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 N8 B" ?. f7 b: E [* h
三、影响上浆率的主要因素) R! D: T9 H9 `+ T7 E. w1 v
1?浆液的浓度5 g6 I+ Y* _6 W
浆液的浓度是影响上浆率的决定性因素,浆液的浓度越高,则上浆率越高。/ Y8 z \/ N! r6 \4 m+ [
2?浆液的黏度
' P7 R# B' q& J( A浆液的黏度是控制上浆率的重要手段,浆液的黏度越高,被覆上浆增加(浆膜变厚),则上浆率相应增大,同时落浆率可能增加。
: S: d; Y$ [* t3 @" m3?浆液的黏附力* C4 C. r+ R& v
浆液的黏附力越高,落浆率减少,上浆率有增加的趋势。) y8 }. Y1 W9 h P) I2 W
4?压浆辊的压力
# X" l3 `9 a4 O: p压浆辊的压力越低,则压浆后浆液的在纱线上的余留越多,被覆上浆越高,上浆率越高;反之,压浆辊的压力高,则浸透上浆高,被覆上浆低,即压浆后纱线上余留的浆液少,上浆率低。靠近烘房的压浆辊对上浆率起决定作用。8 Z/ K9 a/ w# K# j( v A. F$ J
5?压浆辊的表面状态
$ b# O- a$ q( X% e压浆辊表面弹性好、有微孔,将有利于浆液的吸附及压浆后浆液的二次分配,上浆率较高。压浆辊在使用过程中橡胶层表面会逐渐老化,弹性下降,应该每六个月到一年磨修一次,以保证上浆效果。' q- t# e/ T5 I
6?浸没辊的高低" V( Z) X- I2 @3 H6 o/ K% @/ U
浸没辊的深度大,浸浆区长,上浆率较高。但调节浸没辊的高低位置会恶化浆纱伸长,一般使其中心位置与液面平齐。
) C7 E/ q( }3 b) `& P# M) Z7?浆纱机的车速- z( x& A- F$ {
其他条件一定的前提下,浆纱机的车速高,压浆后经纱上浆液的余留较多,上浆率较高。6 |) m: f8 v% ~9 s
8?经纱张力- E' G- v) i3 a' j6 q4 a
经纱张力越高,经纱结构紧密,将不利于浆液浸透与吸附,上浆率较低。" q' m" H9 H' q4 {$ [
9?浆液温度; @/ }( w% l' G, a7 O! Z
一方面,浆液温度的提高,浆液分子的布朗运动加剧,有利于浆液的浸透,对上浆率的提高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浆液温度的提高,会加速浆液的分解,使得浆液的黏度降低,导致上浆率的降低。上浆率的最终结果主要取决于上述两方面中的后者。
7 @0 x' n* t( ~$ u( X- }10?经纱的性质$ E1 x8 m2 Q0 s& b0 m" b
(1)经纱表面毛羽较多(如气流纺纱),将有利于对浆液的吸附,上浆率较高。 e' \$ X' T7 V/ Q% M& @: z1 K
(2)经纱的捻度较小,经纱结构相对松散,将有利于对浆液的吸附,上浆率较高。! W2 D& |3 \; i" ~% t3 _
11?纤维的性质
3 F# E% w( ]9 A2 ]' ^1 B& p(1)纤维的吸湿性。亲水性纤维(例如棉、麻、粘胶纤维)中由于含有大量的羟基,因而根据相似相容原理对同样含有亲水性羟基的浆料(如淀粉、PVA、CMC等)有很好的亲和性,上浆率较高。同理,涤纶纤维如采用淀粉混合浆上浆,则上浆率较低,所以应该采用对其有一定黏附性的PVA、聚丙烯酸酯上浆。
( m8 }; u* y8 F, J3 C: C# e+ z: ~(2)纤维的表面性质是影响上浆率的次要因素。涤纶的纤维表面较光滑,不利于淀粉浆液的吸附。5 ?" m! Z; D. R# a
4 }0 x6 b5 ~& |/ g! m2 m' S6 p( H0 K4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