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纺织服饰文化] 服饰社会学,华梅,ceb、PDF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22 11: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服饰社会学》,华梅,ceb、PDF。2005年,服饰文化学丛书,电子目录,高清,33M。
; K7 P& ^0 D, ^- s( i  a* A
服饰社会学,华梅,ceb、PDF.jpg
内容提要4 L- k- g% H' ~! S
《服饰社会学》是“服饰文化学丛书”中的一册。1 ?7 j: i( W  w
服饰社会学是以服饰作为一种社会象,研究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及其所起到的调适作用的科学。作者在多年研究服饰文化学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服饰社会化的内因、外因、流程、商品化的社会基础和社会效应,以及社会中职业、阶层、兴趣等人为和非人为形成的群体是如何利用服饰作为符号、标志以至成为社会必然模式被认同的;尤其突出服饰在商品社会、信息时代中的新位置等以前所未涉及的新课题。+ J  D' o4 e2 G/ M; w
《服饰社会学》可作为高等服装院校服装专业的辅助教材使用,同时也可作为大学生、服饰文化爱好者陶冶情操、提升自身修养的参考书。3 w  I' V9 Y6 |2 C
目录
# R+ c- G& s8 J0 p" @! G绪论 1) @* x! C  b! W2 k; [! d
第一章 服饰社会性的外因———总体环境 9! V6 F  [1 O" J  I) z6 X0 l" ?$ J# j
第一节 服饰与社会生产力 /% 10
5 v2 {. r. z( d% O% Z第二节 服饰与伦理道德 /% 14
7 N% g0 M; x7 n& \: M. W第三节 服饰与社会制度 /% 19: L2 H; F  v% d) g; A" l. ^0 B6 L
第四节 服饰与宗教信仰 /% 24
. k1 q' X$ z; G  v" D1 @, R, e' w一、服饰是巫术中最能强化神性的物质实物 /% 24
# i$ q4 A) m) `4 T% b二、神的创造与神的着装形象 /% 29
- ?) B. o0 T" K4 b! C, C: m9 Z6 T* l三、宗教仪式主持者的着装形象 /% 32+ J" ]2 z% g6 }& Z! z
第五节 服饰与国际交往 /% 33
5 f$ B3 I& m% s  t) I一、积极交往 /% 348 }; E6 l% r5 |" K! B
二、消极交往 /% 35
$ l* \5 ?  G- [$ R/ c三、自然交往 /% 35
! N' d! j) p5 ^$ i8 m四、服饰文化交流的特点 /% 37
  P, T" @8 @5 P% c9 A第六节 服饰与其他社会需求 /% 413 L, r# n* r# r  w5 M
第二章 服饰社会性的内因———潜性评判标准与有意教育 433 ^& L1 Q; I+ V
第一节 潜性评判标准的依据 /% 45* Z( c1 O; i3 V$ v& U# L
一、感觉评判标准 /% 45
3 a! ^" e' Z1 C0 @二、情绪评判标准 /% 46
! j$ C- Z6 I' T7 q3 h  x4 h. A三、理性评判标准 /% 47
0 ^' @1 s1 {2 p第二节 服饰社会效应与大文化背景 /% 48& q! C' N: w, c# y* ^( X, t( M
一、大文化背景定义 /% 49
1 \7 n3 I* t, x2 u, [; {二、大文化背景由外向内的作用转换 /% 50. c. X5 L! D7 i' _- a# F8 p! I5 [
第三节 群体反馈的形式与结果 /% 51
9 j9 Z' t- Y8 h/ ]+ d+ Y2 M一、良性循环 /% 52
) A, n: l  f1 e, b6 t二、恶性循环 /% 53
3 c6 b' b$ {* j$ f第四节 有意教育的社会化作用 /% 54" t1 J1 Z  t/ {( ~
一、家长和师长的有意教育 /% 56
