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历史] 秦俑服饰研究,王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9 22: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标题:走进秦俑服饰研究。作者王煊系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馆员 原文刊于:《中国文化报》2017年5月1日第8版
$ g' E2 U! ~' F$ f" l6 |+ W9 o4 q- w% i
1974年,陕西秦始皇帝陵陵园东侧兵马俑坑看似偶然的发现,揭开了秦俑发掘与研究的序幕。40多年来,出土的上千件秦俑蕴含着丰富的秦俑服饰文化。秦俑服饰研究从初时的风发泉涌,至今仍方兴未艾,加之秦陵地区尚有未知的发现,秦俑服饰的全貌也有待呈现,可以说,秦俑服饰的原始察终,通过睹微知著的科学研究探求其来有自的历史根脉,是秦俑学和秦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及其发展的内在需求。
! m  N. x! D2 D1 m, @$ Z       秦俑服饰是秦俑与服饰交集的复杂体系,是陶、金属等材料通过一定的制作工艺,模拟服饰实物,在一定的生产组织下形成的,作为丧葬器物的产品。秦俑服饰研究狭义上是指基于图像类资料对秦代服饰实物的研究,广义上应包括秦代(秦国)服饰和秦俑本体研究,阐明其从微观到宏观的普遍联系。5 @' R& f! C% y
      秦俑本身并未对服饰进行精细解构,服饰实物还涉及多种材质和工艺门类。依凭更趋精细、准确的秦俑资料,我们尝试进一步探索、研究和复原当时服饰之实物,服饰工艺的可操作性当可与秦俑服饰存在的合理性和现实性互为论证和完善。& S  T) z2 N7 b1 W: n. 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9 22:26:53 | 显示全部楼层

4 @' [$ T* s; e  ]8 Z重建秦甲乐趣无穷
, V8 }0 r5 C0 M- r8 Z% F+ f
7 e' e6 o' n: {! }9 {$ o
  在形式多样的秦俑及其服饰类型中,武士俑是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对秦代(秦国)服饰复原与研究的初步尝试即是探索重建秦甲。秦甲实物资料匮乏,两千年前秦国精甲锐士的金革介胄化为今日兵马俑之沉默不语。“秦甲重建”的个案研究,不仅是为了探索一件或一个特定类型秦代(秦国)甲衣的问题,还希望能够举一反三;更旨在进一步突破传统思路,拓宽秦俑服饰研究的模式和范畴,以古代服饰和考古历史研究互为视角、辩证审视秦俑服饰。! R! s& a4 I5 c% i* r8 U+ L2 ^
* V4 _. |# t3 L- o/ w
  重建秦甲能得以实施是基于诸位先生在各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的累累硕果。如:袁仲一、王学理等对秦陵秦俑学的研究,聂新民、张卫星等对甲衣的细致分析和秦甲胄研究个案的总结,白荣金、杨泓对中国古代甲胄复原与研究整体状况的权威把握,王亚蓉、王继胜对中国古代纺织品全面精深的研究和工艺实践经验,还有许多一线工作人员日往月来对资料细致的累积等。
- S- V& W: X* Y" `0 p# c; i0 o  W% \
  {5 C" h$ M* h   秦甲重建的过程是依据与某类型甲衣功能需求相应的甲衣形制及其各组成单位——包括甲片、联结物等的设计,将甲衣材料加工成各组成单元的实体,然后通过合理的编连、组合工艺完成札甲、甲衣的制作。从资料准备、设计理论、样本分析、复原实践等方面,要在形、数、量、材、技术等工艺要素上全面保证一件秦甲制作流程的完整顺畅。
/ b4 x; D0 M8 D) \# T' m
3 V& h4 H; c4 ]   高级军吏俑甲衣较普通武士俑涵盖更丰富的服饰内涵,表现的材质、色彩、图案纹样、甲衣结构、形制、穿着者身份、职事等属性特征都极具典型性,因此成为秦甲重建首选的一类样本。! |1 ]3 |7 R: _! \& ^# E
' Q/ Q5 O7 p2 w4 y' ~# J& I
