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蓝色屠龙刀 于 2016-10-3 22:08 编辑 9 L1 P n( D. z3 h7 H" E
% r! R. x+ F% A- F" U; V
二、试验方法与计算
6 H O9 Q: a; Y5 a; b(一)浆纱切片制作
2 `0 W( t" n: i% a) b1.哈式切片仪法
5 `1 C/ s, y2 @( Y. V(1)采用哈式切片仪制作浆纱切片所采用的仪器、用具、试剂和材料有哈式切片仪(下图)、火棉胶溶液、刀片、未上浆的经纱等。
. S" }1 p. V/ z+ h/ `- J. U哈式切片仪及其结构2 l- B+ b2 U" G T5 h' Y) ]; O
1—左底板 2—侧支架 3—匀给螺钉 4—匀给器 5—匀给架 6—右底板 7—定位螺栓 (2)制作步骤。5 w P7 `* u" L/ c5 u
①将匀给螺钉逆时针转动,使匀给器与右底板不接触。- T( V- I$ l1 {9 B. G
②将定位螺栓轻轻拔起,使匀给器转动一定角度,以便将试样放入切片器的缝隙中。; N# ~% Z% j9 a
③将左右底板拉开,把试样(浆纱和未上浆的经纱)平行嵌入右底板的缝隙中,将左底板沿导槽推进,扣紧、夹紧试样。 哈式切片仪操作示意图 ④在缝隙处将一小滴火棉胶溶液滴入试样,待胶液充分浸入并蒸发干后,用刀片切去露出试样。 ⑤调节匀给螺钉,使试样露出底板,再在试样表面薄薄地涂上一层胶液。 ⑥待胶液蒸发干后,用刀片将试样从底板切掉并弃之。 ⑦用匀给螺钉控制切片厚度,用同样的方法相继切出第二片、第三片、…试样。 2.铝板穿孔法 (1)铝片穿孔法制作浆纱切片所用的用具、试剂和材料有铝板(厚约1mm,且上面钻有直径1.0mm的小孔)、U形综丝、双面刀片、稀碘液、未上浆的经纱等。 (2)制作步骤。 ①将一束未上浆的经纱和一根浆纱合并弯成V形,并将其引过小孔,经纱起固持浆纱的作用,注意松紧适度。 金属丝钩导入经纱和浆纱 ②用锋利的双面刀片沿铝板的正反两表面切去外露的纱束,只留下小孔中的纱束切片。 ③在孔中的纱束切片上滴一滴稀碘液,以使浆纱显色。 ④将带有浆纱切片的铝板放到显微镜下,按十字校正法使得有浆纱切片的小孔对准显微镜的物镜中心进行观察。该方法易于掌握,成功率高,且一次可以制作两个切片。 两个浆纱切片 3.封石蜡切片法 (1)封石蜡切片法制作浆纱切片需要用浇蜡模、稀碘液、材料石蜡(熔点58~60℃)、坩埚(容量150mL左右)、镊子、刀片、载玻片、吸水纸等。浇蜡模用0.5mm厚的不锈钢或铜皮制成,且由如下图所示两部分组成。稀碘液由0.1g碘和0.3g的碘化钾溶于100mL蒸馏水中而成。 浇蜡模 (2)制作步骤。 ①先将石蜡放在坩埚中加热,直到石蜡冒白烟为止,然后将其冷却凝固,使用时只要将其熔化即可。 ②将浆纱试样取一小束轻轻夹在浇蜡模上的细缝中,使其伸直。 ③将60℃液态石蜡注入浇蜡模,使其液面稍高于纱线。 ④待石蜡冷却凝固后,取出已有浆纱的蜡块,用刀片削去浆纱束四周石蜡。 ⑤将上述浆纱束按横截面方向仔细地切下薄片(越薄越好),将薄片用镊子夹至涂有稀碘液的载玻片上,约2min后吸去稀碘液,此时因浆液中的淀粉与碘反应,而使浆纱切片出现蓝色。 (二)定性观察与描绘 1.定性观察描绘 试验采用的仪器、用具显微镜(100~400倍)、面密度均匀的纸板、铅笔。 2.描绘方法 在面密度均匀的纸板上用铅笔描绘浆液浸透与被覆状况。 显微镜下浆纱切片的定性观察与描绘 (三)定量测试定量测试 试验可以采用面积积分仪和显微镜投影仪,但工厂常采用剪纸称重法。
" ~1 X! P5 o9 o& m( ?, r' w3 \/ \1.剪纸称重法 所用的仪器和用具天平(工业链条天平或电光天平)、剪刀。+ U3 d3 g* i; q
2.试验步骤 将已描绘在均匀纸板上的浆纱的横截面,用剪刀小心沿浆纱外轮廓线剪下,用天平称重,为浆纱总截面的重量,然后分别剪下浸浆截面和未浸入浆液的截面,分别放到天平上称其纸板重量,并测量浆膜的完整度,按下式计算: (1)主浸透率:P1=G1×100%/G (2)次浸透率:P2=G2×100%/G (3)浆膜完整率:P3=(∑α/360°)×100%
0 x8 T+ p( ]# L" t$ K式中:P1——主浸透率; P2——次浸透率; P3——浆膜完整率; G1——主浸透面积S1所占的重量,g; G2——次浸透面积S2所占的重量,g; G——总切片面积S所占的重量,g; ∑α——浆膜总覆盖的角度之和。
0 C" s W7 Q4 v9 _1 _; ~/ D6 ` |