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志文 于 2015-7-18 15:56 编辑
% L/ a2 T: n0 \) H, j% o
$ Q. L N/ ^$ w# i$ I/ _) r# p2 x尽管经轴架形式繁多,但它们的经纱退绕方式只有互退绕法和平行退绕法两种。平行退绕法又可分为上退绕法、下退绕法和垂直退绕法。7 |; a) H4 X. Z' G+ g0 u5 G
1.互退绕法
6 |5 C' {: E2 `) H# W* r3 C典型的互退绕法如图(a)、(d)所示。这种方法引纱操作比较简单,纱线排列比较均匀整齐,转动平稳。但是,后方的整经轴,特别是最后一轴由于缺乏这种控制,容易转动不稳,反复发生过度送出,以至纱片松弛,为此,要对该轴施加较大的摩擦制动力。* v! [4 a/ h( {+ o$ ^) u
互退绕法的整经轴(不包括最后一轴)转动时,整经轴除由该轴纱线拖动外,还受到经纱片的助动作用。越往机前,整经轴所受助动力越大。最后一轴既无助动作用,又必须受最大的摩擦制动力,因此与其他轴相比,它的纱线退绕张力和伸长明显增加,生产中经常发现该轴白回丝过长的现象。经纱片对部分整经轴进行助动的同时,还伴随有上抬作用;相反,对另一部分整经轴又有下压作用。于是在整经轴转动轴承处产生的摩擦阻力也不同,助动作用和轴承摩擦阻力的差异引起各轴纱线退绕张力不匀,回丝量增加。* }, w2 z& I, u0 F) z
互退绕法# G1 [, v! Y, M4 k# D0 j9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