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地方] 近代陕西纺织工业发展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14 22: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
+ z* H  b# `3 \7 N7 l陕西位于黄河中游陕原以西,以北山秦岭为界形成各具特色的 3个自然区:北部黄土高原,山原交错,沟坡纵横,草源充足,是羊毛等动物纤维的主要产地;中部渭河平原,号称关中“八百里秦川”,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是棉花等纺织原料的主要产区;南部秦巴山地,境内安康、汉中两个盆地,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素以产蚕丝著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陕西发展纺织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资源。
% D! h3 r- z' }
1 y1 V. T8 H( H& k陕西纺织生产历史悠久。汉唐时期陕西丝织品的数量、质量和花色品种,遐迩闻名,并通过起源于陕西长安(今西安)的“丝绸之路”输往西方。; V" O  S4 b/ D8 S! ~8 ~/ O3 q
! O  k& C; z2 Z5 I, J4 _5 _0 E% ?1 y3 B
纺织产品各地各有侧重。陕北黄土高原以毡毯为主;陕南盆地以丝绸为主;关中平原棉毛丝麻均有生产,而以棉为主。榆林栽毯、大荔织绒、关中土布、陕南巴绸都享有盛名。生丝、巴绸,在清末民初曾销武汉、上海,并出口日本等国。
3 q4 `- Z- w& p3 ?' w
" J& O2 U7 v, x5 ^0 k鸦片战争以后,陕西当局认识到“惟有陕西民智固蔽,工偕朴塞,器鲜新奇,每以地方产生之材,资他人制作之料,己所有者,一一流于外,己所无者,物物求诸人,一出入间耗失非细”。促织网这种情况,促使陕西当局创办工商实业,开始在城市创办手工纺织工厂。
# u  P( u: K7 C7 e& r* Y4 s  U8 Z2 T8 A3 i/ n/ ?) f3 W2 H( b7 T: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14 22: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发展过程
' D( M( H# m- y* d0 L& m(一)手工纺织业发展与动力机器纺织工业酝酿阶段(1840-1936年)8 \- r# M7 u9 m- }* s$ e' ^
陕西原来只有手工纺织,19世纪80年代以后,陕西手工纺织工厂开始起步 ,多为棉、毛、丝、针织、染色等合在一起的综合性工厂。最早成立的是1881年前后大荔县敬盛和(一说为敬义和)皮货商号开设的织绒厂。当时该县有皮货商号百余家,织绒厂多家。1904年西安知府尹昌龄创办工艺厂,“以毡毯为首,次则棉花”,是近代陕西第一个官办纺织手工工厂。1906年凤翔知府开设工艺厂(也叫织布厂),设织绸、织布、织带。至1912年,陕西办有7人以上的纺织手工工厂26处,工人258人。1912年前后,合阳县由教会设立的福音实业学校,生产棉布、毛巾、腿带等产品,其中毛巾是陕西首见生产。1917年陕西省警察厅开设平民工厂,设染织、织袜等6科,其中织袜亦是陕西首见生产。促织网1922年西安、径阳、三原、户县、高陵等县,首次设立商办手工纺纱厂,纺纱机用河南、河北一带的木机,每机锭数自70-130不等,两人看管,纺制相当于12-16支棉纱。这些小厂,或因经济所困,或因时局影响,不一二年而停工。1924年陕西省政府在西安设立模范纺织工厂,产品有棉纱、棉布、线单子、毛巾、裹腿、栽绒椅垫等。1925年南郑县办有各类纺织工厂70家,年产棉布5000余板、丝织品2000余匹,棉、丝袜1. 6万余打。1928年陕西省政府进一步通令各县,就地方特产状况筹设平民工厂(有的叫民生工厂),发展地方经济。1930年兴修了现代化的大型水利工程经惠渠,1934年陇海铁路通车至西安,彻底改变了关中的运输条件,因而促进了关中棉花生产的发展与商品率的提高,关中的棉花产量从1930-1937年增加了8倍。陇海铁路沿线的西安、宝鸡、凤翔、兴平、华阴、渭南等地开办各类纺织厂、工业传习所。至抗战前夕,西安市有各类纺织厂17家,以棉纺织为主。
