形 166/ _/ n. `8 F0 l0 b: d* y, x7 m
第二节 卷纬 168
6 C7 a6 |$ r% T* q一、卷纬成形与工艺要求 169; ^3 J' p3 i7 h- a
二、卷纬机械 170  T$ o* A4 p+ O2 T
第六章 并捻 173
0 u# g$ W: o, o5 \. J第一节 股线 173) a3 F+ [4 K/ Y9 T1 `/ P
一、棉毛型股线 174
! i( ~6 J+ Q) `7 L* x+ @# o( W二、真丝、合纤型股线174
$ B* a7 U* h! W& V/ ]; K三、合股花式线 174
, y. @) _4 y. A: W% S四、并捻设备 1755 O# N3 n. \( W. c0 P" m
第二节 花式捻线 178  [8 X+ a; P: G  ?5 w* M
一、花色捻线种类及结构 1785 Z# b5 A( ?* W3 ?& x4 ?8 `7 n
二、花式捻线的纺制 179
! c7 K# q; ], T7 w3 F织造篇
4 Q1 O; j' f5 W4 P1 w第七章 开口 184
  l8 q, O! z/ @. C" ?, O$ _, \  X# C
第一节 梭口1851 b, f8 m7 j7 T: J* f
一、梭口的形状 185
2 q5 W( v2 o$ z1 d' f$ `二、梭口形成方式 186
6 n+ I" }3 ~7 K3 h# W* u三、梭口清晰程度 187# d: i0 n2 d  H2 G; c
四、经纱的拉伸变形 188
7 N" {( b& M& I) g3 m5 f8 M第二节 开口运动规律190, m5 o3 m) g: M) r: i& f
一、综框运动角及其分配 190
3 N; x- q" `7 F: @二、综框运动规律 1926 e8 |# Z5 j; C, v+ t& X
第三节 开口机构 1937 [6 U2 X' A+ w3 {
一、凸轮和连杆开口机构 193
, O5 Z& N3 n2 U8 Y3 B5 o# I5 L! L二、多臂开口机构 198
: A/ K2 y5 c5 P- L0 Z8 V三、提花开口机构 205) R( X1 i- ^% K6 a5 T$ n
四、连续开口机构 211
. @# l. o! z3 Z! e第八章 引纬 2140 v8 j0 ]) j# u( B& i1 b# C
第一节 有梭引纬 215
% L  I' H9 x% ^7 q$ I一、梭子及其引纬过程 215: ^, @) q+ l1 n  b2 I
二、投梭机构 216
% G/ Z0 F5 ]$ R三、制梭装置 218
+ [- Y$ a- g8 z* r四、自动补纬装置 2199 \) b* B9 ]% c. h
五、有梭织机的多色纬织造 221% Z: v0 F: D# l  @6 W+ ^0 R
第二节 片梭引纬223
% T  I) h1 t" {" o6 w( q) t  |一、片梭 223+ W2 c: E  r0 C7 @3 m# z" t$ t
二、片梭织机的扭轴投梭机构 224* I. y( A# B; _5 w! {8 \
三、制梭 226
- I/ B; G- u+ ~0 v四、片梭引纬过程 227/ Y$ q# V; C+ L0 W
五、片梭织机的多色纬织制 230. g5 |+ z1 h7 K* E# @
六、片梭引纬的品种适应性 231
6 Q( L8 x- h. w, Y6 c2 A4 w第三节 剑杆引纬 232( [% d/ U4 ?2 a' r5 B
一、剑杆织机分类 232
  q7 J' m/ C9 T( m+ S二、传剑机构 236
! i% V# T% `7 g' s3 c三、剑杆织机的多色纬织制 240
# Z) p6 j( K9 Z' k, \8 K9 |四、剑杆引纬的品种适应性 241
- C/ C3 ]$ H  ~1 m: Z0 W5 i! ]第四节 喷气引纬 2427 y4 ^  l* O0 j  r3 `
一、喷气引纬原理 243
9 l6 x  G2 O% z. C4 `二、喷气引纬装置 246
  k$ o; `, ]# I! c7 J. }2 k& _三、喷气织机的混纬与多色纬织制 250
' }- M7 I+ l9 y四、喷气引纬的品种适应性 250$ d% y9 P8 w3 V  t( o
第五节 喷水引纬 251
) J! o4 C5 ?5 J一、喷水引纬原理 252
$ e, h" Z! O6 n6 X, V! U二、喷水引纬装置 253
, y' C' e) @) R' f三、喷水引纬的品种适应性 257+ l- {1 r- h  M# j! a8 J" c/ z" L. n! h
第六节 无梭引纬的辅助装置 257
/ d; b' W0 x5 e( L2 p' u' x一、加固边装置 258
5 W+ E; _, C; l- d+ F8 m: o, K二、储纬器 261' [, i. R* t1 N/ K4 [$ w1 b9 z
第九章 打纬267
- Q' J& g9 t# T0 |0 O第一节 打纬机构 268
3 H& d) A! ?) A* ~7 W一、连杆式打纬机构 268
+ ]3 l: d  E. w. s* k# i, q二、共轭凸轮式打纬机构 2725 s4 m) ^1 I8 T$ c, l
第二节 打纬与织物的形成 273
8 Y, l& F+ ~* t( v0 t0 M6 ~8 \一、打纬开始阶段 2730 c/ a1 I8 C4 B% Z0 X# v
二、钢筘打纬到最前方及打纬阻力 273& a3 V- f4 A2 G8 ^* J
三、打纬过程中经纬纱的运动 274% D2 [0 E) |' g$ E
第三节 织机工艺参数与织物形成的关系 2768 }8 E8 {0 }; }. v: |
一、经纱上机张力与织物形成的关系 276& Q2 O4 J9 w0 H: a
二、后梁高低与织物形成的关系 278
# @0 \; ^6 z" F% D' L三、开口时间与织物形成的关系 279! W! n/ n9 L' i2 q" P" g* L
第十章 卷取和送经 281
/ _" @* a  |8 Y: X+ Z, d第一节 卷取机构 2825 I# m4 @5 r# R; \+ f: c: B
一、卷取机构形式 282' S; K7 X; j: g- H0 @3 X# P* O
二、积极式卷取机构及其工作原理 282
' i4 i( \$ T* I8 E/ j: }  _三、边撑 288/ i5 n9 S* Q/ e, W6 y4 b$ b
第二节 送经机构290
. K8 N: Y3 ?. k1 x6 j. k; F一、送经方式 290% i4 t: }# J# e1 k- L* t. X+ ?
