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色纺纱生产与质量控制,方斌、邹专勇。“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部委级规划教材,ISBN9787518029761.2016年,10月。1 X& V% x# p u5 O$ a5 m
内容提要/ W4 k, [6 z$ S) d
本书阐述了色纺纱的发展概况及其相对于本色纱生产的不同之处和特点;以一线生产实践为基础,重点介绍色纺纱的打样调色、配棉管理、运转生产流程及质量控制、设备选型及管理等相关知识,列举和分析了色纺纱生产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并简单介绍了一些新型的色纺纱纺纱原理和一些新型色纺纱设备。书中内容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书中数据均来自生产实例的经验积累,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r) U& p0 z- L T0 s+ ~9 G0 G本书可作为纺织工程专业相关方向的教材,也可供纺织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参考。
: J9 Q7 b9 y+ m' n* s: z; ~% z+ ~/ ^, q9 Y5 V9 `& y; `% F3 t
购买链接:
1 X% j# F3 _+ k) A4 p% N京东:http://search.jd.com/Search?keyword=%E8%89%B2%E7%BA%BA%E7%BA%B1%E7%94%9F%E4%BA%A7%E4%B8%8E%E8%B4%A8%E9%87%8F%E6%8E%A7%E5%88%B6&enc=utf-8&wq=%E8%89%B2%E7%BA%BA%E7%BA%B1%E7%94%9F%E4%BA%A7%E4%B8%8E%E8%B4%A8%E9%87%8F%E6%8E%A7%E5%88%B6&pvid=b0fc77963b6240e297af15a851195189
" l$ _ S- l2 K1 J. @
, L+ r% V P$ Q0 q亚马逊:https://www.amazon.cn/%E5%9B%BE%E4%B9%A6/dp/B01N0AAST7/ref=sr_1_1?s=books&ie=UTF8&qid=1500042132&sr=1-1&keywords=%E8%89%B2%E7%BA%BA%E7%BA%B1%E7%94%9F%E4%BA%A7%E4%B8%8E%E8%B4%A8%E9%87%8F%E6%8E%A7%E5%88%B6
1 z/ o+ o) M8 z/ X' i7 A目录
0 L% ]6 |+ C+ D& s- H2 ^2 p. ^第一章 概述(1)
6 x! A* Q5 ^& ^, m/ P: b 第一节 色纺纱及其色纺产业(1)
) ?& E; d U- @4 m 一、色纺纱定义(1)
- T. Z) ]* P6 R5 G3 {) d 二、色纺产业发展及其规模(2)
8 \2 m9 ^( D B 第二节 色纺纱的分类、特点及应用(3)
3 e* w0 H2 R7 i6 d1 K) y 一、色纺纱的分类(3) & `2 v2 n- q2 x) A! \
二、色纺纱的生产特点(5) o0 T) }( I4 s6 V
三、色纺纱的应用(6)
: K9 g! [* u& z8 D/ n第二章 色纺纱原料及打样调色(8) / P5 D( k9 b5 r, l: n4 s, e
第一节 色纺纱原料要求及检验(8) ) m% w9 O2 s* F/ b, q: @! b/ ?7 Q
一、色纺纱原料(8) % |/ P- }7 n) v% P0 ?# \( l) A
二、色纺原料的检验(12) 4 O% e1 h3 f" E" j8 H3 l7 @
三、色纺纱原料成本控制(14)
( [: F* K! G5 Q 第二节 色纺纱调色原理(15)
5 I4 S! A4 _7 E 一、色纺纱调色目的(15) + j1 j5 r; J3 c# O7 c- Y6 T/ R
二、调色原理(15) 1 R4 d: i. Q) B2 q
第三节 色纺纱打样的目的和对色流程(16)
. Z$ l5 H- h+ J/ W# W+ h 一、色纺纱打样对色的目的(16) + u+ D2 \4 ?! T0 R
