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特色纺织品] 纺织类国家级非遗:土族盘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16 09: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土族盘绣& i( O6 s& z; A* c. B
: C- Y# r( [  P: K" D9 I) ~( B% {
项目序号:323
, L6 X8 G1 M- G2 T# q0 i; H4 l, M项目编号:Ⅶ-24
' ^0 e" `4 I" e; m- ~* X- E公布时间:2006(第一批)5 n& s* K) a& ]
类别:传统美术9 J7 m# u, M& q
类型:新增项目; P) ]1 c( g4 t+ Q$ e7 \; k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y9 e; Z/ Q5 c! k0 w  B
保护单位:互助土族自治县文化馆8 J! A2 |+ F$ M7 N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G# t* o1 h: U& U5 `' B# ~) Z9 t  T
1 N1 V$ T! U( b4 j9 w( V: T4 q# J
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这里地处祁连山东南麓,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错衔接地带。土族独具特色的刺绣艺术盘绣就产生在这一地区。
; @0 y7 u$ u& b, r9 a8 G% X( w1 W0 P7 ]0 t2 O$ e3 N, ?
土族盘绣艺术主要流传在青海互助县东沟、东山、五十、松多、丹麻等乡镇。在青海省都兰县发掘的土族先祖吐谷浑墓葬中,就出土有类似盘绣的绣品,由此可知,4世纪左右盘绣工艺已经出现。盘绣用料考究,加工精细,以黑色纯棉布做底料,再选面料贴上。盘绣是丝线绣,有红、黄、绿、蓝、桂红、紫、白等七色绣线,绣时一般七色俱全,配色协调,鲜艳夺目。盘绣的针法十分独特,操针时同时配两根色彩相同的线,一作盘线,一作缝线。盘绣不用棚架,直接用双手操作,绣者左手拿布料,右手拿针,作盘线的那根线挂在右胸,作缝线的那根线穿在针眼上。上针盘,下针缝,一针二线,虽费工费料,但成品厚实华丽,经久耐用。盘绣的图案构思巧妙,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包括法轮(土语称为“扩日洛”)、太极图、五瓣梅、神仙魁子、云纹、菱形、雀儿头、富贵不断头、人物、佛像等几十种样式。一千多年来,盘绣以母女相传为主,亦在姊妹、妯娌、婆媳间传承。现代主要传承人有麻宝青、牛玛索等。$ f; `6 d* E# }* D! G; w
8 r; n! k! L$ _& Y1 F' O1 j& ^
有着千年历史的土族盘绣一直传承至今,其文化与艺术的价值不可低估。土族盘绣色彩缤纷,图案逼真,在形、色、质、意等方面体现出本民族的审美态度和价值判断,为民族学、美学等的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材料。+ P. }: _- }2 h8 m* Q) Y3 A! D

3 M7 N& ?) G& E# x! c) M! u1949年以后,特别是近二十几年来,虽然各级政府部门和有关人员对土族盘绣做了一些发掘、抢救、保护工作,但这一古老的民族技艺至今仍面临着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目前老一辈的盘绣能手大多年事已高,还有不少人已经谢世,一些绝技得不到传承就已悄然消亡,而年轻妇女多热衷于较简单的刺绣技术,如剁绣、机扎等,这些状况造成盘绣艺术后继乏人,濒临灭绝,急需调动各方面力量加以抢救、保护。+ \$ |' g/ a& n1 L6 J
  |& f0 R4 J  z
相关传承人
8 G+ w) o3 B! r$ k5 Z. c4 L; K1 r/ j  ~8 q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6 `" q0 Y$ k3 w% J( x, l# }01-0084        李发秀        女        1959.11        土族        传统美术        Ⅶ-24        土族盘绣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 x2 X# y; R- S) A8 v( f' I
$ Y; M4 o, y( }' g3 w(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8-2 00:53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