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综合] 减少纱线毛羽的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5 21: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合理选择原料
, k; V: s/ ]( W) n5 j5 x原料性能是纱线一切性能好坏的基础,对于纱线毛羽也不例外。研究表明,在纤维的诸多物理特性中,扭转刚度和挠曲刚度是与纱线毛羽相关最密切的物理特性。纤维的扭转刚度和挠曲刚度大,将纤维扭转和弯曲的难度大,纤维端伸出纱体的可能性就大,成纱毛羽就多。用其他特性相同或相近而扭转刚度和挠曲刚度大的纤维纺纱,伸出纱体的纤维端数量多,且伸出的长度较长。对于棉纤维,又因根部比梢端粗、刚度大,根端比梢端更易凸出纱体形成毛羽,棉纱的端毛羽多数是根端。有资料介绍,71%的伸出端是根端,且它们比梢端形成的毛羽约长17%;在较长的前向毛羽中,根端比梢端多6%。
( j0 X2 ~7 J) c, D# j% j  n纤维线密度对成纱毛羽的影响较为复杂。纤维粗,虽然在纺同一线密度纱线时,纱线截面内的纤维数减少可能会使成纱毛羽减少,但粗纤维刚度大又对成纱毛羽起相反的作用,而纤维的抗扭刚度和抗弯刚度均与纤维截面积按等面积折合成正圆形时的半径4次方成正比;对棉纤维来说,粗纤维一般较短,因而纱线单位长度内纤维数的减少并不与纤维线密度的提高相对应;再者,加捻时,纤维在纱线内外层转移的过程中,粗、短纤维因所受的张力和向心压力较小,与周围纤维的摩擦接触较少,易被细、长纤维挤向纱线表层而成为毛羽。4 H1 v; B5 B; v, W; X/ g/ L% u
纤维长度是影响成纱毛羽的另一重要因素。纤维平均长度长,不仅因纱线单位长度内纤维数减少而使毛羽数减少,而且因更易受加捻扭矩和纤维间摩擦力的作用而使可能伸出的头端的长度减短。相同线密度精梳纱毛羽量明显低于普梳纱毛羽量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此。9 y* c  n* @" r* h' Q
4 g. X: |1 y0 n& t4 }; c+ 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5 21: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5 r1 R4 v( L* B& ]4 M+ U' W0 J% h1 J5 {
二、提高纤维平行伸直度,改善半制品结构和光洁度
2 L* N! t/ G" ~' r  Q' B要减少细纱毛羽的产生,必须保持良好的粗纱结构,即粗纱中纤维的分离度和平行伸直度好、短纤维含量少、干扰纤维运动的结粒杂质少。同时,应尽量减少浮游在粗纱表面的乱纤维。
$ o8 R; f2 N. |0 z/ a; h对前纺各工序除要求半制品均匀、光洁、不发毛外,还要求成形良好、防止人为破坏纤维伸直度、选择有利于提高纤维伸直度的牵伸工艺和适当的温湿度条件。
' P$ M. B7 ]+ o2 a* Q' \! @梳棉机纤维弯钩增加,毛羽量也会成比例地增加,同时加强对短绒的排除也是减少毛羽发生率相当重要的手段。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5 21: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1 R; `, |# c5 X* H( \$ v# G. [三、防止纤维扩散
# y' V0 C" y2 y$ c. x# _适当选择各牵伸区的工艺参数,如罗拉隔距、牵伸倍数及捻系数等,对减少毛羽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细纱工序,罗拉隔距必须与纤维长度相适应,以加强对纤维运动的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浮游纤维量。细纱牵伸倍数,特别是后区牵伸倍数,必须与适当的粗纱捻系数相配合,既能防止纤维的扩散,又能加强对纤维运动的控制。在前区,应选用适当形式的集合器,以便在较大牵伸时控制纤维扩散,减少毛羽发生率。集合器开口小对减少成纱毛羽有利,但开口过小,集合器易翻身。
' Y1 h! a9 ?3 y. [6 V0 o! _
四、减少对纤维之间的摩擦. ?" O* o9 |( B  O, I/ p, U& S
在纺纱各工序中,纤维之间以及纤维与机件的反复摩擦对毛羽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如细纱加捻卷绕时,导纱钩、气圈控制环及隔纱板等均对毛羽的产生有较明显的影响。减少摩擦的措施除保持通道光洁外,还应尽量减小接触面。减小纺纱角是减小纱与导纱钩接触面的有效措施,纺纱角一般以15°~25°为宜。气圈控制环的使用,原则上对减少毛羽是有利的,因为它可以约束气圈不过大,但其作用大小则与其直径有关,具体关系如下图所示。由下图可知,气圈控制环的直径以偏大为宜。
气圈控制环直径和毛羽的关系.png
气圈控制环直径和毛羽的关系
  T, M& g$ P1 A1 `6 p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5 21: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0 [; W" A( C( t( I(五)合理设计细纱工艺及选择纺配件
0 d0 E9 f1 H' s5 j(1)毛羽的多少与长度随钢领板和导纱钩升降运动造成的气圈大小变化而呈周期性变化。气圈大时,撞击猛烈,影响毛羽更甚。
" E4 x  j& O1 f/ @: R( B! I& a# r较高的锭速使毛羽急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此时纱线与隔纱板撞击以及与导纱钩、钢丝圈摩擦的次数增加、程度加剧的结果。当然,锭速增高还导致气圈段纱线的离心力和受到的空气阻力增大,更易将表层的纤维甩出纱体成为毛羽,而在较高的锭速段(8500r/min以上),使用隔纱板时毛羽的增幅比不用隔纱板大得多。锭速以准指数方式影响毛羽。
$ |4 j: T+ O6 e/ L, W0 T/ {+ ?(2)钢丝圈对纱线的摩擦使成纱毛羽进一步增加。这主要是由隔纱板和钢丝圈对纱线摩擦引起的,它们的影响程度远大于导纱钩处,并随上述摩擦作用的周期性变化以及卷绕大小直径的变化而在一落纱的不同部位呈某种规律性变化。在新钢丝圈上车的走熟期成纱毛羽较多,以后逐渐减少;随着钢丝圈运行时间的延长,又渐进式增加;以后随钢领衰退、钢丝圈与钢领的摩擦因数降低,致使气圈膨大,纱线猛烈撞击隔纱板而导致毛羽急剧增加。使用适当偏重的钢丝圈,既可增大气圈段纱线的张力,有利于捻度的传递,使纺纱段捻度增加,又有助于约束气圈大小,减小气圈与隔纱板的撞击,还可降低钢丝圈的振动,从而降低成纱毛羽。
* D7 M: J4 @: w) R- e9 x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8-1 13:28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