二、色纺纱打样的对色流程(16) # p L+ ]" U' Q+ ^
三、色纺纱的成本核算与生产(18) * }, G G( R6 |5 F' t
四、色纺纱打样的方法与技巧(19)
" w* G R! [" a1 x5 G8 a 五、色纺纱外观检验标准(19) , B$ g- p j1 b, F
第三章 色纺纱的原料及配棉管理(20) + N8 t0 _6 f1 L7 x# e) P" u3 a
第一节 色纺纱的配棉(20)
; F) w2 l. @3 K' |9 z8 j 一、色纺纱的原料选配(20)
$ P; g+ ^* O) d 二、色纺纱配棉的基本方法(21)
! {. |6 l4 k5 I/ w# `& Q& o4 v, p& h) f 三、色纺纱配棉的技巧(22)
1 C+ A- ? `6 w 第二节 色纺纱的回花管理(24)
7 u, U. A2 F/ m7 `) e w. Y t; I 一、色纺纱回花管理的目的和内容(24)
8 \/ m7 q9 [0 T! b `# A 二、色纺纱回花管理的方法(25) , ]- F# F5 {, w7 ^6 y# J( e
三、减少回花的措施(25)
& W) x+ {/ o3 \7 {3 k 四、纺纱过程注意事项(26) 0 F0 ?; v$ Q; N% ]3 J* W
第三节 色纺纱的落棉管理(27) + }$ \3 X% S' s3 d
一、色纺纱落棉管理的目的(27) ( Q {, E+ a3 _7 \5 g
二、色纺纱落棉管理的方法(27)
4 N+ Y5 J6 k- R2 O! W2 p- b4 ^4 x第四章 色纺纱的车间生产流程及质量控制(29)
]) j+ J+ D+ i7 ?; P; u 第一节 色纺纱运转生产管理(29)
# b `% w( i3 d) J. N" S8 j 一、清棉生产过程管理(29)
% e$ r! F- V+ G( a 二、梳棉生产过程管理(31) ; o" b- ~. T2 r6 i# b4 e1 O/ G* Q
三、精并粗生产过程管理(36) . }7 r3 ?" q7 U2 W) @
四、细纱生产过程管理(38) + ]7 T Z; k- h3 k: y ]) F4 w% r
五、络筒及成品包装生产过程管理(40)
; r" r' @# B+ ]( ~- i# j 第二节 运转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41)
2 q# m2 j0 N. D) l% q 一、防飞花质量控制(41)
6 [% H6 h6 u5 M* J 二、防色差起横质量控制(42) * G# I. J. j, ^$ B! P
三、订单数量管理(43)
* h$ S8 n4 M4 t& z 四、细纱生产效率和回花回丝管理(45)
/ c' i; M. M1 ]8 K5 E 五、其他相关要求(45) 3 V( k8 B+ R# H/ H
第三节 运转生产调度流程(46) ) f2 k1 H% L' H, \$ y, W0 A
一、生产调度的目的及内容(46) , k1 i0 Q% G( \. l' }
二、车间各容器具颜色、管色的调度(47)
2 W& Q; T4 Y1 m# ~6 _1 ]1 I/ Y. Y 三、生产进度的跟踪(47) * T. R6 f! R5 L7 z5 h' n
第五章 色纺纱工艺管理及质量控制(50) , ~+ y$ z5 a) I2 K5 r7 L4 G
第一节 色纺纱的混棉管理(50) 5 Y' d) z3 A* Q+ k
一、混棉的目的(50)
$ T3 K) w0 I* N+ o2 ^1 B 二、混棉工序的流程(51)
$ T. X; Y2 W: c. \1 c 三、混棉工序的质量控制(52) ; a2 n2 ]6 W. d& {1 k: }$ @* B# y
第二节 色纺纱生产工艺流程(53)
3 `! Q% w1 i0 ]- ~; F" I& r 一、简单的工艺设计思路(53)
( a6 L$ ^* s) E) z4 P" u* z# f 二、各工序色纺纱工艺的特点(54)
- |7 B/ R/ {) f2 h5 p1 B3 l( C7 R 三、工艺上车检查及工艺试验(60)
4 L; L# c" S; J: u" @4 N/ v$ [ 第三节 色纺纱的质量标准(60) / n6 m1 H5 z1 x6 u p
一、色纺纱半制品的质量标准(60)
7 ^8 M y" `, r 二、色纺纱成纱的内控指标(61) ) q7 p* W$ i! i% U8 {1 ?