" [8 ]' W$ O, u- w陕北榆林县于 1912年即成立裕民、惠民两个毛织工厂,裕民为毛针 织 业 ,惠 民为栽绒地毯业。1924年大荔县有织绒厂4家,木平机10余架,工人70余人,年销售3000余匹。其中敬盛和的产品优良,年销1200余匹。20世纪30年代,肤施(今延安)城内有永记、顺义、复兴德等制毡厂。另有裕丰工厂,有织袜机4架、线衣机1架,织制毛线袜子、衫裤等,资本5000余元。1 d5 C8 Z2 ^: A/ }

2 F5 i' O2 \- y0 r0 p" `1912年陕西有丝绸小工厂30余家,主要集中在安康、南郑两地,年产纺绸3万余匹。后 因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国际丝绸市场变化的影响,工厂数目有所减少。至1926年,减为20余家,年产绸1. 2万余匹。1939年又减为七八家,年产绸仅2400余匹。' b" V% r. s9 E3 T: f; Y$ a- D

4 s2 b5 E) g) w9 n近代陕西动力机器纺织工业主要是棉纺织业,从清末即开始酝 酿 , 但历经波折,未见成效。1894年陕西学政赵惟熙与主张维新并创办实业的刘光责(光绪元年举人)商议,欲在陕西创办机器织布局,未果。1896年刘光责、邢廷英等倡议,集股银20万两,筹办陕西保富机器织布局,因集资不易和遭守旧派反对,半途而废。促织网1927年陕西省水利厅长李仪社拟利用棉花包捐税专款,在径阳县口子头建立以水力作动力的纺织厂,未成。1930年李任陕西省建设厅长,决定在临渲设立官商合办陕西第一纺织厂,亦未办成。1934年由地方绅士集资在西安筹设裕秦纺织厂,资本150万元,已收足半数,原计划于1937年机器运陕后即开工生产,后因抗日战争爆发,机器未能运陕而停办。  w7 O5 p0 i  G2 [& g7 W# B3 w/ V

0 y2 V' R/ Z" h3 _0 X) m1935年石家庄大兴纺织厂将一部分设备迁陕,在西安市北郊建厂,定名为大兴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厂,1936年3月开工,是近代陕西第一个民办近代纺织厂。9 |" L! R2 @0 `# B: c- ^

4 |3 F" y+ p* R$ ]5 T5 i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14 22: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蓬勃发展阶段(1937-1945年)3 M- G7 S* Y3 ]+ @2 ?
抗日战争期间,陕西地处大后方,又有 充 足 的 棉花资源,沿海和华中地区一部分工厂内迁,一些民族资本家和官方纷纷向关中地区投资设厂,使陕西纺织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 ?; o& P# w9 q! d4 P9 G0 k6 f
# u( y! U9 b4 Z1938年 8月,日军进逼武汉,武汉申新第四棉纺织厂、湖北省纱布局等以及上海 的部分工厂奉命迁陕。申新在宝鸡十里铺建立分厂,湖北纱布局与咸阳中国打包公司合作设立咸阳纺织厂,雍兴公司在岐山县蔡家坡设立蔡家坡纺织厂,中国银行投资在宝鸡虢镇设立业精纺织厂。) T( s  L/ p6 z0 R5 \
; c# [& Y0 k- B. J: y4 i$ H2 _
一些中小资本家亦在西安设立小型纺织厂。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时,全省共有机器棉纺织厂17家,纱锭约10. 63万枚,布机1800余台,其中规模在4000锭以上的有5家。, M5 R6 n+ k; t/ h
$ ]! @. |. h9 e  h
(1)大兴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厂 (国营陕西第十一棉纺织厂)。1935年迁厂时有纱锭1.19万余枚,布机320台。1936年由汉口裕华纺织公司投资100万元,裕华、大兴两公司股东投资50万元,向日本订购纱锭1.31万余枚、布机500台,8月1日改名为长安大华纺织厂。同时,由大兴、裕华及其主要股东联合成立大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组成裕大华总公司,在汉口设立总管理处。订购的设备于1937年七七事变之前抢运到厂,同年10月投产,纱锭增为2. 51万枚,布机820台。1938年10月和1939年I月,相继租入申新四厂迁宝鸡的纱锭4146枚(以后购买)、震寰纱厂迁陕的纱锭1. 