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这种意匠纸上描绘的垫纱运动图(即图解记录)与双针床组织的实际状态有较大差异,其主要原因如下。
c" q* D6 t4 }, i( p(1)在此种双针床意匠纸中,代表前、后针床针头的各横行黑点都是上方代表针钩侧,下方代表针背侧。也就是说,前针床的针钩对着后针床的针背。但在实际的双针床机上,前针床的针钩向外,其针背对着后针床织针的针背。
# r- ?' @* U- H) t8 A; l" ?0 M(2)在双针床机的一个编织循环中,前后针床虽非同时进行编织,但前后针床所编织的线圈横列是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的。但在意匠纸中,同一编织循环前后针床的垫纱运动是分上下两排画的。, K: w- }. l( u' T1 t% n
因此,在分析这种垫纱运动图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些差异。否则,难以用这些垫纱运动图来想象和分析双针床经编组织的结构和特点。9 c! S: N2 H0 C+ I2 j/ `* Z7 c
图中的三个垫纱运动图如果按单针床组织的概念,可以看作是编链组织、经平组织和经绒组织,图(1)织出的是一条条编链柱,而图(2)、(3)可构成相互联贯的简单织物。但在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上,前针床织针编织的圈干仅与前针床编织的下一横列的圈干相串套;后针床线圈串套的情况也一样。因此,若仅观察前针床编织的一面,则由圈干组合的组织就如垫纱运动图左旁的虚线所示那样。而仅观察后针床编织的一面时,由圈干组合的组织就如右旁虚线所示那样。7 E8 e* K. |, e$ K$ R
' x, T& G! h4 e# z 双针床经编组织垫纱运动图和运动轨迹俯视图6 I O% N( j, t- l; ?9 ^
为了进一步明确这些组织的结构,在每个垫纱运动图的右边,描绘了梳栉导纱点的运动轨迹俯视图。从各导纱点轨迹图中可看到:这三种垫纱运动各导纱针始终将每根纱线垫在前、后针床的相同织针上,各纱线之间没有相互联结串套关系。所以织出的都是一条条各不相联的双面编链结构。这三种垫纱运动图在双针床中基本上是属于同一种组织。它们之间的唯一差异是:共同编织编链柱的前后两根织针是前后对齐的,还是左右错开一或两个针距,即它们的延展
: D4 [: F2 D& J9 I0 F$ {
& _' M3 ~, A: o7 t- `1 x. N6 p线是短还是长。应该了解,双针床经编组织的延展线并不像单针床组织那样,与圈干在同一平面内,而是与前后针床上的圈干平面呈近似90°的夹角,是三维的立体结构。! H4 M8 B* V. j3 [" C S: p9 U
- V, h& k: {5 O+ W/ z.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