三、色纺纱行业标准的解读(62)
R. x, d0 a* a- B; b5 a6 _ 四、条干均匀度的提高(67)
; i0 m6 ?% Q3 ^% W( T3 ^% Z 第四节 色纺纱的品质检验流程(68) , z3 T6 f7 Y' A6 f2 E! [' L8 V! E
一、色纺纱检验人员的工作内容和检验项目(68) 8 O, ]" Z, E. j
二、色纺纱出库检验流程和目的(70) + d" I! H( K: Q' N, a
第五节 色纺纱生产过程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措施(71)
* l9 D1 Z% X& U/ e* p% S 一、不同纱线的质量要求(71)
6 G3 x; L* B7 C) M1 d. Y" G* N0 k/ K: ]1 _ 二、色纺纱的色偏及预防措施(71)
8 f: } O. Z4 Y5 I. s 三、色纺纱的点结控制(73) 5 n$ C. B% g* C8 S
四、常见质量事故或者投诉实例与分析(74)
" K8 R# o$ k4 h8 o; u第六章 色纺加工相关设备要求(77)
" O+ L4 S8 M8 B5 B- r- r# [ 第一节 散纤维染色设备及工艺要求(77)
$ L9 D3 o" i# o$ T5 O 一、散纤维染色设备(77)
5 D1 Y" m+ T" d& }/ G 二、棉纤维染色工艺要求(79)
1 j( n/ `8 x! `2 r 第二节 混色设备的要求(82)
7 U- K, {6 m# r1 Q. C) O 一、色纺纱的混色思路(82)
, y+ e) Q0 @, N. b/ S1 U 二、色纺纱的混色要求(83)
9 F; h' n: U" D( K) } 三、常见混棉方法(83)
0 V( S/ u$ w% g4 [$ y) t6 d- z# \ 四、各种混棉方法和特点(84) / ]7 Z2 ]7 n/ f3 D( H
五、拌混技术要点(84) ! l; Q( v$ e7 T j( O2 \. o' X
第三节 色纺车间的设备选型(85)
% ^: m# f* Y5 \ 一、设备的配置(85)
5 u; `7 `; A& y5 m' }! w" O0 D 二、设备的工艺流程(86) ) @5 m. W' Z0 e L: k
三、色纺设备简单介绍(87) + {! b5 O/ O* l; ^
第四节 色纺车间的设备维护和保养要求(100)
4 }7 b2 m# z. {/ e- f0 _! n 一、周期计划维修特点(100)
$ u; u0 s/ L6 Q5 c5 |2 G& { 二、状态维修的特点(101) 3 t* t0 g$ R) _4 L+ V
三、色纺设备管理要求(101) 3 ^1 Z! n" Z4 r+ ~9 d# `& S& d
第七章 新型色纺纱技术及产品开发(103)
. Z7 N3 B7 ]8 M$ d- z T6 C7 ~ 第一节 新型色纺纱品种特点(103) * o( J0 f- \/ |, e3 n+ X
一、具备某种特殊功能要求(103) " g- w% w& A: W
二、具备新型外观纱线结构(103)
$ M+ t( i" g- M 三、具备较高的纱线加工效率(103) & _0 p4 |1 `4 f; N) E5 m- a
第二节 环锭纺差别化结构色纺纱产品开发(104)
8 h8 o$ R- \& y5 N8 i 一、梳棉工艺改造与差别化结构色纺产品开发(104) % R) c0 I. n" F# f, _
二、基于并条工艺的差别化结构色纺产品开发(105)
9 M! j' ~# H1 ? s4 K% C1 B 三、基于粗纱工艺的差别化结构色纺产品开发(106) + J& U& }; Y6 q% C' O2 K* v
四、基于细纱工艺的差别化结构色纺产品开发(107)
; C) P+ `* e! P2 H3 ^, I 第三节 功能性色纺纱产品开发(108) * \- U8 y5 a% a7 x
一、麻类混纺色纺纱的开发(108) 4 D D5 R# a. K8 g2 t
二、其他功能性色纺纱的开发(110) . I2 w# j3 d: p3 [$ P' R/ y5 q
第四节 转杯纺色纺纱产品开发(110) 4 E5 ?! a1 P0 g2 |
一、转杯纺纱色纺纱开发特点与优势(110) 1 s) Q( y1 o; w+ `- T' ?
