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族马尾绣,是水族独有的以马尾作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与方法。0 O, I8 d Z! {/ q3 `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水族马尾绣这种水族独有的民间传统工艺,分布在三都境内三洞、中和、廷牌、塘州、水龙等乡镇的水族村寨,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一种现存最古老而又最具有生命力的原始艺术,被称为刺绣的“活化石”。马尾秀流传于水族地区的这一民间艺术,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其艺术造型丰富多彩,充分体现了水族人民对生活的感受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4 F9 T6 B2 g$ `- ?+ x
1.制作工艺
1 ?2 |9 t) {: y" K取马尾3--4根作芯,用手工将白色丝线紧密地缠绕在马尾上,以此作为预制绣花线,然后按照传统刺绣纹样或剪纸纹样,将这种预制绣花线盘绣在花纹的轮廓上,再用7彩丝线编制成的扁形彩线,添绣在盘绣花纹的轮廓中间部位,其余部分按通常的平绣、挑花、乱针、跳针等刺绣工艺进行。一件绣品一般需要经过52道工序。采用这种工艺制作的绣品具有浅浮雕感,造型抽象而夸张。- s+ H* J" Z7 |
马尾绣工艺十分复杂,虽历经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但其造型理念和程式化符号基本不变。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风、图腾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贵艺术资料。
- J$ c5 l$ A! o# ?水族刺绣技法的种类很多,有平绣、马尾绣、空心绣、挑绣、结线绣及螺形绣等。+ J9 V; m& l! e& R2 u0 x
2.水族马尾绣的主要产品形式* d* R& [; `" U3 x
水族马尾绣的主要产品形式有背小孩的背带(水语称为“歹结”)及翘尖绣花鞋(水语称为“者结”)、女性的围腰和胸牌、童帽、荷包、刀鞘护套等。水族马尾绣工艺的杰作制品是马尾绣背带,上半部为主体部位,由二十多块大小不同的马尾绣片组成,以丝线在彩色锻料底子上平绣出有严格数序规律的几何图案。下半部与主体部位相呼应,也绣有精美的马尾绣图案。制作一件背带,一般要花一年左右的时间。四川成都织绣和其他民族的刺绣技艺也用马尾为原材料,但只有水族才如此集中地将之用于背带等绣品。/ e. L# U' t8 H( k. r
马尾绣精湛的工艺传承出现严重断层,现代马尾绣的工艺制品质量下降,人们已很少愿意使用。2006年6月,马尾绣入选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这一古老的原始艺术的保护带来了更好的机遇,这对抢救、保护、传承马尾绣技法、保护文化的延续性、提供文化研究的材料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研究水族民俗、民风、图腾崇拜及民族文化的提供了珍贵艺术资料和保护途径。2 J5 [5 m1 V; Y2 n0 g& x&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