6万余枚(抗战胜利后购买美国旧纱锭1. 51万余枚抵还),并先后投产。至1939年底有纱锭4. 54万余枚,布机820台,职工3950人。抗战期间,该厂产品畅销,不断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至1942年资本达1500万元。1939-1940年,该厂连续3次遭日机轰炸,炸毁纱锭2万余枚、棉花2.8万余担,以及厂房、仓库、宿舍、餐厅等,死伤工人40余人。为避免日机轰炸,1940年该厂在四川广元建立分厂,并购买汽车40辆、胶轮大车100余辆,自办运输,并在厂内生产酒精,用作汽车燃料。此后,长安大华纺织厂改名为大华纺织公司秦厂。1940年该厂与重庆裕华纺织厂联合在三原县开设棉花打包厂,自收自打,日产200余包。从1943年起扩充修机工场,各种设备由9台增至44台,并招收技术工人百余人,解决机配件问题。该厂生产的雁塔牌纱布,驰名西北,对西安市场物价曾起重大影响。
: [7 Z) j6 t% Y) H' N4 n( @
7 A1 k0 }$ W" x8 ?  ^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14 22: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2)汉口申新第四棉纺织厂宝鸡分厂(国营陕西第十二棉纺织厂)
' F. @8 \4 Z5 H& b8 ?4 B. W193 9 年 8月 ,汉口申新第四棉纺织厂将2万枚纱锭、400台布机、3000千瓦发电机及部分漂染设备迁至宝鸡十里铺
6 Y) P- [6 L7 b& A建厂,定名汉口申新第四棉纺织厂宝鸡分厂。1939年8月建成第一纺纱工场,安装纱锭6000枚,采用蒸汽木炭和旧汽车发动机作动力,年底开出1648锭。1940年向陇海铁路局租用火车旧机车1台作动力,至年底6000枚纱锭开齐,昼夜两班生产。当年8月,日机轰炸宝鸡,炸毁布机70余台,棉花7000余担。为避免日机轰炸,随即开始建设窑洞工场。在长乐源下,由东向西共挖窑洞24孔,其中长度在60米以上的7个,最长的109米,宽度一般2. 1一4.8米,最宽5.48米,由6条东西向的横洞连接起来,作为运输通道。窑洞深处有3眼直通地面的通气井,用3台鼓风机通风。1941年春,窑洞工场竣工,可安装1. 1万枚细纱锭和可配2万枚纱锭的前纺设备。同年1月,3000千瓦发电机运转,4月窑洞工场开车生产,称为第二纺纱工场。至此,共开纱锭1. 6万枚。窑洞工场开始时实行两班制,每班工作8小时,从1942年2月改为三班制。
/ [" i0 X1 Q! ^& u  }* \3 W8 L; T- s! I  X& v; D( i
1946年8月细纱机搬至第一纺纱工场,前纺设备则于1954年2月搬至新厂房。1942年初,建成织布工场第一车间,安装英制上打手普通布机140台,生产12磅细布、14磅粗布和8. 5磅面袋布。1943年2月,建成织布第二车间,安装布机70台,6月建成织布第三车间,安装布机112台,至此共安装布机322台。到1945年,共安装纱锭2. 56万余枚,布机372台。1943年开始建设染厂,有染缸4只及其它配套设备。1944年7月开车生产,染黑蓝两色平布,供本厂职工发放“布贴”及制服用布,当年染布100。余匹,以后扩大到2000余匹。! K: ?% F0 f! c9 n7 z
# O3 f8 ]* e/ c/ m3 V5 u" y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14 22: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3)湖北省纱布局咸阳纺织厂(国营陕西第八棉纺织厂)
; G: v8 x" t) r( }6 M0 B2 ^3 m  `1938年 8 月,湖北省纱布局将部分设备迁至陕西,但因资金缺乏,无力建厂。1940年3月与中国银行所属咸阳打包公司合作,联合组建临时纺织工厂,由中国银行西安分行代管(1943年改由雍兴公司代管)。1940年8月开出纱锭1500枚,1941年底开齐5000锭。1940年11月,双方第二次合作。1942年12月,第二批5000锭亦开齐。1944年1月,双方第三次合作,纱布局提供154台上打手普通布机,当年投产,合作期限到1946年。1947年改名为湖北省纱布局咸阳纺织厂,并将老设备拆旧换新80%以上,生产效率大为提高。至此共有纱锭1.23万余枚,布机154台。. j0 \+ _* r8 O8 e8 T& \" c