6 j" j! r6 Z0 k9 J) Z二、文学著作和传播媒体的导向 /% 58" s8 H* ~1 L! [  k" Q
第三章 社会角色的标志——— 一般社会角色与特定身份标志 61) t" A& A: `  z4 E) h6 J9 g
第一节 标明性别差异 /% 63
) Z5 C/ `9 {( {0 S/ v+ C/ a# |0 W* @& L一、强化体态 /% 63- s& z% z: x- P3 K
二、强化性格 /% 655 z3 _8 \( D; _/ B7 J' Q8 b
第二节 标明社会地位 /% 66
" Q( N7 z; L9 M% c! r一、局部具体显示 /% 665 v$ I8 y* P( G6 i$ J2 y
二、整体含蓄显示 /% 68
! t5 L4 R& m; s- ?/ T- k第三节 标明社会职业 /% 70
6 X* y3 S( H7 V' i6 {# q一、符合职业需要 /% 71
* x) ~7 S8 I% q/ }二、体现职业特征 /% 71% ]( q* r* b3 A6 B9 B6 a( {
第四节 标明政治集团 /% 72# {5 f* ~% K! ~7 W
一、明确行为宗旨 /% 724 x& d- O( Q9 B# p, X
二、有利行动统一 /% 73
8 i# T/ i2 C8 C1 v3 \第五节 标明信仰派系 /% 740 U5 p' \) I3 w' y
第六节 社会活动标志 /% 77
" W1 J: \* s4 t% e第七节 社会角色的变异形式 /% 78. u2 ?- u/ J: F* G. T' V3 m# ~
一、化装 /% 808 o+ C% i5 {8 P+ J
二、拟装 /% 80
- {  p' e) C+ a9 @第八节 艺用服装 /% 824 O% N( O7 F  p4 C! Q) R
一、从生活装取得可信性 /% 845 X2 m( I4 D- x4 E; i
二、固有服装模式的凝滞点 /% 86
' g/ k$ I4 _' _" l* Q, _三、色彩体现艺术风格 /% 87% G, N# w& S/ Y9 [
四、艺用服装本身给人以形式美感 /% 8730 V- E* P0 r3 i6 s8 O3 H  Y6 U9 {
五、典型服饰显现典型性格 /% 87
7 _: ^+ `9 \; I4 P$ D第九节 标明社会不固定类别人群 /% 89
# ~* _' G% T8 |+ q第四章 时装流行———社会对人的个性制约与宽容 93
/ j* c0 s0 n; F8 V$ N2 _8 u: P第一节 时装流行的社会基础 /% 978 k" K! G; y' z' l) ~
一、时装流行是社会高度文明的标志 /% 970 ?& Q* a5 W% o! D
二、时装流行与社会思潮共振 /% 99+ K/ N1 u: V, ~( R2 K9 y& E# _
第二节 时装流行的流向 /% 102
0 b! p% m' u! L9 m一、垂直运动 /% 102
3 J8 H1 H5 M  Z二、横向水平移动 /% 108( T0 P) K  s, V! q4 ?2 N: o
三、循环流动(时装环流) /% 116
. H# h: g0 V/ k8 i! P1 w第三节 时装流行的流速 /% 118
2 z7 m2 t3 k  o; }一、渐变 /% 1188 d( G* X* E  V. R/ J( T, [
二、突变 /% 120% D9 c, f) L( |. U! I7 q
三、跳跃之后趋缓 /% 1224 @" [  N! Z7 L" V0 U( G) @2 Z
四、变异之后反弹 /% 122, _+ `7 q" J2 n% z
五、流行周期 /% 123
9 Z2 f2 {# R# q7 Y" @第五章 服饰在社会中的商品化因素 125; d  N6 V: b/ C5 {
第一节 设计者追求市场效益 /% 126
9 r6 K; W. h, @0 ?" n9 |/ m第二节 生产者的赢利宗旨 /% 129# d7 x- e/ l3 h( ?: X6 e% d/ Z
一、原料价格 /% 130: L2 @0 M  o2 F! u- Q2 ]# K( r
二、实际工时合成 /% 130# ~8 }0 C/ [' `7 \
三、批量生产 /% 1314 h, Y; u% r7 q+ q6 F1 B- F4 X9 j
第三节 经销者的推销活动 /% 132
