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G* ?" l/ A9 O6 P
二、毛羽长度的分布
; Y# Z5 \9 q) B4 m, U4 d0 n由光电式毛羽仪测得的毛羽数(纱线单位长度内的毛羽根数)与毛羽长度呈准指数关系。各种纱线毛羽大部分是短毛羽,随着毛羽长度增长,数量急剧减少,长毛羽极少。; ?; O& p4 Z; o X4 f @2 M
用投影计数光电式毛羽测试仪测得的涤棉纱毛羽指数(纱线单位长度内单侧面上伸出长度在某设定长度及该长度以上的毛羽总根数)表明,极大值在0.2mm的设定长度处。在此长度以下,随着仪器设定长度的减小,毛羽指数出现下降的反常趋势。这就意味着能伸出纱体形成毛羽的纤维端似有一最小的“基础长度”(大致为0.2mm),而由于纱体表面高低不平的影响,使仪器对长度在0.2mm以下的毛羽也无法正确感知而测量计数。因此,以设定长度0.2mm测得的毛羽指数是仪器可能测得的最大的单侧毛羽总数。0.2mm长度可视为投影计数光电式毛羽测试仪的“基础测试长度”,此长度上的毛羽指数就是单侧毛羽总根数。, I9 M2 L5 V! K) i9 [5 H
不同长度毛羽占毛羽总数的比例随起始测试长度不同有很大差异。以13tex涤棉混纺纱的毛羽指数为例,见下表。
* s5 O6 f( a; T/ z- ~/ a4 L* G13tex涤棉混纺纱的毛羽指数 测试设定长度(mm) | 0.25 | 0.5 | 0.75 | 1 | 2 | 3 | 4 | 毛羽指数(根/m) | 411.3 | 188.9 | 93.1 | 51.6 | 7.6 | 1.3 | 0.4 |
4 R- _2 @1 k; |* b0 w
按毛羽指数的含义,表中每档数据为该长度及大于该长度的毛羽总数,各档数据减去后一档数据即得各长度段毛羽数。起始测试长度从0.25mm提高为0.5mm时,由于摈弃了大量短毛羽,使1mm以下的毛羽在毛羽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从81.5%降为72.7%,而1mm以上各档毛羽的比例则上升。因此,在分析毛羽的长度分布时,为使结果比较接近实际,应尽量计入大量短毛羽,办法是降低起始测试长度至前述“基础测试长度”。
! L; C$ i! Y1 Z4 } K7 x- g7 w/ n3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