二、转杯纺纱生产色纺纱的质量特点(111) 9 r2 Y$ s' U: k9 T2 p
第五节 喷气涡流纺色纺纱产品开发(112)
4 S" _6 z1 U) J- n4 E8 B+ ^, z 一、喷气涡流纺色纺纱特点与优势(112)
5 ?6 ]+ G, K8 [8 \- H" a6 b P3 } 二、喷气涡流纺色纺纱工艺控制要求(113) ) s) E6 u, t% P7 O" F: {
三、喷气涡流纺色纺纱质量控制(115) 6 R L' d3 [% B0 P
第六节 其他新型纺纱工艺色纺纱技术(116) / ~: ~( U, k7 T
一、紧密纺色纺纱(116) : O; t: o3 z ]$ g
二、赛络纺色纺纱(116) , {" ]+ g3 c& X3 ^$ ]
三、喷气纺色纺纱(116) + G+ c( m) N+ e$ Q& @) o, {
四、半精纺色纺纱(116) 9 B0 q' D1 c* \
第八章 色纺纱产品开发趋势及技术需求展望(118) 1 ^4 T7 I2 t$ @3 n8 z8 b, H. Z
第一节 色纺纱产品开发趋势(118) / h [" n! O* v" V( @% G
一、多元组分色纺纱开发(118) ! P& {# [; L0 S0 o# `" @
二、功能化色纺纱开发(119)
/ o+ o" B0 F, Z 三、差别化结构色纺纱的开发(119) % J4 Q5 C* U8 K$ ]
第二节 色纺产业面临的问题(120)
" y3 k" p: }* H 一、缺乏对色纺过程进行有效监控与管理(120)
" k# z/ Q' R. k, O/ [+ d 二、技术投入不足、设计水平低下(120) 3 k* B4 @& g8 M" g; w+ q
三、色纺新产品标准制定滞后(120)
. e2 }7 K( D' d' d- H 四、缺乏色纺纱及其终端产品品牌优势(120) 0 i8 W$ o1 F; n) j
第三节 色纺纱技术发展需求(121) 7 J$ a O, I' X' n5 i$ n& c
一、新型纺纱技术的应用需求(121)
2 J6 n: }1 h& d1 h" w! q6 Y" n) C 二、色纺专用机械的开发需求(121) % v8 w8 a% P T3 ?# u
三、色纺专用机械的开发需求(122)
' F+ n M5 @" ]6 y: V参考文献(123)6 O8 t( S& D2 \ z
* e. u/ q4 E7 f
) u: X* s0 _( ~9 v7 z0 k. P6 J6 C8 f# x
, I8 q( o) F% D. z0 C+ d. {8 @ v+ }
^* i+ P0 e2 l9 Z! i5 W, N* x本书书中广告$ w" J3 \: Q' ]) n, j)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