& |, L7 s/ C1 I- P一、图像广告 /% 133! Q# j- {. F" I& A% k8 g3 [' K. y
二、服装展示与表演 /% 135# C" z8 t: q' |2 y9 C& a$ v" {
第四节 研究者的导向策划 /% 136* W) q% _0 k1 P4 C# y) q
第六章 服饰对社会语言的影响 1390 i; ]5 j" G3 X" Y! Z# I  r
第七章 服饰社会性的现实观察与研究 1474

0 s7 D+ [$ O2 ~$ a第一节 对社会角色与服饰行业的再认识 /% 147- }4 V: c' M! E" z* q. r* i$ X
一、宋代服饰业 /% 147& c) U/ f7 ]7 R0 \" l
二、从《清明上河图》看阶层标志 /% 148
- j3 S, F% U) r7 q6 g0 y三、感受“红帮” /% 149, o; O  d8 D! Z' r" }; ]
四、酒店制服讨论有感 /% 150
4 Z4 {# M+ [4 D; M3 B5 d9 N' s( o五、服饰形象泛商海 /% 1520 _2 q% z( R2 g9 u2 Y9 k- _
六、“领”与职业 /% 153" K+ j1 Q# o7 q4 f
七、莘莘学子校园装 /% 154; V6 ?& m4 D6 {6 [* L
八、我看校园装 /% 155' g3 S5 N+ \. @5 J
九、城市亮点———警服 /% 157
/ p8 A3 }3 J% Y5 N! Z第二节 对时装流行的诸层面思考 /% 1583 M+ C9 h! s: c( y! _
一、时装的诱惑 /% 158
0 I* _2 P  W+ W, U% I( C二、要流行,要个性——谈服饰文化观念中的一种误解 /% 159
+ n/ C- [" S6 R: e. {三、多元时装 /% 161$ D4 g+ _7 g7 Z' C  K, \' R
四、无心插柳柳成荫———时装流行的偶发性 /% 162
) P. y% b- X6 N' ^  K0 i五、在乎山水之间 /% 163# E1 S. @; U. R0 n1 h% h+ ?2 F, @
六、包又大了 /% 164
6 M9 a8 g+ `# G7 n& z2 V: Z七、满目皆绶带 /% 165
! @$ H9 L9 [. m5 f5 E: r八、流行中的意志 /% 166
/ {: U2 [8 ~0 E3 K3 h# V九、时尚无时不有 /% 167- G. }( w& v5 B* v4 v' b
十、露风频起 /% 169
. L9 ^7 }* _: w& }9 Y; P+ Y' j十一、女装出现婴儿化 /% 170% Q6 j+ @/ ~- q# G- Q$ _, w
十二、男人眼中松糕鞋 /% 170
$ u+ ]& q4 q: Y$ d  g# l* q: N9 w第三节 对服饰社会性的专题探究 /% 171
+ U* a' h) o! F8 @. R一、时装表演冷与热 /% 171' ?3 _" @0 e/ Y/ o; L6 @9 G
二、穿名牌与晒衣、晾脚 /% 172
. y/ {& ^- E, O- {三、敢将十指夸针巧 /% 174
: i* A7 Q1 ?( G# k8 ^" ?四、回归牵动华服潮 /% 1755 q) ]- h9 f2 V! E( i: V% g
五、服饰的“神性” /% 1760 C8 P- w+ I! ?
六、着装T.P.O.% /% 1770 k$ E% p* Y0 J3 ]- c: a
七、以衣取名,妙不可言 /% 178; S; _9 J' n9 E' H( j
八、从文化衫到武化衫 /% 17953 D3 V- g  Y  J* z9 ^
九、也说牛仔装 /% 1816 ~! j# W0 `$ h% q* v) v8 ?
结语 1859 z  F6 I: l7 P# D& ~% P7 W4 B: F8 S
参考文献 189
# L/ w2 U  p' h  H" {( e0 d+ e: A8 O9 Z) z8 c+ d2 k0 l( P, W
" C2 b7 r5 L% D, a: K8 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7-5 09:40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