二、调节式送经机构 290
1 k# t& }0 m( ?  @三、双轴制送经机构及其工作原理 304; v) g( B5 Z, G1 ~6 ?) f
第十一章 织机传动及断头自停 307% }3 d: e+ N; I( G! n* `
第一节 织机的传动系统 3078 }* H. k8 N/ N2 H" P' C5 J1 l
一、织机传动机构的要求 307
( @% x- X" t+ y  h5 D' ~8 h6 K二、有梭织机的传动系统 308  d& P: Y& K8 D* v
三、无梭织机的传动系统 3080 ]( t* d, G8 V! \
四、启制动装置 312( k$ g; y: N( L. z( Y" O7 D
第二节 断纱自停装置 316/ M, \" U5 i1 w1 `, P0 j7 r9 O2 D; r1 _
一、断经自停装置 316
! _7 m6 N! r7 z4 K& G; f) P二、断纬自停装置 320  C# G$ G/ {7 a
第三节 无梭织机的自动找梭口?自动寻纬 ?装置 325$ L: P, j. E! j9 b+ F
第四节 有梭织机的经纱保护装置 3286 I2 I7 O' N) }7 n
第十二章 机织物加工综合讨论 330
; a2 U3 ]' v- O/ i) O, _8 W+ c第一节 机织物加工流程与工艺设备 330
$ ^; \: I, F" A$ c# f+ W一、棉型织物的加工流程与工艺设备 330: h/ r" o& M6 ~; m
二、毛织物的加工流程与工艺设备 3357 s6 @/ q3 L6 M5 o) q8 m
三、合纤长丝织物的加工流程与工艺设备 336- a' r1 V0 {# d+ u# y
四、真丝织物的加工流程与工艺设备 339
0 V9 B6 d- k; V- o/ X" B五、麻类织物的加工流程与工艺设备 341
6 x- o) L7 W. W六、特种纤维织物加工流程与工艺设备 343
! S& Z0 C' i0 x! w第二节 织机上机工艺参数 3442 {+ v& G. L( r6 N+ I0 M8 [0 ~7 a
一、织造工艺参数的分类 345% j' @* e+ F' Z. z) }* Q
二、织机上机工艺参数的选择 345
" [. E) Y! Q  f, u  G第三节 织机的生产率和织物质量 347
5 t6 r0 _9 k7 ?6 S) F一、织机的生产率 347; ~; x6 e6 r6 ^' p: ^3 [
二、织物质量 348
, e, p& J& K8 ]第四节 织物横档疵点 354  [* P6 {, M: v! _0 H/ j2 v3 A
一、织机打纬与织物形成的关系 354& }, j$ Z. |9 H
二、织机开关车引起的横档疵点 355- c+ V7 f' e' L7 v
三、织机送经不良引起的横档疵点 356
0 z8 t' l7 o, H2 P' C四、织机卷取不良引起的横档疵点 3569 T/ z1 _" }+ B  p' ^7 p
五、经纱和织物蠕变引起的横档疵点 356
0 Y( ~; {7 V+ v& B六、纬纱条干不匀引起的横档疵点 3575 @+ t, `* `2 F4 T+ q" Z
第五节 机织物加工的快速反应 357
8 F$ X  R* p+ x, H第六节 国内外织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360! |# j5 w  \- s0 [3 I3 T
参考文献367" f% Z0 R& f8 n% _  y% P6 y- L- V+ C

1 y. D, l3 }5 @/ b$ 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10 15:54: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书还是只是目录?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充值|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 )

GMT+8, 2024-4-26 00:26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