  复原这类型甲衣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对秦俑甲带现象和甲衣编连问题的认识,还有工艺实验。如:各种陶塑彩绘的甲带虽小,却包含大小规格、色彩、形状、方向、制作工具等信息。毫不夸张,用考古学的方法对甲带本体进行细致研究可以说是一切甲衣重建工作的基础。编连问题即编连的对象、材料、方式、目的等,是一件甲衣得以成型、发挥防护和身份象征功能的必经步骤。工艺实验涉及皮甲原料、编连材料的选择、制备和加工,及编连方法选择等,这些都远远超出了考古学方法的范畴。" \/ V7 z2 i+ S, G& ^5 }7 j
/ h" u% ?  _- D% i+ H  Q! I% t  C4 S
  由于秦甲材质还未有定论,其材质问题还需探讨,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甲衣装备多为皮革质地,远较铁甲应用广泛,探索“为甲之革”的内涵和工艺更具有普遍意义,可以触类旁通,因此我们选择皮质材料复原甲衣。但这里所指的“革”是原料皮在鞣制成熟之前某个状态和阶段的特定概念,与今天皮革或制革工业中的熟皮革概念不同。
1 t6 K$ ^' O& I9 `' j0 Z
! d& O3 P- k6 h! J6 @   此外,休息闲暇,我们还用生疏的工艺尝试制作一些小工艺品,这些小物件虽未精致到美轮美奂,却显得朴拙而大气,散发出独特的美,令人突然体味到,文物研究除了学术上的价值外,其中传承千年的匠心独运,在当代社会依然焕发着永恒的魅力。( ]( S! f+ O6 Y: N
! \- h" O3 X' a
  回顾我们这一阶段秦甲重建的探索过程,深深体会到古代工艺的技术与思想。当然,下一阶段的秦甲重建研究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皮甲原料性能检测、工艺过程的合理化完善、中西方铠甲的比较研究等。秦俑服饰研究仍路途漫漫,但定会其乐无穷。. w, y0 {* Y5 M5 p* ]8 U1 _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9 22: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3 `! C0 O/ |$ s. r0 J/ ^, r% t7 @
大众眼中的秦俑服饰研究
4 V7 o' t. `7 W0 C/ U! ^8 b
7 y) U. u; V$ L& f
  学术之于社会的意义和价值何在,无论何时都是一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秦俑服饰的历史重要性虽早已确立,但那“与子同袍”的历史丰富性仍待发掘;相较学界持续深入的研究态势,秦俑服饰或秦代服饰在大众印象中却可能是模糊,甚至缺失的。
# \2 Q& F. `4 N  ?2 m7 A, f7 u/ V9 V& t( D" z
  我曾经就对秦俑服饰的印象在朋友圈发出过征询。有的朋友问,兵马俑的服装是什么材质、怎样加工的;能抵挡兵器,衣服有多重。有的朋友说,秦俑服装古朴、坚硬、饱经风霜,很想了解其穿着礼仪。还有人建议,希望能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如3D彩绘等,复原部分特色秦俑服饰。4 S  M. ^  P' ?+ t! w
' J7 l4 @- v/ b& s$ ?
  从调查结果来说,观众对秦俑服饰文化的认知需求在博物馆近两个小时的参观中可能只能得到较少的满足。但其实,大众对秦俑服饰深入了解的需求与专业研究目的有广泛的一致性。他们对服饰工艺、服饰制度、服叙制度(服饰和穿着对象的对应关系)、服饰礼仪方面的“疑问”,可能也正是考古历史文化研究和博物馆展示中内容和方式的短板,以及面临的问题。
3 g- c. Y+ G+ Z6 K1 h3 Y7 F
2 k& s- c/ ^& K9 y; G3 J% S9 y5 k   此外,从更深刻的人类物质文化和文明发展层面来讲,正如自然科学领域里对宇宙和地球未来的不懈探问,可能即掩藏和蕴含在宇宙起源里一样,放眼探求未来人类文明之路,一个重要的途径应是通过历史的回溯。
& c9 E. i! y2 C  I5 q( ?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10-29 05:44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