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整、浆、穿] 经轴退绕方式分类(图)与退绕张力控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18 15: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志文 于 2015-7-18 15:56 编辑 % ?. n# q+ K6 ]1 n- S  A  U

  l6 a. c- x, d7 [! |- C尽管经轴架形式繁多,但它们的经纱退绕方式只有互退绕法和平行退绕法两种。平行退绕法又可分为上退绕法、下退绕法和垂直退绕法。
4 k5 _* B. {. t7 n# Q) j1 q3 s. v- G- F1.互退绕法 3 e/ p# [% i1 O, U& O. u, ~; ^
典型的互退绕法如图(a)、(d)所示。这种方法引纱操作比较简单,纱线排列比较均匀整齐,转动平稳。但是,后方的整经轴,特别是最后一轴由于缺乏这种控制,容易转动不稳,反复发生过度送出,以至纱片松弛,为此,要对该轴施加较大的摩擦制动力。3 W2 `, g/ l! w, E/ D" ?; y/ x
互退绕法的整经轴(不包括最后一轴)转动时,整经轴除由该轴纱线拖动外,还受到经纱片的助动作用。越往机前,整经轴所受助动力越大。最后一轴既无助动作用,又必须受最大的摩擦制动力,因此与其他轴相比,它的纱线退绕张力和伸长明显增加,生产中经常发现该轴白回丝过长的现象。经纱片对部分整经轴进行助动的同时,还伴随有上抬作用;相反,对另一部分整经轴又有下压作用。于是在整经轴转动轴承处产生的摩擦阻力也不同,助动作用和轴承摩擦阻力的差异引起各轴纱线退绕张力不匀,回丝量增加。
) [" f; A. {2 V! D7 }
互退绕法.png
互退绕法& s( C4 x, e0 |2 M: Z2 r$ G: U  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5: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3 ^, F8 G! q' M% X6 H9 M) F3 y
2.平行退绕法 8 r" ]6 A% q, b% x4 S8 ^  T
平行退绕法克服了互退绕法张力不匀、回丝量大的缺点。应用下退绕法如图(b)、(e)所示,给引纱操作带来不便。采用上退绕法如图(c)所示,经纱的断头不易及时发现。双层经轴架上兼用上退绕法和下退绕法如图(g)、(h)所示时,下层整经轴断头的发现和处理都不太容易。相对而言,垂直退绕法如图(f)所示,纱线断头的观察和处理十分方便。6 `7 S5 K: x- [% T3 I
不同的经纱退绕方法.png
不同的经纱退绕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7-15 03:0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