- ]4 _: A* p4 Q4 W  S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14 22: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4)雍兴公司蔡家坡纺织厂(今国营陕西第九棉纺织厂)
6 E) Y5 n; Q# F) U1940年 7月 开始筹建,资本300万元,6000枚纱锭是以150万元购买济南成通纺织公司自造仿立达式细纱机的半成品,先后在西安各铁工厂和西北机器厂修配完成,1943年6月开齐,产16支、20支棉纱。抗日战争前,中国银行为河南安阳豫安纱厂在英国订购的4200枚纱锭,抗战期间因安阳沦陷而转给蔡家坡纺织厂,由于交通阻塞,绕道海防、仰光、重庆,至1942年秋始运抵陕西。长途转运,损失严重,至1944年10月始投产,共有纱锭1. 02万枚。
" x4 Z9 R9 {$ M- \& S
$ C: t# H# }0 U8 o4 r8 L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14 22: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5)雍兴公司貌镇业精纺织厂
* e- l0 o8 {, b/ |1938年王瑞基 、刘持钧研究试验手工纺纱机成功,称业精式纺纱机,由中国银行投资10万元,先在西安试办手工纺织工厂,后为避免日机轰炸,1939年在宝鸡貌镇城内租用民房,安装业精式纺纱机81台、石丸布机54台,开始生产。1940年正式成立业精纺织公司,增布机10台。1941年业精纺织公司改由雍兴公司领导,改名为雍兴公司业精纺织厂,资本增加到600万元,并拨给普拉特细纱机2100锭,布机增加到74台。同年9月,在貌镇火车站附近购地百余亩另建厂房。1943年7月,2100锭在新厂房投产,原有木机全部拆除。至年底布机增加到202台,生产20支棉纱及各种白布、条格布、线呢、毛呢、毛毯、床单、毛巾等。1945年布机增至256台。+ Z6 \+ k. H5 l# u" k2 }
" c' T, q7 F) q+ L9 r' G; A
此外,尚有民生纺织厂,1937年建于西安,1943年有纱锭 800枚;泰华棉毛厂,1939年建于宝鸡十里铺,1945年有纱锭2000枚、布机40台;民康棉毛厂,1939年建于宝鸡十里铺,1945年有纱锭2500枚、布机40台;中兴纺织公司,1945年建于西安,有纱锭3000枚,安装1000枚;宏丰纺织厂,1943年建于西安,1945年有纱锭800枚、布机30台;裕民纺织厂,1945年建于西安,有纱锭700枚;华兴毛棉纺织厂,1945年建于西安,有纱锭336枚、布机10台;西北实业公司纺织厂,1940年建于径阳县鲁桥镇,有纱锭940枚、布机70台。还有砖勤、大成、自成、福中等工厂。, I& v6 z4 S. ?: p
  w+ w4 m& u' C. y8 a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14 22: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陕西最早的近代毛纺织厂是陕北职业学校实习工厂。其前身是1927年榆林中学的纺织科,1928年纺织科合并于职业学校,设实习工厂。1929年陕北军阀井岳秀将烟亩附加税款1万元,于1930年到天津购买英国产立式锅炉1台、德国产轻便粗梳毛纺机1套(和毛机、梳毛机、成条机和细纱机各1台)。1931年陕西省主席杨虎城又拨款2万元,指定为购机之用,因此又购置制革机数种一并运回。1933年1月投产,每天生产提花毛毯三四条,机纺绒线10多斤,针织毛衣、毛袜60多件,至1949年生产无多大变化。1949年6月榆林解放后,由榆林公营企业管理委员会(后改为陕北实业公司)接管,改名榆林毛革厂。1950年8月改名榆林毛织厂,当时有粗梳毛纺机1台80锭(只开40锭),木质织毯机6台(只开4台),职工30人。% K" |% ~1 F2 q( u2 l6 x8 {" D% r
1 `* H9 i" Y- S: o: s4 ^6 E
1945年7月,西安市民办光华针织厂成立,职工13人,有德国产 7. 5匹电动 机 1台 ,针织横机2台,袜机2台,弹毛机1台,生产毛衣、毛裤、毛背心、毛袜、毛手套等产品,销往陕甘宁青等省。此为近代陕西第一家使用动力的毛针织厂。" _5 V9 Z) A  n7 |3 N

