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头鞋虎头帽制作手工技艺一直流传于青岛移风店镇的大沽河畔,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渊源,经过多年的演变,这些工艺品在用材上、颜色上虽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基本上保留了其古朴、原始的本色。
' V$ i% [8 p) w w 6 t$ R, _& s7 t }
民间传说战国时期,因连年战乱,大量的人员、牲畜死亡,致使大沽河两岸瘟疫流行。恶狼、恶狗常卧伏路域,对百姓的生命造成极大威胁,有的新生儿时常被野兽吞噬。因虎乃百兽之王,所以齐民便用丝线在布鞋上绣一个虎头,借以威慑百兽,避灾免祸。众人竞相效仿,渐成习俗。不管是王府官吏,还是平民百姓,家中添了人丁之后,都要给孩子做一个戴在头上的小披风,用丝线绣出眼睛、眉毛、鼻子、嘴巴、俨然一个虎头模样,脚上再穿上一双绣了虎头的鞋子,暗寓“无病无灾,长大当官”的美好意愿,在“百岁”(99天)这天打扮一新,头戴虎头帽,脚踏虎头鞋,自有一番喜庆气象。如果生了女孩,则改用绿色染布,做成虎头帽、虎头鞋,穿戴起来,谓之“绿娘子”,同样有望女成凤之意。( V6 M% y* Q9 E+ \ Q3 ^
' Q* q% r4 N$ X3 I# u在当地农村,虎头鞋、虎头帽的制作主要是靠家庭传承,当地农民特别是家庭妇女,大都会制作虎头鞋和虎头帽。制作工艺为手工缝制,主要有虎头鞋、虎头帽、布老虎三种。虎头鞋、布老虎是随时随季都做,一年到头穿用。虎头帽则在农历九、十月份秋收后进行。/ j! |: I! C, b( T
0 ^% Y. V: N5 v1 t: W u3 ]
虎头鞋、虎头帽、布老虎制作工艺流传于民间,通过家庭母女、婆媳之间代代相传。在幼儿百日时由其女性长辈制作,俗称“姥姥的帽子,舅母的鞋。”其中,虎头鞋、虎头帽分为男孩、女孩两种穿戴风格,不同的颜色及样式表达了不同的寓意。一般为男红女绿,取义为“红官绿娘子”,期望儿童长得虎头虎脑,生龙活虎;男孩长大后出将拜相,女孩找个好婆家。男孩头戴虎头帽,用丝线绣出眼睛、眉毛、鼻子、嘴巴,成为一个虎头模样,脚上再穿上一双绣了虎头的鞋子,暗寓“无病无灾、长大当官”的美好意愿。在出生99天“百岁”这天打扮一新,头戴虎头帽,脚踏虎头鞋,自有一番新气象。如果生了女孩,则改用绿色染布制作虎头帽、虎头鞋,穿戴起来,谓之“绿娘子”,同样有望女成凤之意。7 W" ?! X; N# k: f+ ?: j
1 c" x, `9 L7 ?( l
) U9 F+ ~6 i1 B7 W/ F除了美好的寓意之外,虎头鞋、虎头帽也有着极强的实用性,宽敞的内部空间和宽阔的鞋底,既有利于幼儿脚丫的生长发育,又可以防寒保暖;既能满足孩子脚丫的安全防护,又能使鞋子大面积的接触地面,帮助孩子脚踏实地、稳步行走。布老虎既可以用来作为家庭摆设,又可用来作为儿童的枕头,美观舒适。色彩搭配和栩栩如生的造型,既满足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又借虎的形象表达了祝福与期盼,寄予了家长对子女成长的良好祝愿。
" d# K! \9 M( q. N8 R' m( Z) S, k7 _. B* |$ E
! D) @) ]. n( {6 {& g3 j, R青岛地区的群众用制作虎头鞋、虎头帽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殷切期望。
& _9 m: P( b0 |$ ~/ M9 c$ M4 Y" Q6 s% Q8 i2 u2 h! H7 W& I: t
0 r' k; Z2 d6 x- S&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