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编织袜跟袜头时使部分针退出工作的方法
' s& u7 C! `# O0 c% [' l$ ~该方法分为利用袜跟三角和埋藏走针两种方法。
5 i1 R8 `5 M& [(1)利用袜跟三角法 Y8 r/ s# E8 \3 {
袜跟三角的作用,是使袜跟或袜头编织开始时有一半袜针退出工作,编织结束后使所有退出的袜针重新进入工作。
& M2 G4 J3 y ^/ h! w
. t" @' E" k: K7 L, ]2 X' g2 {以编织袜跟为例,此时针筒上袜针的排列方法为袜面半周插长踵袜针,袜底半周插短踵袜针。如图所示,在开始编织袜跟前,袜跟三角8朝针筒中心径向进入一级,离开针筒一定距离,作用不到短踵袜针,但将针筒上的长踵袜针(袜面针)升高到上中三角2以上,使之退出编织区。而短踵袜针(袜底针)仍留在原来位置上,参加袜跟部段的编织。当袜跟编织结束后,拦针三角7径向进入工作,并靠近针筒,能对所有袜针的针踵起作用,使退出工作的袜针全部进入工作位置。! Y0 X) y- y/ u3 L
$ [; u$ J& v# V
单针筒袜机的三角装置展开图 (2)埋藏走针法
' i# t( l/ h5 E0 D埋藏走针法是指不参加编织袜跟或袜头的一半袜针不升起,而埋藏于针三角座内往复回转不垫纱成圈的方法。这种编织方法的优点是:省去了袜跟三角所占位置,且因不参加编织的一半袜针无须升高,防止在袜坯上产生一道油痕。
; k# q, y: \- s, C# A U0 p4 a/ I {以袜跟编织为例,此时针筒上袜针的排列方法为袜面半周插短踵袜针,袜底半周插长踵袜针。在开始编织袜跟时,左、右弯纱三角都径向退出一级离开针筒一定距离。因此,这些三角只能作用到长踵袜针,碰不到短踵袜针,编织袜面的短踵袜针在三角座内往复运行,不垫纱成圈。# X/ C" \5 U/ Z, |
1 q% Q& U. K/ f+ m0 i' k
当袜跟编织结束后,三角又重新恢复到原位,进行后面部段的编织。) x; d9 L Y9 c6 P; b" X) }4 B
1 {: k1 p5 }! Q* h% _" X" l/ e+ [;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