6 }( B  |) G. F/ q近代陕西第一个机器漂染厂是1934年开设的西安利秦工艺社机器漂染厂,资本 5万元,有锅炉2台、30匹马力蒸汽发动机1台、染布机5台及其它配套设备。抗日战争期间,为军政部加工漂染军服、军毯。月染布2万余匹、军毯3000余条,职工60余人。1944年改名福中漂染厂,1949年后并入新中染整厂。汉口东华漂染整理厂在战火逼近武汉时,将1/4的设备迁陕,在西安建厂。1940年开工,有染布机10台及配套设备,另有布机8台,每月可染各种色布1. 1万余匹,职工77人。另有宝鸡申新纺织厂染场、善昌新染厂(从上海迁西安)、大昌染厂等。
6 {3 N: @  M$ A% W$ m) o2 a0 j
% D6 {* S" f( R' c  N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14 22: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纺织机器制造业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而成长起来。较大的有雍兴公司蔡家坡西北机器 厂 、宝鸡申新铁工厂、铜川第二战区铁工厂等,可制造成套纺织机器,其它尚有制造单机者10余家。西北机器厂于1940年筹建,次年8月投产,1943年制造出第一批纺织机,计有清花机2台、细纱机5台、织机15台,至1945年可生产从清花到摇纱全套纺纱机器。宝鸡申新铁工厂于1940年10月筹建,1941年4月投产,1942年开始制造粗纱、梳棉、并条等机器。第二战区铁工厂,1940年2月建于铜川黄堡镇,年产清花机11台、并条机5台、粗纱机2台、细纱机10台。另有西安泰记华兴铁工厂,以生产粗纱机、细纱机为主;凤县双石铺机器厂,以生产毛纺设备为主,也产麻纺机,由工合西北区办事处创办。8 U* o" a8 C8 I! z1 j4 z* i9 v

7 G2 E% \, ^) z1 Y  H纺织器材工业数量很少。1940年雍兴公 司 在 西 安开设长安制革厂,次年 4月投产,为所属各厂生产传送皮带、皮辊用皮等,1949年停办。1941年周敖熙等人集股25万元,在宝鸡十里铺创办维勤纺织用品制造厂,次年1月投产,生产粗细纱管、木锭等产品,月产2-4万只,1949年停办,后经赎买,改名宝鸡纱管厂。& [1 D7 Y/ Q, q$ X2 d" m& ^. `
- F' I, f4 m' C3 i8 u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14 22: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抗日战争期间,陕西手工纺织业也有较大发展。内迁陕西的纱锭多,布机少,棉纱有富余,为发展手工棉织业提供了条件。于是在西安、宝鸡、三原、南郑等外省来陕人数比较集中的地方,手工棉织业迅速发展起来,1941年达到最盛。西安市在战前手工织机不过百余台,1940年增至1100多台,1941年猛增至3000多台,织户1500余户;宝鸡市由战前几十台织机增至1600多台,织户300余户;三原县增至2000余台;南郑县亦有400余台。全省有近万台织机,大多为每户一二台的家庭工场。 1942年政府对花纱布实行管制,棉纱不易购买。1943年以后,除织军布的500。余台织机外,其余织机购买土产纱织布,部分织户停业。至1944年,全省各主要城市略具规模的织布工场有500余家,织机6000余台,年产布约18万匹。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物价暴跌,外省人员返归故里,当年登记的仅150多家。以后又受内战的影响,至1949年底,全省手工织机不过千余台。7 J  v5 _  {% f# M

) e  E* g8 l- q& y手工毛纺织业以榆林、西安 、 径 阳等 地为多。1942年榆林城内有各类毛纺织厂40余家,其中毛针织厂六七家,以裕民工厂规模最大;栽绒地毯厂30家,以惠民工厂规模最大;另有制毡厂10余家。1940--1944年,西安市在复兴公司陕豫分公司登记成立的毛织厂24家,包括新设、棉改毛和棉兼营等。其中毛织厂16家,织机204台,技工619名,日产毛呢1700余匹、毛毯2000余条以及其它毛布、绒线、毛衣、毛袜等。如大秦毛织厂,1943年1月设于西安,有精纺锭400枚、粗纺锭280枚、脚踏铁木织机25台、木织机10台,年产毛呢7. 2万码、绒线1. 8万磅。抗日战争胜利后,上述工厂大部停办。至1950年,全省有手工毛纺织厂33家,工人317人,月产毛毯500余条、地毯8100平方尺、毛布900尺。3 C0 p7 I5 M- L1 U4 C: \" r
0 n5 _- [' v. y
