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地方] 近代陕西纺织工业发展史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4-14 22: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停滞阶段(1945-1949年)- M- e, D+ J  Z6 x; |% H' A
抗战胜利后,陕西纺织工业处于停滞状态。1947年虽有长安纺织厂(2000锭)、大恒纺织厂(1472锭)和1948年东华纺织漂染厂的纺纱部分(712锭)设于西安,但规模均小,生产也不正常。同时,由于内战,加上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各厂资金不足,原料供应困难,生产难以维持,普遍开工不足。大部分小型纺织厂因产品滞销,资金短缺而停业,计有民康、中兴、裕民、裕勤、大成、自成、福中、西北实业公司纺织厂等。手工纺织业也大部分停办,全省各织布厂开动布机仅千余台。1948年底,全省有近代棉纺织厂10家,纱锭10. 26万枚、实开9. 16万枚,布机1523台、实开1386台。
9 V+ a! g3 c# Q2 |
4 R  T3 `1 N; _/ S- [, i5 }0 M3 G大华纺织公司秦厂在 1949年5月西安解放时有纱锭3. 28万余枚,织机800台,职工3047人。申新四厂宝鸡分厂在1949年7月宝鸡解放时有纱锭2. 47万余枚,织机274台,职工1778人。咸阳纺织厂1947年向蔡家坡西北机器厂订制大牵伸细纱机25台及前纺设备,对80%的旧机作了更新。1949年有纱锭1. 23万余枚,织机154台,职工1234人。由于该厂属官办企业,咸阳解放后由人民政府接管,改名西北人民纺织建设公司第一纺织厂。
# e) B* @: P) H+ ]7 n& N" }$ |# \" a( w& }0 s; {1 s6 H* N$ C$ m& r
抗战胜利后,由西北机器厂仿造的立达勃拉特、加尔法纱锭6240枚 ,分别于1946年3月、1947年8月和12月在蔡家坡纺织厂投产。1947年雍兴公司决定扩充纱锭3万枚,1948年4月因内战波及,扩充计划被取消,已装未开的2100锭和豫丰纱厂调拨来的1680锭共3780锭设备被拆运台湾。蔡家坡解放时,该厂有纱锭1.64万余枚,职工1236人,因属官办企业,经接管后改名西北人民纺织建设公司第二纺织厂。
8 L% ^8 J' x9 E" s4 n2 J4 W) Z3 }, C" G  }/ M
业精纺织厂于1946年从山西新绛县雍裕纱厂购买普通动力布机98台及准备、整理、漂染等设备,另从西北机器厂购买纺机5台2100锭,至1947年新增设备陆续投产,原有各种人力布机全部拆售。至此,该厂成为一个近代棉纺织厂,产品以20支棉纱、12磅白布为主,其它产品不再生产。1949年7月虢镇解放时,有纱锭4200枚、布机106台,职工797人。解放后改名西北人民纺织建设公司第三纺织厂。1950年8月,该厂遭洪水淹没,房屋倒坍,机器损坏,同年10月并入第一纺织厂。
8 v/ V3 @/ w0 q; z4 z5 U  k+ n* g. P  }. O& W8 s: T) X
抗战胜利后,西北机 器 厂 裁 减一半工人,部分职员调中纺公司工作,到1945年底有职工441人。1946年着手恢复,至1947年开出机床256台,职工达870人。1948年4月西府战役后,资遣职工500余人,将较好的工作机床107台、优秀工人数十名送往江苏丹阳,由美国购运抵上海的新式机床和在上海采购的大批机具材料停止运陕,对造好的成品纺机42台(约5000纱锭)和全部产品图纸运往上海。至此,该厂只有工作机床175台,职工410人。1941-1948年,该厂共生产纺纱机282台(约合2. 6万锭全程设备)、布机17台,共制出各种成台机器64种530余台。蔡家坡解放后,该厂被接管,成为国有企业。1949年完成纺机4200锭,装配工作机床150台。同年9月,改名西北人民纺织建设公司蔡家坡西北机器厂,10月改属西北军区兵工部。
1 `# C+ J) y/ \' P6 d+ p6 K6 B% N" ~: I" K! M5 Y8 U
近代陕西纺织工业,经过几十年发展,在生产技术、人才培养、企业管理等方面,奠定了物质基础。& R( {7 T3 F+ F

: [4 T) }1 U( f4 D% l4 P( F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14 22: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发展特点
. R& {7 \; t+ _- ]5 F(一)手工纺织工场和动力机器纺织并存
7 l" {2 @# u; \3 M; Y* g) i, g陕甘宁边区地处后方的特殊历史环境和 地 理 位 置,以及陕西原料资源丰富而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等诸多因素,使陕西纺织工业就是在发展的最盛时期,也是动力机器纺织和手工纺织同时并进。特别是陕甘宁边区发展手工纺织,8年间生产大布76. 8万匹,相当于60多万锭、几千台布机1年的产量。陕西工合组织生产军毯125. 68万条,成绩也相当可观。7 c; R; Q  m9 {  d& T6 u
" n1 n# z6 L& W( ?; V: {5 i, c
(二)内迁陕西的纺织企业输送了设备、技术和人才
% s/ N* y5 ]/ r) s# x大华、申新四厂、咸阳纺织厂和蔡家坡纺织厂,内迁纱锭共8万多枚,占1945年陕西省纱锭数的75%。这些内迁企业同时带来了技术力量,在发展陕西纺织工业中都起到重要的骨干作用。6 W3 d( O& o1 y" P

8 S% u& [4 Z5 \  s( 三 )纺织机械制造业为近代纺织工业的发展做出成绩* b, p. F9 ?. r  O+ C
抗日战争期间,交通阻塞,难以订购国外设备,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制造。西北机器厂等一批纺织机械制造企业,克服困难,制造出棉、毛、麻等纺织机器,仅棉纺锭即有近3万枚,约占1945年陕西纺锭数的25%。解放以后,西北机器厂在1950-1952年间又生产纺纱机414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家新建的棉纺织厂— 西北国棉一厂装备了国产机器。
9 m0 ^2 v! l7 w6 Z; @7 y+ z0 ~; z& R/ l
(四)爱国的民族资本家为发展近代陕西纺织工业作出了贡献
0 N, K6 e! q7 E1 J6 I汉口申新四厂经理李国伟,克服重重困难,内迁陕西宝鸡建厂 ,在遭遇日机轰炸的情况下,设法建造窑洞工场,以避免轰炸,取得成效。工合西北区办事处在中国农产促进委员会主任委员穆藕初的专款支持下,合办纺织训练班,促进了群众性纺纱活动,缓解了棉纱供应的困难。* a5 f- c5 ?8 K/ j

9 y) E1 [, h- L4 T# D6 j1 J1 a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8-20 14:11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