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跟鞋已经成为女性出门必备的东西了,尤其是那些对身高不太满意的女性来说。高跟鞋现在似乎已经成为了女性的专属,一双漂亮的高跟鞋能给时尚女性增色不少。
但是你知道高跟鞋最开始是专门给男人穿的吗?
高跟鞋最初发明于15世纪的波斯。当时战争需求,为方便骑兵在马背上站起来射箭做各种动作,骑兵的战靴设计出了高跟,可以扣住马蹬。
所以,很多人疑惑的,提出高跟鞋为啥这么反人类,穿起来不好走路的问题,答案就在于此。这个装备,一开始就不是常规鞋子,而是一个军事装备。它本来就是不是走路设计的,而是骑马时扣住马镫用的。
有人可能又要问了,骑马时穿高跟鞋没问题,那他们不要下地走路吗?答案是,确实不方便走路,但这并不重要。因为这里又涉及另一个问题,那就是骑士贵族这个概念。从波斯向欧洲传过去的高跟鞋,与古典骑士相结合了。欧洲骑士是专门打仗的,也不用种地,因为他们是贵族啊。
军事色彩褪去后,高跟鞋作为曾经的骑士贵族装备,被贵族们延续下来,并被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发扬光大,一方面是能增高,增加君主的魁梧性[路易十四只有5英尺4英寸高(1.62米),因此高跟鞋让他得以“高人一等”]。当时人们认为高跟鞋也能体现男人阳刚气概。另一方面人们认为,穿高跟鞋,代表是贵族,平时不用下地干活,出门也有马车接送。鞋跟越高,越代表高贵,因为越代表不用干活走路。不是贵族爱好这么特别,爱穿不好走路的鞋子而是因为这种鞋子不好走路,平民穿起来有门槛,所以穿着才显贵族范。
为了让自己的鞋子更加特别,17世纪70年代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还宣布,只有王室成员才能穿红色鞋跟的鞋子。
17世纪30年代左右,欧洲妇女为了赶上当时阳刚风这一时髦,开始穿高跟鞋。其目的只是为了看起来更中性。
在17世纪末之前高跟鞋不分男女,但是在此之后男人的鞋跟开始变得又矮又粗,女人的鞋跟则变得又高又细。
这里插一个典故:而和红鞋跟对应的,则是无套裤汉阵营。他们是小手工业者、小店主、小商人,代表了新兴的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他们的穿着风格就朴素很多了,衬衫长裤,非常接近今天大众印象里的工人阶级穿着。一开始,“无套裤汉”只是贵族对平民阶层从穿着角度进行的讥称,称平民们为“无套裤汉”,但后来,伴随着两大阶层日益对立,这个源自服饰的词汇逐渐被赋予了政治与社会层面的含义,这个词也被广泛用于称呼当时的革命者。直到今天,法国大革命的纪念日,都叫做无套裤汉日。
在大约18世纪初的时候,启蒙运动引导人们更多关注鞋子的实用性,而不是男人的时尚。高跟鞋已经被认为是愚蠢的东西了——男人们已经不再穿高跟鞋了。
很多人好奇,为啥高跟鞋从原本的男性穿着变成女性穿着,而男性自己不穿了。答案是,男性穿啊,路易十六就穿,但这不是上了断头台吗,其他的红鞋跟们,躲得过国王这波,也躲不过罗伯斯庇尔、吉伦特等各路派别一轮又一轮的清洗。大浪淘沙后,留在历史舞台上的,是长裤汉们。而女性似乎问题不大,当时似乎不太清算贵族小姐。
也正是因为这些历史因素,平民化社会发展后,高跟鞋作为曾经的贵族化象征,经过时尚行业改造,反而扩散开来,成为了当时欧洲都市女性的喜爱用品,继而延续到现在。 (图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