手工丝绸业亦有较快发展。1940年安康有织绸厂35家,年产绸 500余匹、花丝葛400余匹、板绞2000余匹。汉阴县城内丝铺由战前的20余家猛增至100余家,织机180余台,年产丝帕4000余条,纺绸、湖绉、绢绸等1万余匹。汉中地区的洋县以产绢著名,年产1万余匹。此外,在西安、韩城、清涧、商县等均设有织绸小厂。
7 Z+ s( d1 s/ T( ~7 R' f" c" u, d/ u1 N' @5 {3 Y
手工麻纺织业亦有发展。陇县是陕西的主要产麻地,1940年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以下简称工合)西北区办事处在该县成立第一个麻袋生产合作社,此后发展为7个,月产麻袋700余条。/ W3 b6 Z* R, `9 N' ]* _2 |$ h
3 w4 O* K3 a7 D* j3 N: c2 T
1941年富平县城内由私人集股成立麻织有限公司,月产麻袋2000余条。1942年粮食部在西安设立陕西麻袋厂,次年4月又接收西北麻织有限公司全部设备,月产麻袋4000余条,1944年停办。安康城内设有麻袋机房七八家,年产麻袋4万余条。这些小厂,生产设备简陋,质量差,效率低,维持不久即关闭。
. J; q; c# _% k- p" h) U" u0 _; Q- U2 h& \8 n5 t( r* ^6 o4 O& I9 T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 边 区 手 工纺织业迅速发展,纺织工厂、纺织生产合作社相继建立,农村妇女纺织普遍开展,各种棉布、毛布、毛呢、毛毯、绒线、毛巾、袜子以及丝绸等产品,从无至有,不断发展,基本上满足了边区军民衣着的需要。1938年8月建立边区第一个纺织厂— 难民纺织工厂。1939年底建立纺织厂、社9个,织机83台。1941年由于封锁加紧,外援断绝,各级政府成立机构,增加资金,举办纺织工厂。至年底共有纺织厂、社70个(其中公营4个、机关经营15个、私营30个、纺织生产合作社21个),共有工人、学徒2029人,各种织机701台,纺纱机336台,月产棉纱6487斤,棉布3663匹,毛毯696条,织绸6. 5匹,弹花1707斤。当年各机关、部队、学校工作人员在工余时间开展群众性的纺线活动,周恩来、任弼时、李富春等同志带头纺线。1942年对公营工厂继续进行调整合并,对原料收购、产品销售等实行统一计划,统一管理。当年有公营纺织厂21个,布机388台,织毯机32台,职工2219人,年产大布2. 2万匹,毛毯1. 8万条。至年底,合并为18个。1943年公营纺织厂增至23个,职工1357人,织机449台,年产大布3. 29万匹;纺织生产合作社37个,织机179台,工徒374人,年产大布6000余匹。- d$ M# e" X* Y4 m2 V4 |' B; J1 V/ R
' N7 t1 Z" X- Z' J: @
边 区 丝 绸 生产也有发展。到1943年,清涧、吴堡、绥德三县共有丝铺 24家,生产绸子、湖绉、手帕、罗底等产品。: G1 V4 C& G3 ?

# O; X' c* h* q7 G' d1938-1945年,全 边 区 共产 大布76. 8万匹,其中公营纺织厂生产16万匹、私营工厂和合作社生产7. 1万匹、农村妇女纺织 53. 7万匹;共产毛呢3903匹,毛毯3. 29万余条,绒线12. 61万余磅,栽绒毯1. 18万余条,毛袜万余双,基本上满足了边区军民的衣着需要。
7 \9 s# b) ]7 a/ D5 a# S' J& m1 s! x! g3 \4 x& n" {  T2 m9 U
抗日战争胜利后,边区政府对公营纺织厂调整合并,到 1946年8月尚有公 营纺 织 厂 6个。1947年3月,胡宗南部队进攻延安,各厂停办,机器设备、原料成品等重要物资大部被烧毁。工合西北区办事处于1938年 8月在宝鸡成立后,在西安、宝鸡、南郑、凤翔、陇县、凤县 双石铺、延安、榆林、污县、安康、韩城、耀县等地,先后建立事务所12个,组建各类以纺织为主的工业生产合作社,从1939年7月到1945年5月,陕西共生产125. 68万条军毯。, T* H  B* l' K' L: Z* g2 n- ]# _; z
: O$ Y# C8 U2 a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充值|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 )

GMT+8, 2024-4-29 16:09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